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ǎn
jiàng
chún
·
·
yǒng
méi
yuè

朝代:宋作者:陈亮浏览量:3
xiāng
shuǐ
biān
qīng
qiǎn
héng
zhī
shòu
xiǎo
chuāng
zhòu
qíng
gòng
xiāng
tòu
qīng
mèng
hún
qiān
rén
cháng
jiǔ
jūn
zhī
fǒu
chán
yún
zhòu
diào
hái
jiù

译文

整夜思念着远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边,横斜着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一样。那一缕缕情思、一阵阵暗香,都透出在这幽静的夜晚。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将伴人进入梦乡,梦中很可能见到远在千里外的长久思念的知音。你知道不。纵然屡遭风吹雨打的摧残。梅的品格还是依然如故。

逐句剖析

"一夜相思":整夜思念着远方的知音,

"水边清浅横枝瘦":在清澈的池水边,横斜着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

# 水边清浅横枝瘦:横枝,指横向生出的梅枝。瘦,指梅的枝条稀疏。“水边”句,化用林逋(bū)《山园小梅》诗意。其一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二云:“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句意为清澈的浅水池边横斜着稀疏的梅花枝条。

"小窗如昼":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 小窗如昼:形容月光明亮,照得窗前如同白昼。昼:白天。

"情共香俱透":那一缕缕情思、一阵阵暗香,都透出在这幽静的夜晚。

# 透:透出,透过。,俱:一起。,共:和。

"清入梦魂":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将伴人进入梦乡,

# 清入梦魂:即“魂入清梦"的倒装,指梅和月的灵魂品质进入了我清幽的梦境。

"千里人长久":梦中很可能见到远在千里外的长久思念的知音。

# 千里人长久:“千里”句,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意。意为祝愿千里外的知音天长地久。

"君知否":你知道不。

"雨僝云僽":纵然屡遭风吹雨打的摧残。

# 雨僝云僽:一作雨僝云僽倦。

"格调还依旧":梅的品格还是依然如故。

# 依旧:像以前一样,指品格不变。,格调:品格和情调,此处专指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点绛唇・咏梅月》是南宋词人陈亮所作的词。这首咏物词以月映梅影为引,上片描绘词人独坐窗前,感受月光如水,梅影横斜,幽情与暗香交融的静谧画面;下片写清辉与梅香伴其入梦,在梦中向友人传递心意,同时以“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点明主旨,展现月与梅虽历经风雨却不改高洁品格。词人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借月、梅自喻,将个人屡遭打击却不屈不挠的精神融入其中。全词意境清幽,情感真挚,既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又彰显自身高尚情操与坚韧品格,是咏物抒怀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原名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光宗时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陈亮是浙东事功学派的永康学派主要代表,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问无非事”。他与朱熹友善,两人多次进行“王霸义利之辩”。才气超迈,喜谈兵,屡次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陈亮自浙江东阳启程,前往江西拜访好友辛弃疾。抵达紫溪后,陈亮原计划与朱熹会合,然而朱熹因故未能赴约。无奈之下,陈亮只好辞别辛弃疾,踏上东归之路。辛弃疾在陈亮离去后,写下《贺新郎》一词。陈亮看到辛弃疾的作品,遂作《点绛唇・咏梅月》回赠,以词寄情,回应友人的深厚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此词以月、梅为题材,全词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借月梅历经风雨仍坚守品格,映射自身屡遭挫折却不屈不挠的精神,将相思之情与坚韧之志融于一体。

2. 写作手法

拟人:“一夜相思”将梅花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相思”的情感,生动形象地体现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同时也巧妙地以梅花的“相思”贯穿全词,成为意脉所在。化用:“千里人长久”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意,既表达了词人对远方友人的祝愿,含有相思之情,又巧妙关合“月”字,丰富了词的意境,使其更加绵邈、含蓄委婉。象征:“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通过描写梅花遭受风雨摧残却格调依旧,象征了词人高洁的品质以及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的精神,托物言志,使词人的情感和志向得到了生动形象的表达托物言志:“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通过描写梅花遭受风雨摧残却格调依旧,以梅花的清标风神来象征词人高洁的品质和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的精神,使词人的情感和志向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得到了深刻的表达。情景交融:“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一句,上句写月照小窗,体现室内人难眠之意,下句将因“相思”而生的“情”、梅花的“香”以及月光通过“共”“俱”二字紧密结合,使情与景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幽清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一夜相思”起笔,词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鲜活情感,“一夜”之久的相思,将其孤独寂寥的心境展露无遗。“水边清浅横枝瘦”巧妙化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既生动描绘出梅花生长于水边的清雅环境,又以“横枝瘦”勾勒出梅花独特的风韵姿态,“瘦”字与“相思”呼应,点明其因相思而生的形态变化。“相思”作为全词意脉,层层推进情感发展。“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此句堪称妙笔,上句借“如昼”的皓洁月色,暗示窗内人辗转难眠;下句从嗅觉切入,以“情”呼应相思,“香”写梅花,“透”字将月光、情思、梅香三者巧妙勾连,实现情景交融,营造出朦胧而富有韵味的意境。下片“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意蕴深远。“清”字一语双关,既指月亮的澄澈清辉,又喻梅花的清幽芳香,二者相伴入梦,构建出温馨和谐的梦境画面。“千里人长久”化用苏轼词句,在传递对远方友人深切祝愿的同时,暗含相思之情,更巧妙扣合“月”这一意象,使意境愈发悠远绵长。结尾“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以疑问句掀起词情波澜,随后展现梅花即便历经风雨摧残,依然坚守格调的傲然风骨。梅花的“格调”正是词人自身高洁品格的象征,生动诠释了词人面对困境时坚持正义、不屈不挠的精神,深化了全词托物言志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点绛唇・咏梅月》堪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典范之作。全词通篇未提“梅”“月”二字,却以精妙笔触将梅月之神韵尽揽其中。词人巧妙融合梅、月、人,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梅花暗香浮动的幽姿,描绘出月色朦胧清辉的意境,营造出清幽缥缈的氛围。词作托梅言志、借月抒怀,于含蓄委婉间,将梅花高洁品格与词人复杂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层层推进的脉络清晰可辨,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布置开阖,首尾该贯,曲折关键,自有成模,未曾随他规矩尺寸走也。

元文学家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

#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

清文学家刘熙载《艺概》

# 语出肺腑,无少矫饰,亦可见其胸襟怀抱。

近现代学者姜书阁《陈亮龙川词笺注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下一篇:宋·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