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罢新晴怯宿寒":雨后初晴,余寒犹存,
"一帘秋色满阑干":一帘秋色横亘在栏杆之外。
"欲穷大地三千界":若要穷尽这广阔大地的三千世界,
"须上高峰八百盘":必须登上那高峰之上的八百盘道。
"累世避人秦妇子":秦时的妇子世代避人隐居,
"一时惊客汉衣冠":而此刻的我却惊扰了这里的汉时衣冠之客。
"尘寰元有清吟处":尘世之中原来也有清雅吟咏之地,
"便作三山蓬岛看":不妨将这白云绝顶看作是三山五岳的蓬莱仙境吧。
南宋词人、诗人
刘过(1154~1206),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曾从辛弃疾游,晚年寓居昆山。刘过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刘”。今存其词八十多首,多感时论事、抒写平生豪气之作。其诗作多悲壮感慨。代表作品有《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沁园春·张路分秋阅》《登多景楼》等。著有《龙洲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雨后初晴的秋景开篇,通过“怯宿寒”三字,既点明天气转凉后的寒意未消,又暗含诗人对登临环境的微妙心理感受。“一帘秋色”以画卷般的意象,将秋意浓缩于栏杆之间,既展现了秋色的浓郁,又以“满”字强化视觉的充盈感,为全诗营造出清冷与绚丽交织的意境。此二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后秋日的清新与宁静,令人如临其境。颔联直抒登临绝顶的壮志,以佛家“三千界”喻大地广袤,以“八百盘”夸张山路之险峻。此句既包含物理空间的攀登,更蕴含哲理:唯有登高方能极目,唯有经历艰险才能洞见世界的全貌。此二句气势磅礴,展现出诗人豪迈的情怀与不屈的精神。颈联巧用典故,“秦妇子”借秦代避世隐者之典,暗喻山中与世隔绝的桃源生活;“汉衣冠”则指代儒雅文人,二者形成时空交错的画面。诗人以“避人”与“惊客”的戏剧性场景,暗示尘世与隐逸的冲突。此联虚实相生,通过历史意象的叠加,深化了超然物外的出世之思。尾联以豁达之笔收束全诗。“清吟处”既指白云绝顶的清幽环境,亦象征诗人内心的澄明之境。末句化用“三山蓬岛”的仙话传说,将现实山景与虚幻仙境并置,揭示出“人间自有净土”的禅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