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年结客盛游从":青壮年时广结宾客盛景难忘,
"宛洛毡车处处逢":宛洛道上毡车络绎处处相逢。
"吟尽物华愁笔老":吟遍万物华彩愁笔力渐衰,
"醉消春色爱醅浓":醉饮浓春消解爱酒醅味重。
"垆间寂寞相如病":相如抱病垆边寂寞无人问,
"锻处荒凉叔夜慵":叔夜慵惰锻处荒凉隐世中。
"早晚青云须自致":早晚终将凭借自身达青云,
"立谈平取彻侯封":立谈之间平取彻侯显殊荣。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用典:“垆间寂寞相如病”化用司马相如抱病卖酒的典故,暗喻自身怀才不遇的孤寂;“锻处荒凉叔夜慵”借嵇康打铁避世的典故,表达对官场的厌倦对比:“丁年结客”的盛游与颈联“相如病”“叔夜慵”的孤寂形成对比,凸显人生境遇的变迁。借景抒情:“吟尽物华愁笔老”以自然景物的变迁暗喻青春流逝,“醉消春色”则借酒抒怀,宣泄壮志未酬的苦闷。直抒胸臆:“早晚青云须自致”直接抒发对未来的自信,展现王安石变法前的豪迈抱负。
2. 分段赏析
首联以回忆开篇,“丁年”点明青壮年时期,“结客”“盛游”勾勒出广交天下英豪的意气风发。“宛洛毡车”既指具体的游历场景,又象征对中原文化的向往,为全诗奠定豪迈基调。颔联由叙事转向抒情,“吟尽物华”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愁笔老”三字道尽创作力衰退的无奈。“醉消春色”以酒解忧,“爱醅浓”的直白表达,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放纵展现得淋漓尽致。颈联连用两个典故,“相如病”隐喻怀才不遇的困境,“叔夜慵”则借嵇康的疏懒表达对世俗的疏离。“寂寞”“荒凉”二词强化了孤寂氛围,与首联的盛景形成鲜明反差。尾联陡然振起,“早晚”二字彰显自信,“青云自致”呼应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立谈平取”化用《史记·平原君列传》中毛遂“立谈之间”的典故,展现诗人对自身才能的高度期许,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
上一篇:宋·苏轼《荔枝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