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shàng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fàn
shōu
yuǎn
guǎn
níng
cāng
hǎi
shēng
lián
shì
shàng
fēng
è
zuì
yǒu
rén
xián
gǎn
xíng

译文

范蠡功成后远走五湖,从此隐没踪迹,管宁在沧海之畔度过余生。可惜这世上的风波险恶,致使那些最具仁德贤能的人都不敢有所行动。

逐句剖析

"范蠡五湖收远迹":范蠡功成后远走五湖,从此隐没踪迹,

"管宁沧海寄余生":管宁在沧海之畔度过余生。

"可怜世上风波恶":可惜这世上的风波险恶,

"最有仁贤不敢行":致使那些最具仁德贤能的人都不敢有所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世上》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诗以怀古咏史为题材,通过范蠡功成泛舟五湖、管宁避世寄身沧海的事迹,表达对世态险恶的感慨。写作上运用典故,借古喻今,含蓄地传达情感。前两句叙述历史人物的选择,为后两句的感慨做铺垫;后两句点明主旨,感慨世上风波险恶,致使仁人贤士不敢有所作为。整首诗风格蕴藉,情感深沉,体现了王安石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忧虑,借古人之事引发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运用了范蠡和管宁的典故,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后归隐五湖,管宁在乱世中避居沧海,借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来表达对现实中险恶环境的感慨,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为含蓄。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范蠡五湖收远迹,管宁沧海寄余生”以历史典故开篇,借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管宁避乱隐居辽东的典故,暗喻贤哲之士在乱世中选择避世自保的无奈。后两句“可怜世上风波恶,最有仁贤不敢行”则陡然转折,以“风波恶”比喻世道险恶,直斥现实社会中仁贤之士因畏惧祸患而不敢有所作为的病态现象。全诗通过历史人物与现实困境的对比,既展现了对古代隐士智慧的推崇,又隐含着对北宋政治环境的深刻批判,语言质朴却蕴含强烈的讽刺意味,体现了王安石以史为鉴、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插秧歌》

下一篇:宋·梅尧臣《异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