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ǎn
jiàng
chún
·
·
guī

朝代:宋作者:李清照浏览量:3
shēn
guī
róu
cháng
cùn
chóu
qiān
chūn
chūn
diǎn
cuī
huā
biàn
lán
gān
zhǐ
shì
qíng
rén
chǔ
lián
tiān
fāng
cǎo
wàng
duàn
guī
lái

译文

闺房深深,人儿寂寞独居,柔肠一寸,便有愁思千缕。怜惜春天,春天又转眼逝去,催落它的,是那几滴冷雨。倚遍栏杆有何益,总是没有情绪。心上的人儿,你究竟在何处,只见那连天芳草,望眼欲穿,无尽头的归来路。

逐句剖析

"寂寞深闺":闺房深深,人儿寂寞独居,

# 寂寞深闺:“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柔:《续选草堂诗余》作“愁”。

"柔肠一寸愁千缕":柔肠一寸,便有愁思千缕。

# 柔肠一寸愁千缕:“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柔:《续选草堂诗余》作“愁”。

"惜春春去":怜惜春天,春天又转眼逝去,

# 惜:珍惜。

"几点催花雨":催落它的,是那几滴冷雨。

# 催花雨:即春雨。

"倚遍阑干":倚遍栏杆有何益,

# 阑干:同“栏杆”。

"只是无情绪":总是没有情绪。

"人何处":心上的人儿,你究竟在何处,

#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武陵人”及《满庭芳·小阁藏春》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连天芳草":只见那连天芳草,

# 连天芳草:“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芳草:《花草粹编》、《古今名媛汇诗》作“衰草”;《草堂诗余续集》注“一作‘衰’,误”;《词综》、《历代诗余》、《历朝名媛诗词》、四印斋本《漱玉词》作“芳树”。芳草:芳香的青草。芳:一作衰。

"望断归来路":望眼欲穿,无尽头的归来路。

# 望断归来路:“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点绛唇·闺思》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闺怨词。词的上片,笔触轻缓地揭开了深闺女子的伤春心事,看那春花凋零、春光渐逝,女子心中泛起层层涟漪,为美好事物的逝去而黯然神伤。转至下片,情感的重心移至伤别之痛,或许是与爱人的分离,让她在寂静的闺阁中,独品思念的苦涩。李清照以细腻入微的笔触,精心雕琢出一位情深意笃、情感细腻的深闺思妇形象。在这短短词句间,寂寞如影随形,伤春之意、伤别之苦、盼归之切相互交织,恰似一团乱麻,丝丝缕缕都缠绕着女子的心,千般愁绪层层递进,直击人心深处,令人读罢,不禁为这份肝肠寸断的浓愁所动容,整首词情词交融,余韵悠然,尽显易安词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依据陈祖美所编撰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来推断,这首词的诞生时间大致处于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也就是公元1118年到1120年这一阶段。彼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出现了些许变化,赵明诚或许因公务在身,被外派至别处任职,独留李清照一人居于青州。在那段时光里,李清照守着空闺,伴着寂寞,日常的柴米油盐与思念之情交织,种种思绪与感悟促使她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词。描绘了赵明诚外任期间,李清照独居青州的生活情境,借日常所见之景、所触之物,抒发了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独处的孤寂落寞,以及在等待与期盼中内心的煎熬与坚守,体现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子面对离别时细腻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词人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寂寞深闺的画面,女子独守空闺,内心的愁绪如千丝万缕般缠绕。紧接着将视角转向窗外的暮春之景,“惜春”二字直白地道出女子对春天逝去的惋惜,而“几点催花雨”更是神来之笔,淅淅沥沥的春雨仿佛是催促春花凋零的无情之手,女子的伤春之情与这暮春的雨景相互交融,以景衬情,让人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落寞与哀愁。细节描写:“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简单的七个字,却通过“倚遍”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出女子在闺阁中百无聊赖、满心愁绪无处排解的状态。她一次次地倚靠栏杆,期盼着远方爱人的归来,又一次次地失望,只能在这机械的动作中消磨时光,将思妇的思念之切、寂寞之深具象化,让读者仿若能看到那个孤独守望的身影。直抒胸臆:“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词人毫不含蓄地抒发了思妇内心的强烈情感。“人何处”的直白追问,将女子对爱人行踪的急切探寻展露无遗,而“望断归来路”更是把这种思念推向极致,她极目远眺,直至道路的尽头,眼中只有连天的衰草,却不见爱人归来的身影,在这直白的呼喊与凝望中,伤别盼归的愁绪汹涌而出,直击读者心灵。

3. 分段赏析

上片聚焦于伤春之情,开篇便直击人心:“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闺阁,这一传统社会中年轻女子的私密空间,本应承载着温馨与柔情,然而此刻却被孤寂充斥。“柔肠”与“愁千缕”的鲜明对比,将无形的愁绪具象化,仿佛每一寸柔肠都被千丝万缕的哀愁缠绕。词人独处于此,思念如潮水般涌来,寂寞啃噬着内心,愁苦绵延无尽,柔肠寸断却又无可奈何,那种极致的孤寂与无法排遣的思念,瞬间将读者拽入她的情感漩涡。“惜春春去,几愁催花雨。”镜头从闺阁内延伸至窗外的自然之景,这既是环境的勾勒,更是心境的映照。一个“惜”字,饱含着词人对春天消逝的痛惜,春天,象征着生机、希望与美好,它的离去如同美好事物的凋零,令人怅惘。而“催花雨”的出现,无疑是雪上加霜,暮春的雨无情地打落繁花,恰似命运的重击,在词人本就因春逝而哀伤的心头,又添新愁。这其中,又何尝不隐蕴着词人对自身青春年华悄然流逝的怜惜呢?岁月如梭,容颜渐改,与爱人分离的日子里,孤寂加速了内心的衰老,伤春之意至此得以升华。下片笔锋一转,由伤春过渡至伤别,将对丈夫炽热的思念与盼归之情宣泄而出。“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深闺的寂寞终究难耐,词人试图走出房门,凭栏远眺,期望借外界的景致舒缓内心的抑郁。她一次次地倚靠栏杆,目光急切地搜寻,然而远方除了空旷还是空旷,心头的惆怅不但未减,反而愈发浓烈,满心的期待皆化为泡影,“无情绪”三字道尽了这种失落与无奈,恰似温庭筠笔下“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的怅惘,千帆过尽却不见归人,唯有脉脉斜晖、悠悠碧水相伴,空留断肠之痛。“人何处”三字,直白而又揪心,将思念推向高潮。明知丈夫远在他乡,可思念作祟,仍忍不住四处张望、声声问询,可回应她的只有无尽的沉默。此处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有问无答的悬念,恰似空谷回音,徒增寂寥。视线随之延伸,“连天芳草”映入眼帘,那萋萋芳草顺着良人归来的道路蔓延至天际,本是生机盎然的画面,此刻却成了绝望的注脚,因为芳草尽头不见人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无尽的思念只能在这连天芳草间飘荡,久久不散。词人以景结情,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让人体味到那份深入骨髓的思念与盼归不得的苦涩。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词层层递进,依次写了寂寞、伤春、伤别、盼归之愁,全面展现女子愁情的沉淀累积。到结尾,感情与全词皆达高潮。结构上,全词简洁清晰。上片由情入景,下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人笔触从闺房转至户外,从深闺相思写到凭栏远望,紧扣离别相思主题。开头写寂寞,结尾盼归来,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手法上采用白描,不用典故、不事藻饰,尽显李清照词明白如话、语浅情深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易安作矣,不可复得。每作词时为酬一杯酒。

明茅暎《词的》卷一

# 草满长途,情人不归,空搅寸肠耳。

明钱允治《续选草堂诗馀》卷上

# 简当。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

# 夫词体纤弱,壮夫不为。独惜篇什寂寥,彼歌《金缕》、唱《柳枝》者,其声宛转易穷耳。所刻《续集》中如李后主之“秋闺”,李易安之“闺思”,晏叔原之“春景”,萧竹屋之“纪梦”、“怀旧”,周美成之“春情”……以此数阕,授一小青蛾,拨银筝,倚绿窗,作曼声,则绕梁遏云,亦足令多情人魂销也。

明黄河清《草堂诗馀续集·序》

# 泪尽箇中。

明陆云龙《词菁》卷一

# 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下一篇:宋·何梦桂《忆秦娥·伤离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