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tiān
zhì
sēn
sēn
gāo
bǎi
xún
líng
xiāo
běn
xīn
suì
lǎo
gēn
zhuàng
yáng
jiāo
gèng
yīn
míng
shí
jiě
yùn
yuàn
zhuó
xián
qín

译文

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年岁越老根越壮实,阳光越强,枝叶越显得茂盛葱郁。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民间疾苦,想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逐句剖析

"天质自森森":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

# 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天质:天生的性质。

"孤高几百寻":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

# 百寻:极言其高。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南齐谢朓《咏桐》:“孤桐北窗外,枝高百丈馀。”,几:几乎,近于。

"凌霄不屈己":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

# 不屈己:不使自己弯曲。唐人白居易《云居寺孤桐》:“亭亭五丈馀,高意犹未已。”,凌霄:犹“凌云”,直上云霄。形容梧桐树长得很高。

"得地本虚心":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 虚心:梧桐为落叶乔木,干高而直,木质中空,故云。,得地: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

"岁老根弥壮":年岁越老根越壮实,

# 弥:更加。,岁:年。

"阳骄叶更阴":阳光越强,枝叶越显得茂盛葱郁。

# 阴:通“荫”,指枝叶成荫,很茂盛的样子。,阳骄:阳光炽烈。

"明时思解愠":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民间疾苦,

# 解愠:解除怨怒。愠,恼怒,怨恨。相传帝舜所作《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明时:政治清明之时。

"愿斫五弦琴":想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 五弦琴:传说帝舜所制,又说神农氏所发明。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歌》。,斫:用刀斧砍,削。这里指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孤桐》是北宋王安石所作的五言律诗。诗以孤桐自喻,主题为借物言志。通过描绘孤桐的孤高、不屈、虚心,历经岁月而愈发壮盛的形象,展现诗人自身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的品质。写作手法上,运用象征,借孤桐抒发政治抱负。开篇写孤桐天质森森、孤高千寻,尽显其不凡;中间两联写孤桐凌霄不屈、得地虚心、根壮叶阴,体现其品格;尾联愿为解愠斫琴,点明主旨。此诗形象鲜明,将诗人为百姓解忧的政治胸怀表露无遗,给人坚定之感,令人赞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孤桐》由王安石创作。王安石常用“桐”“松”“竹”“菊”“梅”等植物自喻自况,此诗以孤桐明写物,实则自比。他在变法过程中,遭受诸多打击,却志存高远、正直不屈。此诗旨在表明其报效明主的决心,当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之前,具体年份不详。在变法历经磨难、阻力重重的境遇下,王安石借写《孤桐》抒发自身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借孤桐外形挺拔、本性正直虚心、老当益壮且愿为解民忧而成琴的形象,表达了诗人自身志存高远、正直不屈,在变法遭受打击下斗志愈发坚定,以及扎根社会、为百姓解忧的政治胸怀与高尚情操。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借对孤桐的描绘,将自身志存高远、正直不屈,愿为百姓解忧的志向寄寓其中。拟人:把梧桐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不屈、虚心、老当益壮以及愿解民忧等品格与情感。象征:以孤高、历经岁月愈发壮盛的孤桐象征诗人在变法中遭受打击却始终坚定的自我形象。用典:尾联“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用典故,表达梧桐的心愿,愿在清明之世被制成五弦琴伴《南风歌》以解民众的怨怒。

3. 分段赏析

《孤桐》首联“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从外形着笔,描绘梧桐天然生长得枝繁叶茂且高大孤拔,展现其不凡姿态,暗示诗人自身的出众特质;颔联“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由形及性,写梧桐虽高耸入云却坚守自我,扎根大地又虚心,体现诗人正直且谦逊的品质;颈联“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进一步刻画梧桐随岁月增长根系愈发强壮,在骄阳下枝叶更显繁茂,象征诗人历经磨难后斗志更坚;尾联“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运用典故,借梧桐愿在清明之世化为五弦琴为百姓解怨怒,抒发诗人愿为君王效力、为苍生谋福,即便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的献身精神。

4. 作品点评

《孤桐》是王安石借物言志的佳作。全诗运用拟人手法,将梧桐人格化,以孤桐自况。语言质朴且生动,生动刻画了梧桐挺拔孤高、虚心向上、经岁月而愈坚韧的形象。王安石借此诗表明自己虽在变法中屡遭打击,却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的品格,为后世所传颂,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文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凌霄而不屈,言桐身之条直。公似自况云。

宋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百十八)》

下一篇:宋·陆游《二月四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