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i
zhōng
wǎn
tóu

朝代:宋作者:苏舜钦浏览量:2
chūn
yīn
chuí
cǎo
qīng
qīng
shí
yǒu
yōu
huā
shù
míng
wǎn
zhōu
xià
mǎn
chuān
fēng
kàn
cháo
shēng

译文

春天的阴云笼罩着草色青青的原野,偶尔有一树野花冒出头来,在眼前豁然一亮。晚间将小舟独泊在古庙下边,只见满河风雨,潮水渐渐上涨。

逐句剖析

"春阴垂野草青青":春天的阴云笼罩着草色青青的原野,

#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春阴:春天的阴云。

"时有幽花一树明":偶尔有一树野花冒出头来,在眼前豁然一亮。

#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晚泊孤舟古祠下":晚间将小舟独泊在古庙下边,

#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风雨看潮生":只见满河风雨,潮水渐渐上涨。

# 满川:满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淮中晚泊犊头》是北宋苏舜钦的七言绝句。诗的开篇勾勒春日阴云低垂、野草蔓延的苍茫之景,以“幽花一树”的明丽打破沉闷,既点染旅途惊喜,亦暗含孤高品格的自喻。后两句笔锋转向黄昏泊舟,诗人于古祠之下静赏风雨春潮,在风雨的动荡与自身的安定对比中,展现出历经贬谪后表面从容、实则暗含不甘的复杂心绪。全诗以色彩的浓淡、场景的动静交织,将旅途见闻与人生况味自然融合,在质朴的笔触中蕴含深沉的人生感悟,意味隽永。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号沧浪翁,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生于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后罢职闲居苏州。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故。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与祖父苏易简、兄长苏舜元合称“铜山三苏”。其诗风瑰奇豪健,甚为欧阳修所重。早期诗文政治色彩浓厚,后期寄情山水。风格沉郁顿挫、恬适清新。代表作品有《庆州败》《沧浪亭记》,有《苏学士文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为北宋诗人苏舜钦所作,约公元1045年(宋仁宗庆历五年),苏舜钦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遭守旧派构陷,被削籍为民,逐出汴京。他怀着愤懑与失落,由水路南行。旅途中,当舟船停泊在淮上犊头镇时,目睹春日阴云、幽花、孤舟、风雨等景象,触景生情,将内心的孤寂、对世事的感慨,以及于逆境中寻得的超然心境,凝于笔端,创作此诗以抒发人生境遇的跌宕与对自然之美的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行旅即景题材的七言绝句,借春阴野草、幽花孤舟、风雨潮生等景象,写出了诗人舟行淮河时,由日间阴云绿草间忽见野花的惊喜,到夜晚泊舟古祠静观风雨春潮的悠然。

2. 写作手法

对比:“春阴垂野草青青”的灰暗朦胧与“时有幽花一树明”的鲜亮夺目形成色彩对比,阴沉的背景与醒目的野花相互对照,让野花的生机更显突出;“船行观草花”的日间动态场景与“晚泊古祠下”的夜晚静态场景形成对比,通过行与停的场景转换,展现诗人从旅途行色到静赏风雨的从容心境,对照中让画面层次更分明。动静结合:日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诗人乘船而动,岸边静立的青草幽花随船移动依次入目,动中观静;夜晚“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诗人泊船静居古祠,静观风雨潮涌的动态景象,静中观动。动静转换间,凸显诗人从容心境。借景抒情:“春阴垂野草青青”以阴沉的春野景色,寄托旅途的沉郁之感;“时有幽花一树明”通过偶然出现的鲜亮野花,抒发偶遇生机的淡淡欣喜,将情感寄于眼前景物之中。“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则以古祠泊舟、风雨潮生之景,含蓄表达诗人面对风雨时的镇定心境,将内心的从容通过静观之景传递出来。

3. 分段赏析

“春阴垂野草青青”,首句点明时令与天气,“春阴”描绘春日里阴云密布的景象,“垂”字生动展现云层低垂,仿佛要与地面相接。紧接着“草青青”描绘出野外青草茂盛、绿意盎然的画面。阴沉的天空与青翠的草地上下呼应,勾勒出一幅开阔而略显压抑的春景图,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时有幽花一树明”,“时有”二字体现出动态感,暗示诗人处于行进状态,舟行途中不时有野花出现。“幽花”说明花朵生长在僻静之处,“一树明”则描绘出某一棵开满鲜花的树,在阴云绿草的背景下显得格外亮眼。这一句以鲜明的色彩打破了前句的沉闷,给单调的旅途增添了惊喜与生机。“晚泊孤舟古祠下”,时间由白天转入傍晚,“泊”字表明诗人停下舟船,将孤舟停靠在古老的祠庙之下。“孤舟”突显诗人独自漂泊的状态,“古祠”则增添了环境的古朴与静谧感。此句叙事简洁,既交代了诗人的行踪,也为下文描写夜晚景象做了铺垫。“满川风雨看潮生”,夜幕降临,风雨大作,“满川”写出风雨弥漫整个河面的情景。风声雨声交织,春潮在风雨的推动下汹涌而来。诗人此时已登岸,安坐在古祠中,平静地观赏着这风雨交加、春潮涌动的壮观景象。“看”字体现出诗人从容淡定的心境,在外界的动荡中寻得一份静谧与闲适。

4. 作品点评

此诗巧妙运用动静相生之法:日间行舟,诗人动态视角下,岸边幽花野草静立如画;入夜泊舟,诗人静观其变,风雨春潮翻涌不息。这种“动中取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既拉开了人与景的审美距离,又生动展现出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心境,尽显闲淡从容的文人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极似韦苏州。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 视“春潮带雨晚来急”,气势过之。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朱熹《读书要三到》

下一篇: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