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īng
miè
huǒ

朝代:宋作者:刘义庆浏览量:3
yǒu
yīng
fēi
shān
shān
zhōng
qín
shòu
zhé
xiāng
guì
zhòng
yīng
niàn
suī
jiǔ
biàn
便
hòu
shù
shān
zhōng
huǒ
yīng
yáo
jiàn
biàn
便
shuǐ
fēi
ér
zhī
tiān
shén
yán
:“
:“
suī
yǒu
zhì
yún
。”
。”
duì
yuē
:“
:“
suī
zhī
néng
rán
cháng
qiáo
shì
shān
qín
shòu
shàn
xíng
jiē
wéi
xiōng
rěn
jiàn
ěr
。”
。”
tiān
shén
jiā
gǎn
wèi
miè
huǒ

译文

有鹦鹉飞到其它山栖息,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对它很友善。鹦鹉自己想:此处虽好,却不是自己久留之地,便离开了。离开不久后,这座山发生大火。在远处的鹦鹉看见后,飞到有水的地方把自己的羽毛沾湿,然后飞去洒在火上。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鹦鹉回答说:“我也知道我这点力量救不了火,但我曾经在这山上居住过,山里的动物行为善良,都是我的兄弟,我实在不忍心见它们遭遇火灾。”天神赞扬它的行为并深受感动,就帮助鹦鹉把火灭掉了。

逐句剖析

"有鹦鹉飞集他山":有鹦鹉飞到其它山栖息,

# 他山:别的山头。,集:栖息,停留。

"山中禽兽辄相贵重":山上的飞禽走兽都对它很友善。

# 相贵重:尊重它。一作“相爱”,一作“相爱重”。,辄:总是。

"鹦鹉自念":鹦鹉自己想:

# 念:想。

"虽乐不可久也":此处虽好,却不是自己久留之地,

"便去":便离开了。

# 去:离开。

"后数日":离开不久后,

"山中大火":这座山发生大火。

"鹦鹉遥见":在远处的鹦鹉看见后,

# 见:看见。,遥:远远地。

"便入水濡羽":飞到有水的地方把自己的羽毛沾湿,

# 濡羽:沾湿羽毛。濡:沾湿。

"飞而洒之":然后飞去洒在火上。

"天神言":天神说:“

"汝虽有志":你虽然有志气,

# 志:愿望;指灭火的心意。,虽:即使。,汝:你。

"意何足云也":但是力量微不足道。”

# 何足云也:怎么能扑灭火呢?足:能够。

"对曰":鹦鹉回答说:“

# 对:答。

"虽知不能":我也知道我这点力量救不了火,

"然吾尝侨居是山":但我曾经在这山上居住过,

# 侨居:寄居,寄住。,尝:曾经。,然:但是。

"禽兽善行":山里的动物行为善良,

# 善行:行为善良。善:好的。

"皆为兄弟":都是我的兄弟,

# 为:是。,皆:都。

"不忍见耳":我实在不忍心见它们遭遇火灾。”

# 见:看见。

"天神嘉感":天神赞扬它的行为并深受感动,

# 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即为灭火":就帮助鹦鹉把火灭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鹦鹉救火》是南朝宋刘义庆创作的一篇古代寓言,出自《宣验记》。文章讲述鹦鹉目睹朋友遭受山火肆虐,明知一己之力难以施救,仍竭尽所能投身救助的故事,赞扬了朋友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体现出鹦鹉对友情的高度珍视和尽心相助的美好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刘义庆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其成就在于撰有《世说新语》,该书记述了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为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珍贵资料。另有志怪小说《幽明录》,虽已散佚,但鲁迅《古小说钩沉》中辑得二百余则。其作品风格以简洁生动、富有韵味著称,能以短小篇幅展现人物风貌与故事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宣验志》为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所著。书中所记多为晋宋年间善恶祸福、因果报应之事,尤其注重宣扬奉法得福、不敬法受惩的观念,核心主旨在于弘扬佛法。其叙事风格多平铺直叙,情韵稍显欠缺。原书在唐代已散佚,佚文多存于《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典籍中。现今可见《说郛》《五朝小说》等辑本,均为一卷三则;鲁迅在《古小说钩沉》中则辑录了三十五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鹦鹉虽知以一己之力不能救助朋友,但仍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朋友,表达了它对友情的珍视,体现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一片诚心的深刻含义。

2. 分段赏析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此句交代了故事背景,“飞集他山”点明鹦鹉来到新环境,“禽兽辄相贵重”则体现出山中氛围和谐,禽兽们对鹦鹉十分友善,为后文鹦鹉回报它们埋下伏笔。“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虽乐不可久也”表明鹦鹉有自己的考量,理性看待所处环境。“后数日,山中大火”:简单一句,情节突变,营造出紧张氛围,让山中禽兽面临生死危机,也为鹦鹉出场救火提供了情境。“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入水濡羽,飞而洒之”通过动作描写,展现其不顾自身力量微小,毅然救火的行为,体现出它的善良和义气。“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天神的话道出了现实,鹦鹉的力量在大火面前确实微不足道,也从侧面突出鹦鹉行为的艰难与可贵。“对曰:“虽知不能,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鹦鹉的回答是全文主旨所在,“虽知……然……”强调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出于对禽兽们的感恩与情义,“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彰显了它的重情重义与仁爱之心。“天神嘉感,即为灭火”:此句为故事结局,天神被鹦鹉的情义打动并帮忙灭火,既体现了对鹦鹉义举的认可,也传达了善有善报的美好愿景,升华了故事的主题。

3. 作品点评

本文讲述了一个鹦鹉救火的故事。动物亦有灵性,如同人类般重情重义,因而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生命。故事启示人们:做事需有毅力,即便力量微薄,只要持之以恒,终会有所回报。一个人凭借自身力量完成艰巨任务并非易事,这与“愚公移山”的精神有共通之处,而本文更融入了感人的友谊。对待朋友当真心相待——这也让我们反思:日常所为究竟是对是错,是过错还是真能带来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下一篇:宋·翁卷《古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