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落平沙":几只大雁落在平旷的沙洲,
# 平沙:指广阔的沙原。
"烟笼寒水":凄寒的江面上烟雾迷漫,
# 烟笼寒水: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古垒鸣笳声断":古营垒那边呜咽的胡笳声,也渐渐地悠然而断。
# 鸣笳:吹奏笳笛。笳笛,古管乐器名。,古垒:古代留下的壁垒。
"青山隐隐":远山起伏,黑魆魆地时隐时显,
"败叶萧萧":枯叶在秋风中飘落翻转,
# 败叶:落叶;枯叶片。
"天际暝鸦零乱":天边的几只昏鸦在往来回旋。
"楼上黄昏":黄昏里,楼上也是孤寂凄凉,
"片帆千里归程":忽又见江面上,千里迢迢漂回来一片孤帆,
# 片帆:孤舟;一只船。
"年华将晚":年华将我推向老年。
# 年华:年岁;年纪。
"望碧云空暮":仰望长空,碧云飘浮,暮色朦胧,
# 碧云空暮: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佳人何处":此时此刻,不知美人今在何处?
"梦魂俱远":关山阻隔,云水迢迢,就是在梦魂中也离她那么遥远。
"忆旧游":回想起旧时的欢乐,
# 旧游:昔日的游览。
"邃馆朱扉":朱红的大门,深深的庭院,
# 朱扉:红漆门。,邃馆:深院。
"小园香径":小巧别致的花园里,香气扑鼻的小径上,
# 香径: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用苏蕙织锦回文诗事。
"尚想桃花人面":我至今还能记起她美丽的容颜。
# 桃花人面: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书盈锦轴":纵然是写满丝绢,
# 书盈锦轴:用苏蕙织锦回文诗事。事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后用以指妻寄夫之书信。
"恨满金徽":拨断琴弦,
# 金徽:金饰的琴徵。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难写寸心幽怨":也难以倾诉内心的幽怨。
"两地离愁":这两地相思的凄苦,
"一尊芳酒":一樽美酒怎能排遣,
# 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凄凉危栏倚遍":我已经把栏杆倚遍。
# 危栏:高栏杆。
"尽迟留":久久地滞留在楼上,
# 迟留:停留;逗留。
"凭仗西风":任凭那萧瑟西风,
# 凭仗:依赖,依靠,任凭。
"吹干泪眼":吹干了我的泪眼。
南宋词人
蔡伸(1088~1156),南宋词人。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之孙,早年与兄蔡佃、蔡伷先后蜚声太学,时号“三蔡”。政和进士,历太学博士、徐州通判等职,还曾入高宗幕府。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蔡伸擅长书法,字画遒劲,又通晓音律,工词。词风雄健俊爽,部分作品感慨壮志难酬。部分词作有南唐词人风致,与周邦彦风格相似。代表作品有《菩萨蛮·广陵盛事》《蓦山溪·登历阳城楼》《点绛唇·登历阳连云观》等。著有《友古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秋思词。描写了秋日黄昏的萧瑟景象——雁落平沙、败叶飘零,以及独倚高楼、遥望千里的孤寂。通过回忆往昔相聚的温馨,对比眼下漂泊的凄凉,抒发了深切的离愁与相思之苦。
2. 写作手法
化用:“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巧妙化用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的诗意,词人借此表达对远方佳人可望不可即的深切思念。对比:“邃馆朱扉”“小园香径”“桃花人面”的温馨回忆与眼前“秋风败叶、古垒哀笳”的萧索景象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词人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凉。借景抒情:开篇“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以荒凉秋景起笔,通过雁阵、寒水、古垒等意象营造悲怆氛围,为全词奠定思归怀人的情感基调。
3. 分段赏析
前三句描绘雁阵掠过,飞落沙滩;秋水生寒,烟霭迷蒙。古垒之上,胡笳悲鸣,渐至沉寂。词中不言“鸣笳声起”,而道“鸣笳声断”,如此着笔更显苍凉萧瑟。开篇数句,已然为全词奠定了凄怆基调。从“古垒鸣笳”中,可感知动荡时代之气息(作者乃北宋末南宋初人)。这般时代气息,既为下文伤离怨别铺设特殊背景,又平添几分悲怆意蕴。继而,在荒凉山水描摹中,词人更添情思。山色若有若无,暗示归途迢递,此句暗化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诗意;黄叶萧萧,顿觉秋思郁结,第五句与结句“凭仗西风,吹干泪眼”遥相呼应。天际残阳,映照寒鸦点点,纷纷归林。此数句,萧瑟秋景中暗寓客途孤寂、乡思渐生之意,读来已觉其人隐现,呼之欲出矣。及至“楼上黄昏”四字,词人方点出残照当楼之际,楼上凝眸远眺之人。此表明前文所绘秋日暮景,皆为斯人眼中之象,皆染斯人情思。“黄昏”二字,自含黯然神伤之意,正所谓“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畤《清平乐》)而此刻入眼者,偏又是“片帆千里归程”。由落雁、昏鸦,转写归舟,思归主旨愈显。时值深秋,“年华将晚”,众人皆离此荒凉之地,扬帆归去;而己身却欲归不得。“年华将晚”四字,暗含悲老大、伤迟暮之意。前有“青山隐隐”,此处复添“片帆千里归程”,境界寥廓,引人思绪远驰。而“片帆”之微与“千里”之遥相映,更显此地荒远及思归心切。“年华将晚”,则愈增思归之迫切。“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三句,化用江淹“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诗意,浑然天成,似妙手偶得。《楚辞》云:“与佳期兮夕张”,黄昏本当有情人相会之时,然暮云四合,伊人无踪。“梦魂俱远”,更进一层,令人顿觉关山阻隔,云水迢迢,纵是梦中亦难相逢,遂使思归主题愈见具体。下阕转入“旧游”追忆。“邃馆朱扉”、“小园香径”、“桃花人面”,乃脑海中浮现之难忘特写,其间既萦温馨气息,亦暗含对方身份与词人往事。春光旖旎,桃花灼灼,人面生辉,记忆中美好时光,与眼前秋风败叶、古垒哀笳之萧索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失去之物,愈觉珍贵,况乎孤寂苦闷之际。己身已觉难耐,何况久别之弱质女子。下文紧承“尚想桃花人面”,句断意连,转写对方思己之情。“锦轴”、“金徽”、“寸心幽怨”,皆以纤笔写女子情思。“锦轴”、“金徽”,锦中书、琴中音,总难尽诉别恨。而“寸心”虽小,其中幽怨竟非盈轴之书与满琴之恨所能言尽,相思之苦可见一斑。下文转回眼前,合写双方。书、琴俱难排忧,则此“两地离愁”,唯寄“一尊芳酒”。然离愁之重,芳酒之轻,终难消解。二者相较,反衬离愁之深。愁更愁时,词人唯掷杯而起,独倚危栏,徘徊楼头。归不得归,住无处住。愁肠百转,潸然泪下。“凭仗西风,吹干泪眼”八字,极尽酸楚。“吹干泪眼”,足见伫立之久;“凭仗西风”,只因无人慰藉,唯有西风拭泪。辛弃疾词曰:“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而此词则是自拭其泪,乃至不欲自拭,直待清冷西风吹干。
4. 作品点评
此词情真意切,铺叙婉转,深得柳永词风神韵。开篇即与柳词“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竹马子》)异曲同工。全词由凄凉渐入缠绵悲婉,继而转入深沉悲怆,终以变徽之音作结,烙下乱世印记,此又与柳词迥异。结句独出机杼,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顿使全篇生色。唯朱敦儒“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差可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