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付莺花":春天的景致都托付给莺和花,
"曾是莺花主":我曾经是这莺花的主人。
"醉拍春衫金缕衣":醉后拍打春衫的金缕衣,
"只向花间住":只愿长住在花丛之间。
"密意君听取":请听我诉说心底的情意,
"莫逐风来去":莫要像风一样四处漂泊。
"若是真心待于飞":若你真心与我相守不离,
"云里千条路":云中自会为你铺开千万条路。
南宋词人
蔡伸(1088~1156),南宋词人。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之孙,早年与兄蔡佃、蔡伷先后蜚声太学,时号“三蔡”。政和进士,历太学博士、徐州通判等职,还曾入高宗幕府。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蔡伸擅长书法,字画遒劲,又通晓音律,工词。词风雄健俊爽,部分作品感慨壮志难酬。部分词作有南唐词人风致,与周邦彦风格相似。代表作品有《菩萨蛮·广陵盛事》《蓦山溪·登历阳城楼》《点绛唇·登历阳连云观》等。著有《友古词》。
1. 分段赏析
“春事付莺花,曾是莺花主”两句点明时间与过往身份。“春事付莺花”直白地写出春天的种种事宜似乎都交付给了黄莺与繁花,开篇便营造出浓郁的春日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莺啼花开的烂漫之境。“曾是莺花主”则表明抒情主人公往昔曾是这美好春日的主宰者,暗示其过去有着一段与春天紧密相连的、肆意潇洒的生活经历,也许曾在春日里肆意游乐,尽情享受春景,此句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勾起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醉拍春衫金缕衣,只向花间住”进一步描绘主人公沉醉于春日的状态。“醉拍春衫金缕衣”中,“醉”字体现出主人公对春日的极度沉醉,可能饮酒至微醺,在这状态下“拍春衫”,这一动作既有着对春日的喜爱与眷恋,又带着几分洒脱不羁。“金缕衣”一方面点明其穿着华贵,暗示身份不凡;另一方面,“金缕衣”也常与珍惜时光、享受生活相关联,如“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只向花间住”则直接表明主人公对花丛的钟情,一心只想栖息在这繁花之间,将自己与美好的春花融为一体,进一步强化了其对春日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沉浸在这纯粹的春日景致之中,不愿离开。“密意君听取”一句,笔锋一转,从对春日景象与自身状态的描写转向对人倾诉。“密意”突出了即将倾诉内容的隐秘与深情,“君听取”则明确倾诉对象,主人公要将内心深处最真挚、最隐秘的情感向对方娓娓道来,引发读者对其所诉内容的好奇,也为下句情感的进一步抒发做好铺垫。“莫逐风来去”是主人公对倾诉对象的劝诫。这里运用比喻,将对方比作随风飘荡、行踪不定之物,告诫对方不要像风一样飘忽不定、朝三暮四。此句从侧面反映出主人公内心对感情的不安,害怕对方情感不坚定,同时也体现出其对感情忠诚、专一的渴望,希望对方能够稳定下来,与自己认真经营感情。“若是真心待于飞,云里千条路”为全词情感的高潮。“若是真心待于飞”承接上句,再次强调若对方真心想要与自己双宿双飞、长相厮守。“云里千条路”则以形象的画面作结,即便前路如云中之路一般缥缈、充满未知与艰难,有着千条道路的复杂与曲折,也阻挡不了二人追求爱情的脚步。此句既展现出爱情的坚定与无畏,又给人以想象空间,暗示爱情道路虽艰难,但只要真心相伴,便有无限可能,将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执着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宋·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