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líng
·
·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xiàng
míng
qiǎng
zuò
míng
kān
liú
liàn
chù
lún
huí
cāng
xìng
yǒu
míng
kōng
miào
jué
tán
zhǐ
chāo
chū
yuán
shì
pāo
liǎo
quán
cháo
rèn
ōu
zuò
yíng
běn
yuán
xìng
tiān
zhēn
zhǐ
xiē
xiē
wàng
xiǎng
zhōng
mái
tān
yǎn
huā
yáng
yàn
shuí
xìn
dào
běn
lái
dàn
máng
rán
hōng
bèi
yán
luó
lǎo
xiāng
biàn
便
zòng
yǒu
qiān
zhǒng
chóu
zěn
miǎn
táng

译文

勤勤恳恳地劳作而不懈怠。但一向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志向,只是勉强做着这事业。感觉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对于身处困境的人没有什么帮助,哪能有值得留恋的地方,只觉得时光在轮回中匆匆消逝。幸亏有明理静心的佛学,可以使我在短时间内能在精神上把他人超越。到底经历过怎样的事情、才能像现在这样拋却潮水般汹涌澎湃的情绪,认清人这一生就像那渤海上的泡沫般瞬间消散。无论怎样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事物的根本是不会改变的。只有那些极其微不足道的、藏在心中不切实际的梦想才会被埋没。贪恋他人眼中的荣华富贵、光鲜亮艳,谁又会料到、这世间本来就无物。人一旦心中茫然没有归处,最终被生死命运所屈服。所以纵使有、千种计策在心头,也难以避免那些突如其来的变故。

逐句剖析

"孜孜矻矻":勤勤恳恳地劳作而不懈怠。

# 矻矻:勤劳不懈貌。,孜孜:勤勉;不懈怠。

"向无明里、":但一向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志向,

# 明:目标,意志所趋。

"强作窠窟":只是勉强做着这事业。

# 窠窟:动物栖身之所,喻指事业。,强作:尽力而做,勉力而做。出自《孔丛子·执节》。

"浮名浮利何济":感觉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对于身处困境的人没有什么帮助,

# 济: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堪留恋处":哪能有值得留恋的地方,

# 堪:能,可以,足以。

"轮回仓猝":只觉得时光在轮回中匆匆消逝。

# 仓猝:亦作“仓卒”,意思是匆忙急迫。

"幸有明空妙觉":幸亏有明理静心的佛学,

"可弹指超出":可以使我在短时间内能在精神上把他人超越。

# 弹指:捻弹手指作声。佛家多用来比喻时间短暂。

"缘底事、":到底经历过怎样的事情、

"抛了全潮":才能像现在这样拋却潮水般汹涌澎湃的情绪,

"认一浮沤作瀛渤":认清人这一生就像那渤海上的泡沫般瞬间消散。

# 瀛渤:指渤海。,浮沤: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灭,常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和短暂的生命。

"本源自性天真佛":无论怎样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事物的根本是不会改变的。

# 自性:佛教语。指请法各自具的不变不灭之性。,本源: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方面。

"只些些、":只有那些极其微不足道的、

"妄想中埋没":藏在心中不切实际的梦想才会被埋没。

# 妄想:佛教语。狂妄地打算;不能实现的想法,不切实际的梦想。

"贪他眼花阳艳":贪恋他人眼中的荣华富贵、光鲜亮艳,

"谁信道、":谁又会料到、

# 谁信道:意为谁料到,没有料到。

"本来无物":这世间本来就无物。

"一旦茫然":人一旦心中茫然没有归处,

# 一旦:不确定的时间词,表将来有一天。有“万一”“突然”等预设意味。

"终被阎罗老子相屈":最终被生死命运所屈服。

# 阎罗:亦称“阎王”“阎王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阴曹地府中的冥王,是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半神半鬼之王。

"便纵有、":所以纵使有、

"千种机筹":千种计策在心头,

# 机筹:计谋;计策。

"怎免伊唐突":也难以避免那些突如其来的变故。

# 唐突:指横冲直撞、突如其来等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霖铃·孜孜矻矻》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词。王安石晚年常与僧人往来,钟情参禅,此词浓郁地体现出佛禅意味。词作围绕谈禅说理展开,描绘了作者对往昔汲汲于浮名浮利的反思,展现出其淡泊名利的心境。上阕感慨过去在无明中为求安身而忙碌于世俗名利,庆幸能以明空妙觉超脱;下阕反思本具天真佛性却因妄想被埋没,警示世人贪恋荣华的虚幻。该词在于以禅意入词,通过对自身心境转变的呈现,寄托其对人生、名利与佛道的深刻思索,体现出王安石高洁坚贞的人格操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代词人常借旧有曲调,重新填词创作,其中《雨霖铃》词牌多被用来抒发离别愁绪与相思之苦。这首词大约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因缺乏确切史料记载,具体创作年份难以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哲理词。全词阐述了明空妙觉可助人超脱,批评人们抛弃本源自性天真佛,被妄想埋没,贪图虚幻名利,还点明一旦面临终结,纵有千般谋划也难逃避现实,表达了对迷失自我、贪图名利之人的批判,同时也有自勉之意。

2. 分段赏析

上阕“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开篇“孜孜矻矻”,描绘出自己过去在官场中勤勉忙碌的状态,但却是在“无明”(无知、迷惑)中勉强有了属于安置自己的地方。紧接着发出感慨,追问浮名浮利并没有实际意义,值得留恋的不过是仓促的人生轮回。随后庆幸自己能参禅悟道,以领悟之心去看待这个世界,可超脱尘世。最后以反问语气,反思自己为何抛弃广阔的“全潮”(象征真正的道与广阔境界),却把虚幻的“浮沤”(比喻世俗的名利)当作浩瀚的“瀛渤”(大海,象征大道)。此部分情感基调从最初对过往忙碌于名利的无奈、苍凉,到对参禅悟道可超脱的庆幸,再到对曾经执迷不悟的反思与悔恨,情感层层递进,复杂深沉。运用对比,将追求浮名浮利的虚幻与参禅悟道的超脱进行对比;还采用比喻,以“浮沤”“瀛渤”“全潮”作比,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世俗名利的虚伪和不切实际,增强了词作的表现力。下阕“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内容先点明自己本具天真佛性,却因些许妄想而被埋没。接着指出因贪恋世俗的荣华富贵(“眼花阳艳”),而忽略了佛家“本来无物”的真谛。进而设想若不明白人生意义就离世了,即便机关算尽,最终也难免被阎罗拘押,遭受无常的冲击。情感流露出对自己曾被世俗迷惑的懊恼,以及对世人沉迷世俗、不悟大道的惋惜,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写作手法化用佛教教义,深化主题,使词作富有哲理;以“阎罗老子”“千种机筹”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无奈、悲凉的氛围,强化了对人生虚幻和无常的表达。整首词通过对自身心境变化的细腻呈现,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名利和佛道的深刻反思。

3. 作品点评

相较于词人昔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那般直白明快的笔触,这首词的风格显得隐晦曲折,理解起来颇为不易。但只要用心品读,作者创作时的心路转变与情感寄托,仍能在字里行间寻得踪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下一篇:宋·赵蕃《长安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