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ng
shī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zhōu
shī
míng
lǎo
yuè
jiē
yán
miào
shén
kàn
xún
cháng
zuì
jué
chéng
róng
què
jiān
xīn

译文

苏州司业张籍的诗名久负盛名,人们都说他的乐府诗精妙入神。看起来好像很平常,实际上最为奇特突出,写成好像很容易,背后却是经历了千辛万苦。

逐句剖析

"苏州司业诗名老":苏州司业张籍的诗名久负盛名,

# 老:历时长久。,苏州司业:张籍原籍苏州(吴郡),故称。

"乐府皆言妙入神":人们都说他的乐府诗精妙入神。

# 乐府:本指汉代音乐机关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这里指张籍所作的新乐府诗。

"看似寻常最奇崛":看起来好像很平常,实际上最为奇特突出,

# 奇崛:奇特不同凡俗。

"成如容易却艰辛":写成好像很容易,背后却是经历了千辛万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张司业诗》由北宋王安石创作。此诗以评张籍诗为主题,前两句盛赞张籍诗名及乐府成就,后两句以辩证手法揭示诗歌创作“寻常”与“奇崛”、“容易”与“艰辛”的关系。开篇点明张籍诗名之高,后深入探讨创作规律,富有哲理。该诗高度评价张籍诗歌,又蕴含创作真谛,对后世诗歌创作及理解有深刻启发,展现出王安石见解之独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题张司业诗》是王安石所写。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宋代钱公辅定稿刊印时将其命名为《木铎集》12卷,并送予王安石一套。王安石认真研读后,兴致愈发浓厚,对张籍诗作极为赞赏,有感于张籍诗歌创作的精妙,“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感慨,从而创作了此诗,表达对张籍诗作的肯定与对其本人的高度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评诗。高度评价了张籍诗及乐府成就,阐述了诗歌创作中“寻常”与“奇崛”、“容易”与“艰辛”的辩证关系,表达了对张籍诗作的肯定与赞美,同时总结了诗歌创作经验,揭示普遍性规律,蕴含深刻哲理。

2. 写作手法

直接抒情:诗的前两句“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诗人直接表达对张籍诗名之高、乐府诗成就之妙的赞扬,直抒胸臆,点明对张籍诗歌的高度评价。对比:后两句“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将“寻常”与“奇崛”、“容易”与“艰辛”进行对比,在鲜明的对照中,辩证地揭示出诗歌创作背后看似简单平常,实则充满奇特与艰辛的复杂关系,蕴含深刻哲理。

3. 分段赏析

《题张司业诗》前两句“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诗人以直接抒情之法,高度赞扬张籍诗名久远,其乐府诗风格精警凝练又平易自然,成就堪称妙入神,此评价既契合张籍创作实绩,也展现出王安石对其创作的认可,同时暗含自己博采众长的诗歌创作主张;后两句“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运用对比辩证手法,“寻常”与“奇崛”、“容易”与“艰辛”相对照,深刻揭示出诗歌创作乃至诸多事物背后,看似平常简单,实则奇特艰辛的普遍规律,哲理丰富,引人深思。

4. 作品点评

《题张司业诗》在文学批评领域价值颇高。其写作特色鲜明,前两句以直接抒情高度赞扬张籍诗名与乐府成就,后两句运用对比辩证揭示诗歌创作“寻常”与“奇崛”、“容易”与“艰辛”的复杂关系,富有哲理。从文学地位看,精准评价了张籍乐府诗成就,体现诗文创作规律,其中“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堪称名句,其蕴含的哲理不仅适用于诗文创作,对观察事物、解读人生、认知规律等都具有普适性,为后世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提供了宝贵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王安石这诗不仅适用于诗,也适合于其它事物。对于看似“寻常”的东西.不要轻视,不可忽视,有的“奇崛”就隐藏在俭朴的外表之中蕴含在简素的形式之内,只有深思细察,才能发掘出令人目明心颤的内容。这就要能平中见奇,淡处知浓,常中见异。这首诗不仅告诉我们“看”问题时不能被“似”的表象迷惑,还要人们认识到“干”事情时也不要被“如’轻易而成的外观蒙蔽。

现代南通师范学院教授徐应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望江南·江南柳》

下一篇:宋·张耒《迟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