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yuà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chūn
jiù
tái
zhǎo
dēng
lín
jiě
dài
xíng
cāng
xiǎn
shēn
zuò
绿
yīn
shù
shū
niǎo
yuǎn
shuǐ
jìng
luò
huā
shēn
zēng
xiū
shì
jūn
wáng
fèi
jīn

译文

宜春苑旧时的台榭池沼,日暮时分我独自登临。解开衣带漫步于苍翠苔藓,移身静坐于绿荫之下。林木稀疏传来鸟鸣渐远,水面平静倒映落花深深。不再大兴土木修缮园林,只因君王吝惜金银钱财。

逐句剖析

"宜春旧台沼":宜春苑旧时的台榭池沼,

"日暮一登临":日暮时分我独自登临。

"解带行苍藓":解开衣带漫步于苍翠苔藓,

"移身坐绿阴":移身静坐于绿荫之下。

# 身:一作鞍。

"树疏啼鸟远":林木稀疏传来鸟鸣渐远,

"水静落花深":水面平静倒映落花深深。

"无复增修事":不再大兴土木修缮园林,

"君王惜费金":只因君王吝惜金银钱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宜春苑》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宜春旧苑的暮春景象,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与超脱尘世的心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兼具写景与抒情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宜春旧台沼,日暮一登临。​”诗人傍晚时分登上宜春苑的旧台沼,点明时间和地点。开篇直接引入场景,“旧台沼”暗示此地曾是繁华园林,如今只剩残迹;“日暮”渲染出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诗怀古伤今的基调。诗人登临时或许带着对往昔的追忆,也隐含对当下衰败的感慨。颔联:“解带行苍藓,移身坐绿阴。​”诗人解开衣带,漫步于长满苍苔的小径,最终坐在绿荫下休息。通过“解带”“移身”等动作细节,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的状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苍藓”与“绿阴”描绘出园林的幽静与荒凉,暗示此处人迹罕至,曾经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动作的随意性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趣的亲近。颈联:“树疏啼鸟远,水静落花深。​”树木稀疏,鸟鸣声渐远;水面平静,落花层层堆积。此联以简练笔触勾勒出园林的静谧与衰败。“树疏”“水静”凸显环境的空旷,而“啼鸟远”“落花深”则通过视听结合,营造出悠远凄清的意境。落花深埋水面,既暗示春光流逝,也暗喻曾经的盛景一去不返。尾联:“无复增修事,君王惜费金。​”园林不再修缮,只因君王不愿耗费钱财。结尾直指园林荒废的根源——君王的吝啬。表面写君王“惜费”,实则暗含对统治者忽视文化、不重民生的批评。诗人以景结情,将自然之景与人事兴衰结合,深化了历史沧桑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浣溪沙·忆旧》

下一篇:宋·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