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ěi
bēi
xìng
huā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bēi
chūn
shuǐ
rào
huā
shēn
huā
yǐng
yāo
ráo
zhàn
chūn
zòng
bèi
chūn
fēng
chuī
zuò
xuě
jué
shèng
nán
niǎn
chéng
chén

译文

一池春水多情地护绕着杏林,嫣红的杏花和绿水中妖娆的花影相映成趣,各以其风姿平分着春色。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胜过道路边上的杏花凋零洒落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

逐句剖析

"一陂春水绕花身":一池春水多情地护绕着杏林,

# 陂:池塘。

"花影妖饶各占春":嫣红的杏花和绿水中妖娆的花影相映成趣,各以其风姿平分着春色。

# 妖饶:一作妖娆。,花影:花枝在水中的倒影。张本作身影。花:岸上的花。影:花枝在水中的倒影。

"纵被春风吹作雪":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

# 纵:即使。

"绝胜南陌碾成尘":也胜过道路边上的杏花凋零洒落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

# 南陌:指道路边上。,绝胜:远远胜过。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北陂杏花》乃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匠心独运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细腻描绘了北陂杏花的妩媚之姿,尽显其娇美韵味;后两句则深刻展现了杏花高洁不屈的品格之美。王安石借杏花之姿,寓情于景,映射出他刚正不阿的性格特质与孤高清雅的处世哲学,彰显了他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及自我珍视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北陂杏花》是王安石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他之所以写下此诗,是为了抒发自己晚年的感悟与心境。王安石一生经历丰富,仕途起伏,晚年时,他的绝句创作尤为出色,不少作品直追唐代诗人的风范。在诗中,他将深刻的议论与生动的描叙紧密结合,使得议论部分既不直白浅显,又充满了深邃的意蕴,打破了“唐代以后无诗”的极端言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北陂杏花》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与花卉题材的诗。此诗开篇即以一二句细腻写景状物,生动勾勒出杏花临水自照、娇艳欲滴的婀娜姿态。首句明确指出了杏花生长的地理环境——北陂之畔;次句则巧妙地从花与影两个维度,展现了杏花绰约多姿、春意盎然的风貌。转而至三四句,诗人笔锋一转,融入议论与抒情,高度赞扬了北陂杏花所蕴含的品格之美。全诗结构紧凑,既有直接描绘,又有侧面烘托,既有细腻刻画,又有深刻议论,情感跌宕起伏,变化多端。王安石借此物言志,不仅展现了其刚正不阿、坚韧不拔的个性,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孤芳自赏的高洁情怀。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一陂春水绕花身”以动态视角勾勒杏花的生长环境,春水环绕,形成天然屏障,凸显杏花的洁净脱俗。“花影妖娆各占春”则通过光影交织的画面,展现杏花盛放时占尽春色的娇美,暗含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动静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活。比喻:“纵被春风吹作雪”以“吹作雪”比喻杏花被风吹落如雪的意象,表现宁可玉碎的气节。对比:“绝胜南陌碾成尘”用“碾成尘”对比南陌杏花遭车马碾碎的结局,隐喻混迹官场者终被世俗玷污的悲哀。拟人:全诗将杏花人格化,赋予其“主动选择”的意志,北陂杏花“宁可”飘落成雪,也不愿在南陌苟活,这种拟人手法使物象与诗人刚毅不屈的品格浑然一体。虚实结合:“一陂春水绕花身”一句,实写了杏花所处的自然环境,春水环绕,波光粼粼,为杏花提供了一个清新雅致的生长背景。“花影妖饶各占春”一句,虽然主要描绘了杏花的形态美,但“花影”一词也隐含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因为“花影”是杏花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写之景,与实写的杏花相映成趣。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饶各占春”,细腻描绘了杏花临水自照的娇媚景象。首句直接点明杏花所处之地——池塘边,碧波荡漾的春水环绕着杏树,象征着勃勃生机。其中,“绕”字运用巧妙,既描绘了池水的蜿蜒流淌,又展现了杏树与水相依相偎的亲密关系。次句则从花与影两个维度入手,展现了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的繁花竞相绽放,与池水中摇曳迷离的花影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春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妖饶”一词,原本用于形容人的妩媚,此处移用于杏花,生动地展现了其争奇斗艳的迷人风采。而“各”字的运用,则强调了花与影在诗人眼中同样美丽动人,令人陶醉。王安石在刻画杏花时,善于从本体与投影两方面入手,虚实结合,不仅赋予了景物立体的美感,也透露出他对虚静恬淡之美的独特偏爱。后两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则转而议论抒情,高度赞扬了北陂杏花的品性之美。诗人以杏花自喻,通过“东风吹作雪”的生动比喻,描绘了风吹杏树、落英缤纷的凄美景象。即便杏花被春风吹落,化作漫天飞雪,诗人却认为这远胜于南陌杏花被车马碾压成尘的命运。这一对比,不仅启人深思,也寓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北陂,作为远离尘嚣的隐逸之所,象征着高洁与超脱;而南陌,则代表着名利之场,充满了世俗的喧嚣与浮躁。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4. 作品点评

全诗结构错落有致,充满曲折婉转的变化与韵律。本诗所吟咏的“北陂杏花”,正是这样一幅临水绽放的美丽画卷。在那清幽静谧的环境中,杏花更显飘逸灵动,别有一番情趣与雅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殊《玉楼春·春恨》

下一篇:宋·王禹偁《村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