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髻子伤春慵更梳":春天真烦闷啊,连发髻也懒得再梳,
# 慵:《历代名媛诗词》作“恼”。
"晚风庭院落梅初":晚风吹过庭院,梅花开始凋落尘土,
"淡云来往月疏疏":天上飘着淡淡云霞,地上洒满月影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鸭形的玉制香炉里,闲放着瑞脑,
# 瑞脑:一种香料名,一名“龙脑”,其香以龙脑木叶镏而成,通称片脑、冰片。《梦梁录》卷五:“自黄道撒瑞脑香而行”,又另条引诗:“黄道先扬瑞脑香”。“闲瑞脑”者,意谓不熏香。,玉鸭熏炉:玉制(或白瓷制)的点燃熏香的鸭形香炉。熏炉形状各式各样,有麒麟形、狮子形、鸭子形等;质料也有金、黄铜、黄铜、铁、玉、瓷等不同。
"朱樱斗帐掩流苏":樱红色的斗帐上方,飘垂着流苏,
# 流苏:指帐子下垂的穗儿,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线盘结而成。,朱樱斗帐:斗帐,覆斗形的帐子。
"通犀还解辟寒无":早年遗留下来的犀角,还有没有避寒的好处。
# 通犀:犀,指犀牛的角。遗,应为“通”之误。通犀,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缕直上到尖端,故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描绘了一位闺中女子因伤春而无心梳理发髻,尽显慵懒之态。通过对女子这一日常行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愁苦的氛围,表达了她内心深处因春天流逝或其他缘由引发的伤感情绪,深刻体现了闺中女子细腻而哀怨的情感世界。
2. 写作手法
正面描写:“髻子伤春慵更梳”,直接刻画闺中女子因伤春而慵懒无心梳理发髻的状态,从正面展现其内心的愁苦与无绪。反衬:下片通过描写“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这般富贵华侈的生活场景,以奢华的环境反衬伤春女子内心的凄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孤独寂寥。设问:结尾“遗犀还解辟寒无”,借对传说中能辟寒的犀角设问,表面询问犀角是否还能辟寒,实则抒发女子触物伤情的感慨,使情感表达曲折婉转,进一步突出其多愁善感的性格。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髻子伤春慵更梳”看似在叙述女子的行为,实则精准描摹其心态。闺中女子深陷春愁的泥沼,意兴阑珊,仅是随意挽起发髻,全无精心打理的兴致。此句将女子被春愁萦绕的无奈与慵懒,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两句转而写景。“晚风庭院落梅初”,“初”字精妙,不仅勾勒出晚风轻拂庭院的画面,更点明时令——春寒料峭之际,历经寒冬的梅花正从盛放走向凋零。春愁已扰人心神,落花之景更是徒增伤感。而“淡云来往月疏疏”,描绘了淡淡的云朵在空中悠然飘荡,天边的月亮显得朦胧而遥远。“疏疏”一词,赋予月亮朦胧的月色与清冷的光泽,仿佛那是一弯残月。“淡云”“晚风”“落梅”与这疏月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幽静且凄清的氛围,与首句所营造的女子心境高度契合。上片巧妙运用由人及物、由近及远、情景交融的手法,将女子的春愁刻画得入木三分。下片通过描绘富贵奢华的生活场景,委婉衬托出伤春女子内心的凄楚。“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美玉镶嵌的鸭形熏炉内,珍贵的龙脑香闲置一旁,无人点燃;织有朱红樱桃花图案、形似斗状的小帐低垂,上面装饰着五彩丝穗。这些精致的室内陈设,看似华丽,却透露出女子的心境。“玉鸭熏炉闲瑞脑”中的“闲”字,便生动展现出女主人公因愁苦烦闷,连平日喜爱的龙脑香都无心闻嗅。结尾“通犀还解避寒无”,“通犀”即能辟寒的犀角。“还”字蕴含深意,往昔,这犀角或许曾为男女主人驱散寒意,带来温暖。然而如今,爱人远去,天各一方。词人假托对犀角的发问,仿佛犀角亦能感知人情冷暖,借此进一步刻画词中女子触景生情、多愁善感的性格。这一问,让词句韵味悠长,如同平静水面泛起的层层涟漪,余味无穷,使情感表达更为曲折婉转。
4. 作品点评
此篇在写作技巧方面,有一点尤为值得着重提及:其炼字精妙绝伦,毫无雕琢的痕迹。词人虽未直接描绘愁容,却将愁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 话头好。渊然。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卷上
#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究苦无骨,存一篇尤清出者。
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 易安居士独此篇有唐调,选家炉冶,遂标此奇。
清谭献《复堂词话》
# 清丽之句(指“淡云”句);宛约(指“遗犀”句)。
清陈世焜(即陈廷焯)《云韶集》卷十
# “瑞脑”,是一种熏香的名字。前面冠之以“闲”字,说明这种香料是放置熏炉里,没有点燃。“瑞脑”应该点燃而不点,这反映女主人打不起精神,对周围的事物都不感兴趣的百无聊赖的情态。平时女主人喜燃熏香,喜欢观赏景物,然而现在却一反常态,这说明女主人的心事沉重,思想活动的激烈……易安此词的内容和选材,与上基本相同,但我们却毫无重复之感,亦无觉因袭之嫌。这是因为作者不同。
不详《李清照词欣赏》
# 整首词写得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在表面平静的叙述中,蕴藏着极为丰富、复杂而又细腻的感情。末尾一句,更迸出了强烈的呼喊,发为直叩人心的诘问。
现代蔡厚示《李清照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