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
liú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lóng
biàn
huà
shuí
néng
móu
huá
liú
jùn
zhuó
luò
shàng
yóu
xíng
zhuī
fēng
kuà
jiǔ
zhōu
zhé
suǒ
dào
shān
chuān
lüè
néng
zhōu
hóng
鸿
méng
rén
hàng
mǎng
rào
tiān
chán
yán
qīng
míng
xiān
shèng
suǒ
zhǐ
liú
wǎng
zhé
néng
shì
lóng
nǎi
zhī
xiū

译文

龙的品德不可被束缚,它的千变万化谁能预先谋划。骅骝本是骏马中的良品,卓越不凡地在大地上奔走。它奋力奔驰时能追上狂风,转眼间就跨越了九州大地。它的足迹遍布古人曾到之处,基本踏遍了天下的山川。混沌渺茫的太空没有登天之梯,浩渺无际的云海环绕天际漂浮。陡峭的山峰直插青天,那是仙人圣哲停留的地方。骅骝想要登临却力所不及,看到龙才感到自身的局限与羞愧。

逐句剖析

"龙德不可系":龙的品德不可被束缚,

"变化谁能谋":它的千变万化谁能预先谋划。

"骅骝亦骏物":骅骝本是骏马中的良品,

"卓荦地上游":卓越不凡地在大地上奔走。

"怒行追疾风":它奋力奔驰时能追上狂风,

"忽忽跨九州":转眼间就跨越了九州大地。

"辙迹古所到":它的足迹遍布古人曾到之处,

"山川略能周":基本踏遍了天下的山川。

"鸿蒙无人梯":混沌渺茫的太空没有登天之梯,

"沆漭绕天浮":浩渺无际的云海环绕天际漂浮。

"巉岩拔青冥":陡峭的山峰直插青天,

"仙圣所止留":那是仙人圣哲停留的地方。

"欲往辄不能":骅骝想要登临却力所不及,

"视龙乃知羞":看到龙才感到自身的局限与羞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骅骝》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骅骝为中心展开。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骅骝的卓越不凡,它如同龙一样具有难以捉摸的特质,能在大地卓越奔腾,快速跨越九州,周游山川。后半部分则引入鸿蒙之境、险峻山岩等意象,指出这些地方人难以到达,与龙能自由变化、驰骋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有限、无法达到理想境界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全诗语言豪迈,气势不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中,诗人一上来就写“龙德不可系,变化谁能谋”,把龙比作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强大力量。龙想怎么变就怎么变,谁也琢磨不透,诗人借龙表达了自己渴望挣脱现实束缚、实现理想抱负的心情。颔联笔锋一转,开始写骅骝这样的良马。骅骝是骏马,才能出众,可它只能在地上奔跑。“卓荦”一词,突出了它的卓越不凡,但和天上自由的龙相比,骏马还是被困住了。这其实是诗人在说自己,空有才华,却没办法施展,满是怀才不遇的苦闷。颈联“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骅骝飞驰的样子,说它跑得比风还快,能一下子跨越九州大地。这几句读起来气势十足,写出了像骅骝一样的人才想要积极奋进、大展拳脚的豪情。第四联从个体说到历史,“辙迹古所到,山川略能周”,意思是前人的足迹遍布山川,但再远也有尽头。诗人感叹,人类文明虽然发展得很广,可终究逃不过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不禁思考起人生的短暂和历史。第五联“鸿蒙无人梯,沆漭绕天浮”,诗人描绘了一幅宇宙初开时的宏大景象。宇宙浩瀚无边,没有梯子能让人爬上去,那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就像诗人追求的理想,再怎么努力也难以触及,充满了无奈与敬畏。第六联里,“巉岩拔青冥,仙圣所止留”,诗人把高耸入云的岩石比作高远的目标,说那是神仙圣人待的地方,凡人很难到达。这险峻的岩石,更显出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到了尾联,诗人直接吐露心声:“欲往辄不能,视龙乃知羞”。他想去追求理想,可总是做不到,再看看自由自在的龙,更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满心都是无奈和自责,情感深沉又真实。整首诗通过龙、骅骝等意象,把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下一篇:宋·詹初《松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