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xiāng
·
·
wáng
zhōu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2
wáng
zhōu
cōng
cōng
jiā
bǎi
nián
lái
chéng
mèng
kān
chóu
jìn
dài
guān
chéng
qiū
rào
shuǐ
xíng
yóu
shàng
jìn
céng
chéng
gèng
shàng
lóu
wǎng
shì
yōu
yōu
jūn
wèn
huí
tóu
jiàn
wài
cháng
jiāng
kōng
liú

译文

这里曾是历代帝王建都之所。郁郁葱葱气象万千。可是,四百年来的繁华隆盛已像梦一般逝去,使人感叹。那晋代的帝王将相,早已是一杯黄土,被历史遗弃。绕着江岸尽情地游行游赏,登上一层楼,再上一层楼。你不必去追问那悠悠往事的是非功过,不如早点回头看看。就像这槛外无情的江水空自东流。

逐句剖析

"自古帝王州":这里曾是历代帝王建都之所。

# 帝王州:指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三国的吴、东晋、南北朝的宋、齐、粱、陈、五代的南唐等朝代在此建都,故称为“帝王州”。

"郁郁葱葱佳气浮":郁郁葱葱气象万千。

# 佳气:指产生帝王的一种气,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郁郁葱葱:草木茂盛。

"四百年来成一梦":可是,四百年来的繁华隆盛已像梦一般逝去,

# 四百年:金陵作为历代帝都将近四百年。

"堪愁":使人感叹。

"晋代衣冠成古丘":那晋代的帝王将相,早已是一杯黄土,被历史遗弃。

#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的名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把晋代与吴宫并举,明确地显示出后代诗人对晋朝的向往。冠:古代士以上的穿戴,衣冠连称,是古代士以上的服装,后引申为世族、绅士。古丘:坟墓。

"绕水恣行游":绕着江岸尽情地游行游赏,

# 恣行游:尽情地绕着江边闲行游赏。恣:任意地、自由自在地。

"上尽层城更上楼":登上一层楼,再上一层楼。

# 更:再,又,不只一次地。

"往事悠悠君莫问":你不必去追问那悠悠往事的是非功过,

# 悠悠:长久遥远的样子。

"回头":不如早点回头看看。

# 回头:指透彻醒悟。佛家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槛外长江空自流":就像这槛外无情的江水空自东流。

# 槛:栏杆。语出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中的名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是宋代王安石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以怀古为题材,上阕开篇点明金陵为帝王之都,往昔曾佳气葱郁,然而四百载繁华转瞬如梦,晋代士族亦成古丘,尽显历史兴衰之叹。下阕词人绕水登楼,劝人莫追往事,以“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景语收束,借景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怀。写作上,运用用典和借景抒情手法,“晋代衣冠成古丘”化用前人诗句,强化历史沧桑感;“槛外长江空自流”借江水东流烘托兴衰无常。整首词沉郁顿挫,借金陵的古今变化,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展现出王安石词作关注历史、借古伤今的特色,体现其独特的历史眼光与深沉的情感寄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为王安石所作。自少年时代起,王安石便随担任江宁府通判的父亲来到金陵,自此与这座城市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缘分。哪怕后来踏上仕途,不得不离开金陵,他内心深处依旧时常牵挂着那虎踞龙盘的钟山,眷恋着风光旖旎的江南景致。晚年,当他告别了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金陵最终被他选定为安度余生的归宿之地。金陵的每一处山水,都曾留下他的足迹,金陵的悠悠历史风云,也总能深深触动他的情思。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诸多描绘山水风光、抒发兴亡之感的佳作,《南乡子》便是其中声名远扬的一篇。至于这首词的创作时间,高克勤在《王安石诗文选评》中推断为治平四年(1067)前后,李德身的《王安石诗文系年》则将其定于治平元年(1064),两者皆认为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前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古诗。上阕描绘金陵作为自古帝王州,往昔曾有郁郁葱葱的佳气,但历经四百多年繁华已如梦般消逝,晋代士族也已成为古丘,展现历史的兴衰变化;下阕写词人绕水随意游玩,登尽层城又上楼,感慨往事悠悠,以“槛外长江空自流”,借景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怀。全词借金陵古今之景,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与忧愁。

2. 写作手法

用典:“晋代衣冠成古丘”化用李白诗句,借晋代士族兴衰,暗示金陵往昔繁华已逝,增添词的历史厚重感与沧桑意味。借景抒情:“槛外长江空自流”,借长江独自流淌之景,含蓄抒发对历史变迁、朝代更迭的无奈与感慨,以景语收束,韵味悠长。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怀古为引,对六朝古都金陵往昔的繁华盛景予以高度赞誉。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作《西塞山怀古》,开篇便言“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生动展现了金陵王气消散、王朝覆灭的景象。与之不同,王安石眼中的金陵,彼时呈现出一片郁郁葱葱、王气正盛之态,佳气氤氲上浮。然而,这般盛景追溯起来乃是晋代之事,时光悠悠,转瞬已过去四百年。晋代那些身着白衣、风度翩翩的衣冠之族,如今皆已化作一座座古墓。回首往昔,诸多往事不堪细究。末句巧妙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经典名句,与李白一样,抒发了对往昔昌盛、今日衰落的怅惘之情。在诗歌创作中,将自身理想寄寓于过往时代,是颇为常见的手法。王安石借此既表明了对当下现实的不满,又赋予诗歌一种“高古”的独特气质。下片聚焦于登楼揽胜,倾吐往事如流水般逝去的惆怅心绪。王安石登上高楼,极目四望,内心波澜起伏。他一生致力于推行新法,期望实现强民富国的宏伟抱负,可惜因守旧派的重重阻挠,心愿落空,却又心有不甘。“绕水游”本是人们排遣愁绪或烦闷之事的常见方式,在此处,王安石借这一典型举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内心无尽的愁思。好在这“绕水游”不受外界因素制约,可随心所欲、自在“恣行”。但这看似自由的背后,实则满是无奈。毕竟王安石一心所求乃是推行新法,成就强民富国之大业,如今却只能借“绕水游”来聊以自慰,字里行间,无奈的慨叹之意尽显。“上尽层楼”蕴含着中国古代文人“登高怀远”“登高生愁”的传统意蕴。自南北朝时期王粲创作《登楼赋》起,这一登高的举动便被赋予了深沉的思念故国之情。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更是从人生哲理的层面,对这一典型动作与场景进行了深刻诠释。透过上文描绘的表面闲适与内在焦虑,不难看出王安石心心念念的,是重返朝廷,再度施展抱负,开创一番宏伟大业;而从后文对往事的回忆来看,又能知晓此时他的心境已有所转变,不再仅仅执着于思念故国,而是更加注重对往昔之事的探寻,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深入思考。亦可认为,王安石“登高”意在“望远”,只不过此处的“远”并非空间维度,而是时间层面的,充分彰显出他与众不同的意趣与独特的胸怀。“更上楼”并非简单指登上楼顶后再继续向上攀爬,而是反复多次、不断地登楼。结句化用了唐人王勃《滕王阁诗》中的“槛外长江空自流”。在此,王安石别具深意:一方面,可理解为历史无情,如滔滔东流之水,一往无前,人类的所作所为或许不过是江水短暂的停留,意义有限;另一方面,也可理解为无论当下境遇如何,自己所做的一切,皆如长江之水般,具有永恒的价值;再联系《滕王阁诗》原文前一句“阁中帝子今何在?”的反问,王安石或许也在暗自询问当今皇帝“今何在”,以此隐晦地表达自己渴望重回朝廷、再展宏图的急切愿望。

4. 作品点评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其写作特色鲜明,巧妙运用用典与借景抒情手法,借晋代士族兴衰典故,增添历史厚重感;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之景,含蓄寄寓深沉情感。虽非广为人知的名家经典,却以小令形式深刻展现历史沧桑。此词语言凝练,寥寥数语勾勒出金陵古今巨变,上阕感慨历史兴衰,下阕借游历抒怀,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尤其“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化用前人诗意却别具韵味,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怀推向高潮,体现出王安石词作关注历史、格调沉郁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王安石是个政治家,对于历史的沧桑巨变有着异于常人的深沉感触。透过六朝四百年的帷幕,我们不难感受到他对有宋一代历史命运的关切和担忧。这首词的情绪是深沉厚重的,颇有杜甫的沉郁之气。这首词的语言质朴自然,无所雕饰。然而选词用语壮阔博大,“帝王州”,“佳气浮”,“四百年”,“往事悠悠”,“长江”……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此词雄放的气势。

现代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赵木兰《全宋词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禹偁《寒食》

下一篇:宋·苏轼《秧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