"绕床饥鼠":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
"蝙蝠翻灯舞":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
# 翻灯舞:绕着灯来回飞。
"屋上松风吹急雨":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
"破纸窗间自语":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 破纸窗间自语:窗间破纸瑟瑟作响,好像自言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从塞北辗转江南,
# 塞北:据《美芹十论·剳子》,词人于南归前,曾两随计吏北抵燕山,观察形势。此当稼轩足迹所至最北之地,亦即此处所指之塞北。
"归来华发苍颜":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
# 华发苍颜:头发苍白,面容苍老。华:花白。,归来:指43岁免官归里。
"布被秋宵梦觉":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
# 布被秋宵梦觉:谓秋夜梦醒,眼前依稀犹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眼前万里江山":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清平乐),也是一首爱国题材的田园词。词人描写秋夜独宿荒庵的饥鼠绕床、蝙蝠扑灯等凄凉场景,以及梦中惊醒后浮现的万里江山,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悲怆和对家国山河至死不渝的深切眷恋。
2. 写作手法
拟人:“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中“自语”一词,巧妙地将这风声纸响赋予了人的灵性,既自然贴切,又透着一股诙谐与温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之中,词人将屋内的景致寥寥数笔便勾勒得清晰明了,用语灵动贴切,画面跃然纸上。如以“饥刻鼠”三字,便让人一眼看出此处物质的贫瘠;又以“翻灯舞”来形容蝙蝠的肆意猖獗,生动传神。再接上屋外风吹雨急,一个“急”字,更将小屋在风雨中的摇摇欲坠、单薄破败衬托得淋漓尽致。如此铺垫,使得下文的出现水到渠成,情景已在读者心中悄然展开。整体而言,上片过渡自然,画面感强烈,虽无华丽辞藻,却以稼轩深厚的文字功底为底蕴,质朴中见真章。下片里,稼轩回想起青年时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往事,那些沙场旧事总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激发起他收复失地、复兴国家的豪情壮志。然而,回望自己一生,塞北江南,辗转奔波,最终却只换得满头白发、容颜苍老。透过“归来华发苍颜”二句,仿佛能看见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因种种缘由未能再率兵与金人一战,只能眼睁睁看着时光流逝,壮志未酬。以至梦醒时分,眼前恍惚间仍是那万里江山,足见他一颗赤诚为国之心从未改变。此情此景,怎不让人为英雄失路而长叹,泪湿衣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文字构建的画面极具视觉表现力,字句间的景物描写如线条色彩般具体可感。作者省略连接词,将每处独立景象直接拼接,形成连贯的风情画卷。画面中既透露出对山河的深切热爱,又暗含时代动荡带来的悲苦心境,两种情感在文字与意象的交织中自然交融。
# 后段有老骥伏枥之概。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数语写景逼真,不减昌黎《山石》诗。语奇情至。
清陈廷焯《云韶集》
# 短调中笔势飞舞,辟易千人。结尾更悲壮精警,读稼轩词胜读魏武诗也。
清陈廷焯《词则·放歌集》
# 此词有“烈士暮年,壮心未已”之概。前半阕从眼前景物,写出凄寂难堪之境,因而引起心情中之矛盾,盖抱有热烈之志之人不能堪此种境界也。后半阕即写因此种境界而引起之感慨。辛本先在北后归南,故曰“平生塞北江南”。此词作于辛年近五十岁时,故曰“白发苍颜”。言外有年岁已老,志业未成之意。“布被”二句,为一梦初醒时之感觉,即此“眼前万里江山”六字,已大足表现辛弃疾无时忘却祖国江山。而此“万里江山”,乃在凄寂之境中倏现“眼前”,其情之悲愤如何,读者不难想象。
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下一篇:宋·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