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bái
zhào
fāng
dāng
zài
zhōng
tiān
liú
chūn
fēng
shàng
xíng
dāng
shí
zhōu
yóu
suǒ
gǎo
gān
què
shī
湿
róu
ài
chuán
wàn
shì
nán
tíng
zhōu
kǒng
zhě
zhī
yóu
néng
shǐ
使
bāng
shī
zhū
hóu
ruò
jià
xíng
shǐ
使
zhě
chóu
dāng
shí
sān
qiān
rén
sòng
chǔ
chén
zhōu
xiǎo
zhě
chuán
néng
chuán
ào
yōu
dào
sàn
xué
shèng
zhòng
yuán
nǎi
cháng
liú
chū
páo
guā
shú
zhī
qiū
wéi
shì
qióng
tōng
fēi
wài
qiú
xiàng
tiān
nǎi
néng
jīng
jiǔ
chóu
xíng
suī
chǐ
qiáng
miǎn
fēi
liáng
móu

译文

明亮的太阳照耀着四方大地,本应当停留在天空的正中间。春风在大地上吹拂前行,人们应当随着时节四处游历、活动。温和的气息所吹拂到的地方,枯槁干瘦,却又透着湿润柔软的感觉。春风想要把自己的恩泽传遍世间万物,这种态势很难仅仅停留在一个州郡之中。忙碌奔波的孔子,珍惜时光就是因为这个缘由。如果不能在这个国家实现理想,把恩泽施加给其他的诸侯国家。哪里比得上驾车出行游历,让我遇到更多的人呢。当时孔子有弟子三千人,足迹遍布齐国、宋国、楚国、陈国和周朝等地。才能小的弟子传播我学问中粗浅的部分,才能大的弟子能传播我学问中深奥幽微的部分。圣人的学说分散传播,众多的源头才能常流不断。我起初就像那匏瓜一样无所作为地挂着,那样的话又有谁能了解我呢?只有士人想要自我显达,个人的穷困或显达并非完全从外界去求取。难道一定要去做天子的宰相,才能治理天下大事吗?行事虽然以勉强自己为耻,但是闭门不出、自我封闭也绝不是好的办法。

逐句剖析

"白日照四方":明亮的太阳照耀着四方大地,

"当在中天留":本应当停留在天空的正中间。

"春风地上行":春风在大地上吹拂前行,

"当与时周游":人们应当随着时节四处游历、活动。

# 与:张本作欲。

"和气所披拂":温和的气息所吹拂到的地方,

"槁干却湿柔":枯槁干瘦,却又透着湿润柔软的感觉。

"爱欲传万物":春风想要把自己的恩泽传遍世间万物,

"势难停一州":这种态势很难仅仅停留在一个州郡之中。

"栖栖孔子者":忙碌奔波的孔子,

"惜日此之由":珍惜时光就是因为这个缘由。

"不能使此邦":如果不能在这个国家实现理想,

"利泽施诸侯":把恩泽施加给其他的诸侯国家。

"岂若驾以行":哪里比得上驾车出行游历,

"使我遇者稠":让我遇到更多的人呢。

"当时三千人":当时孔子有弟子三千人,

"齐宋楚陈周":足迹遍布齐国、宋国、楚国、陈国和周朝等地。

"小者传吾粗":才能小的弟子传播我学问中粗浅的部分,

"大能传奥幽":才能大的弟子能传播我学问中深奥幽微的部分。

# 能:张本作者。

"道散学以圣":圣人的学说分散传播,

# 以:张本作湮。

"众源乃常流":众多的源头才能常流不断。

"吾初如匏瓜":我起初就像那匏瓜一样无所作为地挂着,

"彼亦孰知丘":那样的话又有谁能了解我呢?

"唯士欲自达":只有士人想要自我显达,

"穷通非外求":个人的穷困或显达并非完全从外界去求取。

"岂必相天子":难道一定要去做天子的宰相,

# 岂:原作暨,据张本改。

"乃能经九畴":才能治理天下大事吗?

"行虽耻强勉":行事虽然以勉强自己为耻,

"闭户非良谋":但是闭门不出、自我封闭也绝不是好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惜日》是北宋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诗开篇以白日当空、春风周游起兴,展现自然蓬勃的力量与不停息的态势,寓意时光流转。接着引出孔子栖栖遑遑,因珍惜时光而周游列国,意在传播大道。诗人自比匏瓜,感慨曾无人赏识,但强调士人应主动追求自我实现,不应将穷通寄托于外界。他认为不必身居高位辅佐天子,也能有所作为,鼓励人们积极行动,即使勉强为之也胜过闭门不出。此诗借古论今,围绕惜时与自我实现展开,体现了王安石积极入世的态度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也反映出他渴望有所作为、传播思想的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栖栖孔子者,惜日此之由”引用了孔子一生奔波传道的典故,孔子因珍惜时光,不愿局限于一地,故而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学说思想,借此表明珍惜时间、积极作为的重要性。象征:以“白日”“春风”象征时光和机遇。“白日照四方,当在中天留。春风地上行,当与时周游”,暗示时光易逝,应抓住时机有所行动。对比:把“闭户”的消极状态与孔子积极周游的状态进行对比,“行虽耻强勉,闭户非良谋”,突出主动行动、积极入世的重要性,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 分段赏析

“白日照四方,当在中天留。春风地上行,当与时周游”:开篇描绘白日普照四方、春风在大地上吹拂的景象,点明时光如自然中的白日与春风般流转不停,暗示人们应像顺应自然一样,把握时机,积极“周游”,不要虚度光阴,为全诗奠定珍惜时光的基调。“和气所披拂,槁干却湿柔。爱欲传万物,势难停一州”:此段进一步描写春风吹拂的作用,能让干枯之物变得湿润柔软,它的恩泽想要传遍万物,不会仅仅停留在一个地方。这里以春风作比,暗喻人不应局限于一处,要有广阔的视野和传播自己理念的志向。“栖栖孔子者,惜日此之由。不能使此邦,利泽施诸侯”:引用孔子一生忙碌奔波的典故,指出孔子珍惜时光,是因为想要让自己的学说和恩泽惠及更多的地方和人。即便在一个国家无法实现,也要到其他诸侯邦国去传播,展现了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精神。“岂若驾以行,使我遇者稠。当时三千人,齐宋楚陈周”:诗人认为应像孔子那样驾车出行,让自己遇到更多的人,就像孔子当年周游列国,门下弟子众多,足迹遍布齐、宋、楚、陈、周等地,强调了主动寻求机遇、广结善缘、传播思想的重要性。“小者传吾粗,大能传奥幽。道散学以圣,众源乃常流”:阐述孔子学说传播的影响,弟子们无论才学高低,都能传播其思想,或粗浅或深奥,使得圣人之道得以分散传播,如同众多源泉常流不断,强调了积极传播思想文化的意义。“吾初如匏瓜,彼亦孰知丘。唯士欲自达,穷通非外求”:诗人以“匏瓜”自比,感慨若像匏瓜一样无所作为,便难以被人知晓。指出士人应主动追求自我实现,个人的穷通并非完全取决于外界,而在于自身的努力和进取。“岂必相天子,乃能经九畴。行虽耻强勉,闭户非良谋”:诗人表明不一定非要成为辅佐天子的宰相,才能施展才能、治理天下。虽然勉强行事可能令人感到羞耻,但闭门不出、自我封闭绝非良策,鼓励人们积极行动,不要消极避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俞《白云楼》

下一篇:宋·李清照《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