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戏事扰真情":下棋只是游戏,不要因输赢扰乱了自己的情绪,
# 扰:扰乱。,戏事:游戏的事情。
"且可随缘道我赢":一切随缘便也可以算作是自己赢了。
# 随缘:听候机缘安排。缘,机缘,机会。
"战罢两奁分白黑":反正等到下完棋,就把棋子收入匣中,
# 分白黑:张本作收黑白。,两奁:两盒。
"一枰何处有亏成":空空如也的棋枰上又哪里去找什么胜败?
# 亏成:指得失,胜负。,枰:盘之类的木器具。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歌以棋为载体,通过“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提出莫让棋局扰乱本心,当以随缘态度看待输赢;又借“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以棋战后棋子归位的场景,点明棋盘之上本无真正的成败亏盈。全诗借对弈棋过程与结果的描写,传递出超然看待胜负得失的人生哲理,既展现诗人随遇而安的心境,也蕴含对人生处世的深刻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戏事”(弈棋)与“真情”对比,以“莫将戏事扰真情”强调弈棋作为游戏不应扰乱内心本真情感,突出对事物本质的思考。直抒胸臆:“莫将戏事扰真情”直接表明态度,抒发对弈棋应持的超脱心态,展现诗人对弈棋娱乐本质的认知与随遇而安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棋·莫将戏事扰》前两句“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以直白语言点明主题,将围棋定义为“戏事”,强调不应让游戏扰乱本心,主张以随缘心态看待输赢,一个“道”字暗含对胜负的自我安慰,实则透露出对失败的在意。后两句“战罢两奁收黑白,一枰何处有亏成”通过棋战结束后棋子归位、棋盘空寂的场景,以借物喻理的手法揭示胜负终成空的哲理,棋盘的无亏无成暗喻人生得失的虚无。全诗以弈棋过程为线索,前半部分直抒胸臆表达超然态度,后半部分以景结情深化哲思,在清新质朴的语言中展现了对人生胜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弈棋娱乐本质的认知,也暗含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4. 作品点评
《棋·莫将戏事扰》是王安石七言绝句中的哲理佳作,在中国围棋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全诗以弈棋喻人生,通过“莫将戏事扰真情”的直白宣言,将围棋定位为无关真情的消遣,凸显对胜负的超然态度。“且可随缘道我赢”一句,以自我解嘲的口吻展现表面洒脱实则在意输赢的复杂心态,与苏轼“胜固欣然”的纯粹超脱形成鲜明对比。尾联“战罢两奁收黑白,一枰何处有亏成”以空枰意象收束,将胜负归零的棋局升华为对人生虚无的哲思,被誉为“以小见大”的佳作。其语言质朴却蕴含深意,既体现了宋代文人“以棋明道”的创作倾向,又折射出士大夫对生命本质的终极追问。此诗不仅是王安石晚年随遇而安心境的写照,更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游戏三昧”的精神内核,对后世哲理诗创作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