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íng
·
·
lái
chén
zuì
xiè
zhuāng
chí

朝代:宋作者:李清照浏览量:3
lái
chén
zuì
xiè
zhuāng
chí
méi
è
chā
cán
zhī
jiǔ
xǐng
xūn
chūn
shuì
mèng
yuǎn
chéng
guī
rén
qiāo
qiāo
yuè
cuì
lián
chuí
gèng
ruó
cán
ruǐ
gèng
niǎn
xiāng
gèng
xiē
shí

译文

晚间饮酒醉了,未卸头饰便和衣睡去,头上插的梅花的花瓣落了,只有花萼还残留在枝上。酒劲渐消,梅花的浓香将我从春睡中熏醒,使我不能在梦中返回日夜思念的遥远故乡。夜晚寂静无声,明月留恋难舍,翠帘低垂。我只能无聊地用手搓揉着残损的花瓣,闻闻手中的余香,再发会儿呆来消磨这时光。

逐句剖析

"夜来沉醉卸妆迟":晚间饮酒醉了,未卸头饰便和衣睡去,

# 沉醉:大醉。

"梅萼插残枝":头上插的梅花的花瓣落了,只有花萼还残留在枝上。

# 梅萼:梅的萼片,此处代指梅。萼,花瓣外面的一层小托片,《花草粹编》作“蕊”。

"酒醒熏破春睡":酒劲渐消,梅花的浓香将我从春睡中熏醒,

"梦远不成归":使我不能在梦中返回日夜思念的遥远故乡。

# 远:《花草粹编》作“断”。

"人悄悄":夜晚寂静无声,

# 人悄悄:既是化用《诗经·邶风·柏舟》的“忧心悄悄”等句意,亦可能同时对顾敻《献衷心·绣鸳鸯帐暖》一词有所取意。悄悄:寂静无声。

"月依依":明月留恋难舍,

# 依依:留恋难舍,不忍离去之意。

"翠帘垂":翠帘低垂。

"更挼残蕊":我只能无聊地用手搓揉着残损的花瓣,

# 挼:揉搓。,更:又。《花草粹编》作“再”。

"更捻余香":闻闻手中的余香,

# 捻:用手指搓转,如捻麻绳,其揉搓程度比“挼”更进一层。

"更得些时":再发会儿呆来消磨这时光。

# 些:《花草粹编》作“此”。,得: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是宋代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词开篇描绘女主人公头戴残梅、沉醉后迟迟未卸妆就睡去的场景,接着因梅香“熏破春睡”,让她“梦远不成归”,由此勾起怅惘心绪。梦境的甜美和现实的凄苦相互对照,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词笔触精巧细致,人物的形态与神韵尽显,词人把情感融入景致,达到情景交融之境,情感细腻含蓄。通过对女主人公一系列隐秘举动与复杂、迂回心理的雕琢,使其形象跃然纸上,鲜活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约创作于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二月,当时李清照的夫婿赵明诚在江宁知府任上。前一年,也就是建炎二年(1128年)春,因金兵南下,李清照被迫举家逃离青州,辗转抵达江宁,自此开启了南渡后的艰难岁月。在动荡不安、背井离乡的生活中,她内心满是忧愁,遂写下诸多词作抒发情感,而此首便是她众多闺怨词里的一篇,承载着她在特殊时期对身世、家国的复杂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梅抒情题材的词。描绘了词人醉眠被残梅香熏醒,美梦破碎的场景,体现了词人借残梅抒发的复杂心绪,表达了思乡怀人、孤寂愁苦等情感,以残梅为线索串联起全篇愁绪。

2.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词人以残梅为情感载体,开篇写醉眠时残梅“熏破春睡”,借残梅的浓烈香气打破美梦,抒发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怅惘;下片又借反复“更挪”“更捻”残梅的动作,展现百无聊赖,将思乡怀人、孤寂愁苦等复杂情绪融入其中,使无形之情借有形之梅得以充分抒发,让读者更易感知词人内心世界。对偶:“人悄悄,月依依”,句式工整,“人”对“月”,“悄悄”对“依依”,描绘出深夜人孤独难眠、月含情缓移的画面,既在形式上增添美感,又强化了静谧氛围,使人物的孤寂与月的温情相互映衬,凸显词人内心的清冷。情景交融:上片从沉醉、春睡被梅香熏破,到“梦远不成归”,将残梅之景与思乡之情紧密相连,梅香扰梦,梦断思乡更切;下片“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人、月、帘共同勾勒出春夜无眠图,景中饱含词人对故乡的深沉思念,情与景自然交融,不着痕迹。烘托:“翠帘垂”一句,通过描绘绿色帘幕低垂的静态画面,从侧面烘托出深夜的寂静,与前文“人悄悄”相呼应,愈发凸显出词人独处的孤单清冷,让读者仿若置身于这静谧孤寂的环境之中,感受词人心境。排比:“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连续三个“更”字构成排比,层层递进,强调词人百无聊赖之下反复摆弄残梅的动作,强化了词人内心的孤寂、愁苦情绪,同时使词句韵律感更强,情感表达更有张力。寓情于景:全词处处可见,如“梦远不成归”,以梦中归乡之景,寓含思乡而不得归的痛苦之情;再如月夜图中的“人悄悄,月依依”,将人的孤寂、思念之情融入静谧月夜之景,让景有了情的温度,情借景得以具象化展现。

3. 分段赏析

上片聚焦于词人醉眠后的情景,着重刻画残梅幽香对其产生的影响。开篇未直接铺陈饮酒因由与场面,单从“沉醉”一词,便能深切感知词人饮酒过量,心绪极差。而“迟”字更是精妙,将她沉醉的程度、内心的抑郁以及懒于卸妆的倦怠之态展露无遗。紧接着,“酒醒”承接“沉醉”而来,笔锋一转,既在内容上推进,又为后续“熏破春睡”埋下伏笔,酒意渐消才致使春睡被梅香惊扰。“熏破”二字,借由嗅觉把梅香的浓烈渲染得淋漓尽致。彼时,春困加上沉醉,梦乡必然甜美,梦中的她踏上归乡路,心情暂得舒缓。可“梦远不成归”一句,却以梦写愁,直击全词核心。“梦远”寓意梦中奔赴遥远故乡,她似在嗔怪梅香过浓,扰碎美梦。本在梦中,魂灵沿着回乡小径悠悠飘荡,恰似“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归乡千里路”,满心期许能与亲人团聚,回归故里。怎奈现实残酷,故乡已沦陷于金人铁蹄之下,归乡之路艰难险阻。词人唯有于梦境觅得精神慰藉,着实令人悲哀。而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对故国的思念,愈发炽热深沉。美梦被断,希望破灭,词人不禁喟然长叹,怅惘之感溢于言表。这对梅香的“怨”,实则是归乡不得的怨念,如纷乱柳絮,长久缠绕心间,“夜来沉醉”无非是借酒浇愁之举罢了。这破碎的梦,相较完整梦境,更有余韵,更能触动人心,将词人强烈的思乡怀人之情、欲归无路之苦抒发得酣畅淋漓。下片着重描绘词人梦醒后的心境,尽显其依托梅花而生的百无聊赖,同时深切表露在孤寂环境下对故土的执着思念。“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短短几字,一幅春夜无眠图跃然纸上。梦醒之后,辗转难眠,只见月影透过帘幕,洒下清辉,月亮仿若含情,缓缓挪移,四周静谧无声,绿色帘幕低垂。此句融情于景,将词人对故乡的深沉思念娓娓道来。“人悄悄,月依依”对仗工整,孤身一人,夜半未眠,“悄悄”二字不仅勾勒出人物姿态,更让人仿若瞧见她凝神沉思之貌;以“依依”描绘月亮移动,极为贴切,既与“人悄悄”营造的静谧氛围相得益彰,又赋予月亮脉脉温情,极具艺术感染力。“翠帘垂”三字,于细微处添几分静谧,一个“垂”字,更衬得夜的深沉寂寥。这般清淡月夜图,将词人孤单清冷的内心世界烘托得恰到好处。再者,“更挪”“更捻”的接连动作,将词人的百无聊赖展露无缺,这看似单调之举,实则蕴含复杂心绪。此时她所思所想,早已超脱梅花本身,或许沉浸于梦中情境的回味,或许陷入往昔生活的追忆,又或许由残梅联想到自身当下境遇,残梅既是勾起伤心往事的诱因,亦是此刻陪伴她、助其排遣愁绪、消磨时光的唯一慰藉。“更援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三个“更”字层层叠加,意蕴无穷,把词人情感表达得迂回婉转、细腻入微。作者描绘客观环境之际,巧妙融情于景,达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之境,所用排比句式,既契合格律规范,又灵动多变,别具韵味。

4. 作品点评

全词开篇便勾勒出一幅独特画面:词人头戴残败梅花,沉醉后渐入梦乡。随后,梅香悠悠“熏破春睡”,将那甜美的梦境惊扰,使得“梦远不成归”,词人的怅惘之感油然而生。在这里,美好的梦境与凄惨现实相互对照,把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展现得极为深刻,虽整首词未现一个“愁”字,可愁绪如影随形。词人凭借一系列动作,将心底忧愁抒发得酣畅淋漓。彼时国已破、家亦亡,她漂泊异乡,满心怨恨借梅花倾吐而出。看似咏梅,实则重心不在梅,而是以梅为寄托,抒发个人的家国之痛,这正是该咏物词的精妙独到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玉梅词隐云《漱玉词》屡用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为奇创。又”庭院深深深几许”,又“更挼残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时”,又“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问东君”。又“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叠法各异,每叠必作,皆是天籁肆口而成,非作意为之也。欧阳文忠《蝶恋花》“庭院深深”一阕,柔情回肠,寄艳醉魄。非文忠不能作,非易安不许爱。

清况周颐《漱玉词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冠卿《如梦令·满院落花春寂》

下一篇:宋·陆游《关山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