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í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jīn
xiāng
jìn
lòu
shēng
cán
jiǎn
jiǎn
qīng
fēng
zhèn
zhèn
hán
chūn
nǎo
rén
mián
yuè
huā
yǐng
shàng
lán
gān

译文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是那样的撩人,让人难以入睡,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逐句剖析

"金炉香尽漏声残":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

# 漏声残:指水将滴完,即天快亮。漏声: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壶中滴水的声响。,金炉:铜制香炉。

"剪剪轻风阵阵寒":后半夜的春风人带来阵阵的寒意。

# 剪剪:形容风轻且带有点寒意。

"春色恼人眠不得":然而春天的景色却是那样的撩人,让人难以入睡,

# 恼人:引逗、挑动人。

"月移花影上栏干":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 栏干:栏杆。以竹、木等做成的遮拦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直》是北宋王安石所作的七言绝句。彼时王安石获宋神宗赏识支持变法,正值施展抱负之机。诗中描绘值宿禁中时,春夜的金炉香烬、轻风月色等美景,借景抒情,以细腻笔触刻画眼前之景。同时,借用爱情诗的表达形式,委婉曲折地展现自己政治上的得意与壮志满怀。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将春夜之景与内心波澜巧妙融合,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夜直》是王安石所写。宋制翰林学士需每晚留一人在学士院值夜,以应对皇帝随时的召对、咨询等事务。王安石于宋英宗治平四年九月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但当时他在江宁知府任上未立即到职。直至宋神宗熙宁元年四月奉诏进京,获得越次召对的机会后,才有资格到内廷值宿。此诗创作于他晋京后的次年春天,彼时他得到皇帝赏识,即将施展变法抱负,在此背景下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描绘了诗人值宿禁中所见的春夜景色,借良宵美景,以爱情诗的含蓄方式,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得遇明主、即将大展宏图的春风得意之情与壮志豪情。

2. 写作手法

以动衬静:“金炉香烬漏声残”,通过描写金炉中香烬的视觉画面,以及漏壶残声的听觉感受,以漏声之动衬托出夜的寂静,体现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侧面反映其因国事未眠。借景抒情:全诗借春夜的金炉香烬、轻风、月色、花影等景色,委婉地抒发诗人政治上得遇明主、即将大展宏图的春风得意之情,“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表面写春色与花影,实则蕴含内心的兴奋激动。反语:“春色恼人眠不得”中的“恼”字,并非恼恨之意,而是反义正用,应作“撩”解,将诗人面对美好春色及难得的君臣际遇时,亢奋不已、难以入眠的心情生动展现。

3. 分段赏析

《夜直》首句“金炉香烬漏声残”,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香烬”“漏残”生动展现夜已深沉,诗人因心系国事一夜未眠,对时间流逝格外关注,细致的描写刻画出静谧又带有凝重感的氛围。次句“翦翦轻风阵阵寒”,从触觉角度出发,“翦翦”精准形容出微风的轻柔且略带寒意,此句虽写户外之寒,实则巧妙烘托出诗人因即将迎来变法机遇,内心兴奋激动而产生的微妙感受。第三句“春色恼人眠不得”,“春色”既指眼前美好春景,更象征难得的君臣际遇这一政治“春色”,“恼人”一词反义正用,生动表现出诗人亢奋不已、难以入眠的状态,将其内心的激动之情表露无遗。尾句“月移花影上栏干”,借景抒情,以月移花影这一动态之景,含蓄地传达出诗人愉悦、兴奋的心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

4. 作品点评

《夜直》在文学创作上极具特色,成为耐人寻味的绝句。其创作手法高明,以春夜清幽美景为外在表象,内在抒情却曲折深沉。诗中紧扣深夜,未着一字直接言夜,却借香尽漏残、月移风寒等景象,巧妙暗示时光推移,侧面烘托出诗人徘徊之久、怀想之深。诗人未正面倾诉对人的怀念,而是借景抒情,将对远方之人强烈的思忆融入春色,表面写春色恼人,实则借景传情,情感表达含蓄、曲折且深沉,余味无穷。尤为独特的是,王安石以爱情诗的形式,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政治上的春风得意之情,别具一格,尽显其高超的文学造诣,让这首诗在众多诗作中脱颖而出,成为耐人寻味的绝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令《送春》

下一篇:宋·曾巩《墨池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