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城北万株花":城南城北开遍了鲜花,
# 城南城北万株花:城南城北开遍了鲜花。
"池面冰消水见沙":池面的薄冰消溶了,池水清澈见底。
# 池面冰消水见沙:池面的薄冰消溶了,池水清澈见底。
"回首江南春更好":回想起江南的春色比这儿更美,
# 回首:回头看,引伸为回忆,回想。
"梦为蝴蝶亦还家":我梦里变作蝴蝶,也要飞返家乡。
# 家:指作者故乡临川(今江西省临川)。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前两句“城南城北万株花,池面冰消水见沙”,描绘了春花烂漫、冰消水现的春景。诗人借眼前北方春日之景,引发对江南春天更美好的联想,从而抒发对江南故乡的思念之情,使情感表达含蓄而自然。想象:“梦为蝴蝶亦还家”运用想象手法。诗人想象自己化为蝴蝶,跨越千山万水回到江南故乡。这一想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他归心似箭的强烈情感,让抽象的思乡之情变得具体可感。对比:将眼前北方的春天与记忆中“回首江南春更好”进行对比。突出江南春天在诗人心中无可比拟的美好,进一步强化了他对江南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城南城北万株花,池面冰消水见沙”,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春日的热闹景象。城南城北,万株花朵竞相绽放,五彩斑斓,仿佛一片花的海洋。而池塘之中,冬日的冰层已然消融,清澈的池水之下,细沙粒粒可见。这两句诗看似在描绘北方的春日风光,实则暗藏玄机。在诗人眼中,这般美景虽好,却远不及记忆中的江南春天。于是,诗人笔锋一转,“回首江南春更好”,一个“更”字,鲜明地表达出他对江南春天的偏爱。江南的春天,或许有着更柔和的风,更明媚的阳光,更娇艳的花朵,这些美好的回忆,在诗人心中不断盘旋。“梦为蝴蝶亦还家”堪称神来之笔。诗人渴望回到江南故乡的心情太过浓烈,以至于在梦中,他都化身成为一只蝴蝶,振翅飞翔,朝着故乡的方向而去。这一奇妙的想象,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对江南故乡深深的眷恋。
下一篇:宋·翁森《四时读书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