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fēn
fēn
jìn
bǎi
nián
shēn
shì
rén
shí
dào
zhēn
chén
yán
kuā
lián
fèi
jīng
shén

译文

韩愈很快完结了奔波的一生,世上有谁知道你宣扬的孔孟之道是真纯的呢?韩愈竭力去上表陈述夸耀儒家的主张,韩愈提倡孔孟之道只能是白费心血。

逐句剖析

"纷纷易尽百年身":韩愈很快完结了奔波的一生,

# 纷纷:忙忙碌碌。

"举世何人识道真":世上有谁知道你宣扬的孔孟之道是真纯的呢?

# 举世何人识道真:原校:一本作默默谁令识道真。识:知道。道:指韩愈宣扬和继承的孔孟之道。

"力去陈言夸末俗":韩愈竭力去上表陈述夸耀儒家的主张,

# 末俗:衰亡时代的习俗,这里指儒家之道。,陈言:陈述自己的主张。

"可怜无补费精神":韩愈提倡孔孟之道只能是白费心血。

# 无补:无法弥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韩子》是北宋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主题在于嘲讽唐代韩愈的复古行径,内容上开篇指出人生易逝,世人难识道之真意,后两句则针对韩愈力倡古文运动以卫道的行为,批判其虽力求创新却无实际效用。写作手法上,诗人以幽默的笔触,用简洁凝炼的文字直切要害,展现出强烈的批判色彩。从分段赏析来看,首联为感慨人生与求道之难,为后文对韩愈的批判做铺垫;颔联则集中火力对韩愈的文学与卫道行为进行否定。作品评价方面,这首诗不仅生动地勾勒出韩愈的形象,体现了王安石对其的蔑视,还借古讽今,抨击了北宋的顽固派与道学家,彰显出王安石尊法反儒的战斗精神,寥寥四句却极具思想性与批判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先感慨人生短暂,进而发出举世难有人识得“道真”的疑问。接着指出韩愈竭力摒弃陈旧言辞以在末世风俗中自夸,然而这种行为徒劳无功。全诗表达了对韩愈复古行径及为维护孔孟之道而耗费精力的嘲讽,同时也借此抨击北宋大地主顽固派和孔孟道学家,体现了王安石尊法反儒的战斗精神。

2. 分段赏析

一二句“纷纷易尽百年身,举世何人识道真”,前两句中,“纷纷”“易尽”生动地写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感慨个体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举世何人识道真”以反问的形式,强化了对世人难以真正领悟“道”之真谛的疑问,引发读者思考,同时为后文对韩愈行为的评判做铺垫。从语言风格上看,质朴自然却蕴含深意。三四句“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后两句中,“力去陈言”点明韩愈在文学上力求创新、摒弃陈旧言辞的主张,“夸末俗”则指出他借此在末世风俗中炫耀自己的行为。“可怜”“无补”“费精神”几个词连用,充满嘲讽意味,以幽默的语言对韩愈耗费精力维护孔孟之道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复古行径的否定态度以及尊法反儒的思想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初见嵩山》

下一篇:宋·利登《沽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