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送目":登上高楼凭栏极目,
#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正故国晚秋":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
#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天气初肃":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 初肃:天气刚开始萧肃。肃:萎缩,肃杀,形容草木枯落,天气寒而高爽。
"千里澄江似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
#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翠峰如簇":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归帆去棹残阳里":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
# 去棹:往来的船只。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背西风、":西风起处、
"酒旗斜矗":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
# 斜矗:斜插。矗:直立。
"彩舟云淡":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
"星河鹭起":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
# 星河鹭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念往昔、":遥想当年、
"繁华竞逐":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
# 繁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叹门外楼头":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
#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悲恨相续":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千古凭高对此":千古以来凭栏遥望,
#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谩嗟荣辱":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 谩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旧事随流水":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
#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但寒烟、":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
"衰草凝绿":绿草衰黄。
# 衰:一作“芳”。
"至今商女":直到如今的商女,
# 商女:歌女。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时时犹唱":还不知亡国的悲恨,
# 唱:一作“歌”。
"后庭遗曲":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其辞哀怨绮靡,后人将它看成亡国之音。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词,通过描绘金陵秋日傍晚的壮丽景色,澄江、翠峰、归帆、酒旗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织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而又悲壮苍凉的意境和词人对六朝兴衰的历史沉思。表达了词人对北宋朝廷未能吸取历史教训的隐忧,以及对当政者醉生梦死的委婉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繁华易逝、盛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2. 分段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登高望远时写下的一首词。作者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衰的感慨,委婉表达了对当时朝廷政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词的上阕以“登临送目”开篇,为整首词奠定了高远开阔的视野。接着“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时节。金陵作为六朝古都,故称“故国”。“晚秋”与“初肃”相对,渲染出草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感伤的基调。此时登高望远,自然触景生情,为下阕的怀古抒情做了铺垫。“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是千古名句,既是空间上的全景扫描,又是立体式的景物呈现。“千里”承接“登临送目”的视野,描绘出一幅辽阔壮丽的长江图卷;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则具体刻画了江水如白绢,群峰如箭簇的生动景象。“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进一步点明时间是黄昏,以“征帆”、“酒旗”等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人事活动巧妙融合,使画面富有动感。“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则是词中的点睛之笔,以“彩舟”与“星河”、“云淡”与“鹭起”的鲜明对比,展现出一幅动静结合、辽阔高远的金陵秋景图。下阕由眼前的景物自然转入对历史的思考。“念往昔”三字承上启下,引领下文。“繁华竞逐”四字概括了六朝兴亡的历史教训,暗讽表面繁华下隐藏的奢靡生活。“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既是金陵历史兴衰的艺术写照,更蕴含着深刻的讽喻和无限的叹惋。“千古凭高”两句直接抒发吊古之情,“六朝旧事”两句则借“寒烟、衰草”寄寓深沉的怅惘。是啊,六朝往事早已随流水而逝,如今只剩衰飒之景。更让人痛心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既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而是当权者醉生梦死,才使得这亡国之音充斥市井。作为一位锐意改革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王安石以其独到的眼光,在对六朝兴衰的反思中,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忧虑。整首词融情于景,借古鉴今,既展现了开阔的视野,又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
3. 作品点评
整首词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感慨完美融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作品展现出雄浑壮阔的景象,蕴含着深沉悲壮的情感力量,将金陵山水的壮美与历史的厚重感自然交织在一起。全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堪称咏史怀古词中的好文章。
# 词以意趣为主,要不蹈袭前人语意。如东坡《中秋·水调歌头》(词略)、王荆公《金陵怀古·桂枝香》(词略),……此数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
宋张炎《词源》
#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唯王介甫为绝唱。
宋杨湜《古今词话》
# 《桂枝香》登临送目:情韵有美成、耆卿所不能到。
明张惠言《论词》
# 李易安谓介甫文章似西汉,然以作歌词,则人必绝到。但此却颉颃清真、稼轩,未可谩诋也。
清梁启超《饮冰室评词》
# “矗”字妙。口清空中出意趣,无笔力者难为。窦巩诗“伤心欲问南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六朝”二句本此出。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三
# 情韵有美成、耆卿所不能到。
清端木埰《续词选批》
# 荆公不以词见长,而《桂枝香》一首,大为东坡叹赏。各家选本,亦皆采录。第其词只稳愜而已。
近代吴梅《词学通论》
# 此首为金陵怀古之词,以笔力峭劲,为东坡所叹赏。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抒怀古之情。“登临送目”四字,笼罩全篇。“正故国”两句,言时令与天气。“千里”两句,言山水之美。“征帆”以下,皆为江天景色。换头,历述古今盛衰之感,清空一气。“门外楼头”句,用杜牧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六朝”句,用窦巩诗意。“商女”句,用杜牧之《泊秦淮》诗意。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试看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一个“正”字领起,一个“初”字吟味,一个“肃”字点醒。笔力遒举,精神振敛,无限涵咏,皆从此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并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名句也,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于以弥永。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遒,其境界之朗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
现代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
上一篇:宋·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下一篇:宋·范成大《喜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