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bǎi
zhōng
tíng
bàn
shì
tái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2
bǎi
zhōng
tíng
bàn
shì
tái
mén
qián
bái
dào
shuǐ
yíng
huí
ài
xián
néng
yǒu
rén
lái
xiǎo
yuàn
huí
láng
chūn
shān
táo
xìng
liǎng
sān
zāi
wèi
shuí
líng
luò
wèi
shuí
kāi

译文

百亩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门外沙子铺满了整条路,还有蜿蜒的小溪流。喜欢悠闲,有空来的人有几个呢?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的安静,山上的桃花、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地种在一起。不知道它们是为谁开放,为谁凋零?

逐句剖析

"百亩中庭半是苔":百亩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

# 百亩中庭半是苔:句出刘禹锡《再过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百亩:概数,形容庭园极大。半是苔:一半长满了青苔。

"门前白道水萦回":门外沙子铺满了整条路,还有蜿蜒的小溪流。

# 白道:洁白的小道。唐人李商隐《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爱闲能有几人来":喜欢悠闲,有空来的人有几个呢?

"小院回廊春寂寂":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的安静,

# 小院回廊春寂寂:句出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

"山桃溪杏两三栽":山上的桃花、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地种在一起。

# 山桃溪杏两三栽:语本唐人雍陶《过旧宅看花》:“山桃野杏两三栽,树树繁花去复开。”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溪畔的杏。暗喻身处山水之中。

"为谁零落为谁开":不知道它们是为谁开放,为谁凋零?

# 为谁零落为谁开:句出唐人严恽《落花》:“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是北宋词人王安石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绘野外居所,少有人至,强调不是道路原因,而是鲜有人“爱闲”;下片由内而外,放眼山野。全词集他人成句,营造自家独特意境,以山桃溪杏自比,写出隐居山林后的寂寞与淡淡的哀愁,寄托着词人内心的惆怅与不平。写作上构思精巧,借景抒情,将寂寞哀愁之情融入庭院之景与山桃溪杏之中。整体意境优美,境怅静悠,颇具艺术感染力,展现出王安石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是北宋王安石所作。此词创作于王安石第二次遭受挫折后,彼时他归隐钟山,退居江宁,并在此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十年时光。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词作,其内容多为对江南景色的细腻描绘,旨在抒发闲适悠然的心境。像《清平乐》《浣溪沙》《生查子》以及《千秋岁引·秋景》等诸多作品皆属此类。这些词作大多诞生于元丰年间,从不同角度展现出王安石晚年独特的生活情趣,成为其文学创作生涯中别具一格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词。描绘了百亩中庭半是青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的庭院景色,以及小院回廊的寂静和山桃溪杏的开落,表达了词人隐居山林后的寂寞之感与内心的惆怅不平。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下片写“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借春天里寂静的小院回廊、孤独开放的山桃溪杏之景,抒发词人内心的惆怅与不平,以及“人走茶凉”的落寞。侧面描写:通过“爱闲能有几人来”从正面点明访客稀少,侧面反映主人公渴望知音分享美景却不得的孤寂心情;以“为谁零落为谁开”中桃花无人欣赏的状态,侧面突显出环境的零落荒寂,衬托词人的孤独。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描绘了寓居之地的环境,有宽敞的庭院,庭中百亩之地,半数已被青苔覆盖,这一景象暗示此地长久无人到访,或许是主人因心绪不佳而无心打扫,往昔门庭若市的繁华不再,如今门庭冷落,尽显苍凉与寂寥,一种凄凉氛围扑面而来。门前白色的小道旁,溪水蜿蜒萦回,如此清幽、闲适的景致,本应吸引众多访客,然而事实却是无人问津,徒留这美好景色空自寂寞。“爱闲能有几人来”一句,正面点出此地的凄清,也流露出主人公内心对知音的渴望,期盼能有理解自己心境之人来共享此景,可惜未能如愿。下片起始,“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春日来临,小院里曲折的回廊静谧无声,山上的桃花、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绽放。这本该是生机盎然、热闹非凡的春日景象,可如今却冷冷清清,桃花与杏树独自在春光中伫立,无人欣赏。此句从侧面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寂静与寥落,尽显衰败之态。“为谁零落为谁开”,山上盛开的桃花,不知是为谁绽放,又将为谁凋零。这般美好却无人珍视,恰似词人自身境遇。词人以桃花自比,深刻地表达出自己孤独落寞、无人问津的心境,环境的荒芜与词人内心的孤寂相互映衬,令人感慨万千。整首词以问句收尾,引发读者对词外深意的思索,极大地深化了词的内涵,拓展了词的表现空间。

4. 作品点评

这首《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生动呈现出王安石晚年于山中的生活境况。彼时,他虽置身于秀丽景致之间,却深陷孤独寂寞的心境,身边难觅知音相伴。即便如此,王安石巧妙地借景抒情,将内心复杂的情感融入对山中景色的描绘之中,足见其对周遭美景仍怀有一份独特的喜爱。整体而言,此词真切地反映出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意趣,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晚年所遭遇的“人走茶凉”式的寂寞,这种情感深沉而悲凉,让人为之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其《浣溪沙》盖集句也,开《蕃锦集》之先声矣。其流亦为山谷一派,非词家正宗。

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

下一篇:宋·张镃《寒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