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果浮沉酒半醺":冷镇在寒水中的各种鲜瓜时果浮沉上下,诗人独酌缓饮,面带醉意,
# 醺:酒醉。
"床头书册乱纷纷":摆放在床头的书册杂乱不整。
"北轩凉吹开疏竹":北窗外的凉风将疏竹吹开,
# 轩:窗户。
"卧看青天行白云":诗人偃卧在床,看着青天中飘动的白云。
北宋诗人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号沧浪翁,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生于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后罢职闲居苏州。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故。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与祖父苏易简、兄长苏舜元合称“铜山三苏”。其诗风瑰奇豪健,甚为欧阳修所重。早期诗文政治色彩浓厚,后期寄情山水。风格沉郁顿挫、恬适清新。代表作品有《庆州败》《沧浪亭记》,有《苏学士文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绝句诗,也是一首描写夏天生活的诗。介绍了诗人夏日室内外的生活场景,描绘了冷镇鲜果、乱序书册、凉吹疏竹、青天白云等画面,体现了诗人夏日的生活状态,营造了安闲悠徐的氛围,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娱的心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借“疏竹”“青天”“白云”等景,诗句“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中,诗人将闲适自娱的心情寄寓于所写之景中。反衬:映衬,以“嘉果浮沉”衬暑热。诗句“嘉果浮沉酒半醺,床头书册乱纷纷”,通过冷镇寒水的鲜瓜时果,反衬出夏日的炎暑蒸燠。意象组合:“嘉果”“书册”“疏竹”“青天”“白云”等意象组合,在诗句“嘉果浮沉酒半醺,床头书册乱纷纷。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中构成了消夏图景,展现诗人的生活情味。呼应:“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行白云”与前两句“嘉果浮沉酒半醺,床头书册乱纷纷”相呼应。前两句描绘了室内半醉、书册凌乱的场景,后两句转向室外北轩凉风、疏竹、青天白云的景象,从室内到室外,从醉态到清醒,形成场景和状态的呼应,展现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3. 分段赏析
“嘉果浮沉酒半醺”,“嘉果浮沉”描绘了夏季鲜果浸于冷水时上下浮动的动态画面,既点明“暑中”时节(瓜果繁盛),又以“浮沉”暗示炎夏的闷热感——果实因水温变化而微动,侧面反衬环境的蒸燠。“酒半醺”以情态入画,刻画诗人宽衣解带、独酌缓饮的醉意状态,“半醺”而非“大醉”,既显潇洒放逸,又为后文“酒醒”埋下伏笔,透露出陶然自适的消夏情调。“床头书册乱纷纷”,表面写床头书册杂乱无章,实则借“书乱”映射诗人心绪。暑热烦扰下,诗人无心整理书册,心烦意懒的状态跃然纸上,与“酒半醺”的慵懒形成呼应,强化室内生活的随意感。书册的“乱”既是实景描写,也暗示诗人内心的片刻疏懒,为后两句的心境转变做铺垫。“北轩凉吹开疏竹”,画面由室内转向室外,“北轩”点明方位,“凉吹”以触觉写风,虽未直言“风”,却通过“开疏竹”的动态(疏竹被风吹动而分开)展现风的踪迹,与首句“嘉果浮沉”的风影相呼应。“疏竹”是夏季典型意象,兼具清幽与君子品格象征,风吹疏竹的画面既带来视觉上的清爽(竹影摇曳),也暗合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追求,为环境注入雅趣。“卧看青天行白云”,“卧看”承续“酒半醺”的动作,诗人从独酌转为偃卧观云,姿态的转换体现心境的放松。“青天行白云”以“行”字赋予白云动感,仿佛白云有意取悦观者,画面灵动而富有情趣。仰望蓝天白云的场景,既写出暑日难得的清朗之景,也暗示诗人因凉风、竹影、云景而心胸舒展,“不言酒醒而酒已醒”,从半醉的慵懒转为安闲悠徐的情志,全诗境界由室内的微醺转为室外的旷达,余韵隽永。
4. 作品点评
此诗构思巧妙,笔法细腻,不仅刻画了清新凉爽、幽静柔美的夏景,亦绘出了诗人夏日生活的画面。通篇诗文逢暑不言热,以隽逸的文笔、独特的构思,在炎气蒸腾的暑天中展现出一派凉爽宜人的幽美境界,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上一篇:宋·陆游《王给事饷玉友》
下一篇:宋·宋伯仁《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