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shāng
chūn
yōng
gèng
shū

朝代:宋作者:李清照浏览量:3
shāng
chūn
yōng
gèng
shū
wǎn
fēng
tíng
yuàn
luò
méi
chū
dàn
yún
lái
wǎng
yuè
shū
shū
xūn
xián
ruì
nǎo
zhū
yīng
dǒu
zhàng
yǎn
liú
tōng
hái
jiě
hán

译文

春天真烦闷啊,连发髻也懒得再梳,晚风吹过庭院,梅花开始凋落尘土,天上飘着淡淡云霞,地上洒满月影疏疏。鸭形的玉制香炉里,闲放着瑞脑,樱红色的斗帐上方,飘垂着流苏,早年遗留下来的犀角,还有没有避寒的好处。

逐句剖析

"髻子伤春慵更梳":春天真烦闷啊,连发髻也懒得再梳,

# 慵:《历代名媛诗词》作“恼”。

"晚风庭院落梅初":晚风吹过庭院,梅花开始凋落尘土,

"淡云来往月疏疏":天上飘着淡淡云霞,地上洒满月影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鸭形的玉制香炉里,闲放着瑞脑,

# 瑞脑:一种香料名,一名“龙脑”,其香以龙脑木叶镏而成,通称片脑、冰片。《梦梁录》卷五:“自黄道撒瑞脑香而行”,又另条引诗:“黄道先扬瑞脑香”。“闲瑞脑”者,意谓不熏香。,玉鸭熏炉:玉制(或白瓷制)的点燃熏香的鸭形香炉。熏炉形状各式各样,有麒麟形、狮子形、鸭子形等;质料也有金、黄铜、黄铜、铁、玉、瓷等不同。

"朱樱斗帐掩流苏":樱红色的斗帐上方,飘垂着流苏,

# 流苏:指帐子下垂的穗儿,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线盘结而成。,朱樱斗帐:斗帐,覆斗形的帐子。

"通犀还解辟寒无":早年遗留下来的犀角,还有没有避寒的好处。

# 通犀:犀,指犀牛的角。遗,应为“通”之误。通犀,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缕直上到尖端,故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是宋代李清照的词作。此词主题为展现贵族女子的伤春情态。上片先以“髻子伤春慵更梳”刻画女子因春愁慵懒的心态,后借“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之景,营造凄清氛围,情景交融。下片通过描写“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的奢华室内陈设,以反衬女子内心凄楚,结尾“遗犀还解辟寒无”借对犀角设问,深化其多愁性格。整首词运用正面描写与反面衬托手法,生动展现贵族女子孤寂伤春之心,风格婉约,细腻入微地传达出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这首词的内容来分析,它展现的是一位贵妇因伤春而百无聊赖的心境,不少人据此推测这是李清照青春年少时的创作。然而,该词的风格与李清照青年时期热衷于赋诗鉴古、生活充实忙碌的状态大相径庭,所以也有观点认为此词的创作时期存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一位闺中女子因伤春而无心梳理发髻,尽显慵懒之态。通过对女子这一日常行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愁苦的氛围,表达了她内心深处因春天流逝或其他缘由引发的伤感情绪,深刻体现了闺中女子细腻而哀怨的情感世界。

2. 写作手法

正面描写:“髻子伤春慵更梳”,直接刻画闺中女子因伤春而慵懒无心梳理发髻的状态,从正面展现其内心的愁苦与无绪。反衬:下片通过描写“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这般富贵华侈的生活场景,以奢华的环境反衬伤春女子内心的凄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孤独寂寥。设问:结尾“遗犀还解辟寒无”,借对传说中能辟寒的犀角设问,表面询问犀角是否还能辟寒,实则抒发女子触物伤情的感慨,使情感表达曲折婉转,进一步突出其多愁善感的性格。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髻子伤春慵更梳”看似在叙述女子的行为,实则精准描摹其心态。闺中女子深陷春愁的泥沼,意兴阑珊,仅是随意挽起发髻,全无精心打理的兴致。此句将女子被春愁萦绕的无奈与慵懒,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两句转而写景。“晚风庭院落梅初”,“初”字精妙,不仅勾勒出晚风轻拂庭院的画面,更点明时令——春寒料峭之际,历经寒冬的梅花正从盛放走向凋零。春愁已扰人心神,落花之景更是徒增伤感。而“淡云来往月疏疏”,描绘了淡淡的云朵在空中悠然飘荡,天边的月亮显得朦胧而遥远。“疏疏”一词,赋予月亮朦胧的月色与清冷的光泽,仿佛那是一弯残月。“淡云”“晚风”“落梅”与这疏月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幽静且凄清的氛围,与首句所营造的女子心境高度契合。上片巧妙运用由人及物、由近及远、情景交融的手法,将女子的春愁刻画得入木三分。下片通过描绘富贵奢华的生活场景,委婉衬托出伤春女子内心的凄楚。“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美玉镶嵌的鸭形熏炉内,珍贵的龙脑香闲置一旁,无人点燃;织有朱红樱桃花图案、形似斗状的小帐低垂,上面装饰着五彩丝穗。这些精致的室内陈设,看似华丽,却透露出女子的心境。“玉鸭熏炉闲瑞脑”中的“闲”字,便生动展现出女主人公因愁苦烦闷,连平日喜爱的龙脑香都无心闻嗅。结尾“通犀还解避寒无”,“通犀”即能辟寒的犀角。“还”字蕴含深意,往昔,这犀角或许曾为男女主人驱散寒意,带来温暖。然而如今,爱人远去,天各一方。词人假托对犀角的发问,仿佛犀角亦能感知人情冷暖,借此进一步刻画词中女子触景生情、多愁善感的性格。这一问,让词句韵味悠长,如同平静水面泛起的层层涟漪,余味无穷,使情感表达更为曲折婉转。

4. 作品点评

此篇在写作技巧方面,有一点尤为值得着重提及:其炼字精妙绝伦,毫无雕琢的痕迹。词人虽未直接描绘愁容,却将愁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话头好。渊然。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卷上

#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究苦无骨,存一篇尤清出者。

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 易安居士独此篇有唐调,选家炉冶,遂标此奇。

清谭献《复堂词话》

# 清丽之句(指“淡云”句);宛约(指“遗犀”句)。

清陈世焜(即陈廷焯)《云韶集》卷十

# “瑞脑”,是一种熏香的名字。前面冠之以“闲”字,说明这种香料是放置熏炉里,没有点燃。“瑞脑”应该点燃而不点,这反映女主人打不起精神,对周围的事物都不感兴趣的百无聊赖的情态。平时女主人喜燃熏香,喜欢观赏景物,然而现在却一反常态,这说明女主人的心事沉重,思想活动的激烈……易安此词的内容和选材,与上基本相同,但我们却毫无重复之感,亦无觉因袭之嫌。这是因为作者不同。

不详《李清照词欣赏》

# 整首词写得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在表面平静的叙述中,蕴藏着极为丰富、复杂而又细腻的感情。末尾一句,更迸出了强烈的呼喊,发为直叩人心的诘问。

现代蔡厚示《李清照词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春日》

下一篇:宋·崔复初《湖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