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臣本自系安危":一个国家的安危,真正依靠的是你们这些谋臣,
# 系:关系,涉及。,谋臣:指伍子胥。
"贱妾何能作祸基":一个小小的贱妾怎能成为国家的祸患?
"但愿君王诛宰嚭":要说该杀,最该杀的就是伯嚭这样的奸佞之臣,
"不愁宫里有西施":这样的话又何必担心宫中的西施呢。
# 西施:春秋越国的美女。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诗歌围绕历史事件展开,主题在于对国家兴衰原因的思考。诗中否定了将国家灭亡归咎于女子的传统观点,认为谋臣才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关键,指出只要君王诛杀像宰嚭这样的奸臣,就不必担忧如西施般的女子会成为祸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独特见解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谋臣的重要性和女子的影响进行对比,突出强调谋臣在国家安危中的关键作用,批判了传统上把亡国之责归咎于女子的错误观念。直抒胸臆:“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和期望,即认为君王应该诛杀奸臣,而不是把责任推到女子身上,使诗歌的主旨更加明确。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提出论点,鲜明地指出谋臣对国家安危的决定性作用,否定了女子是祸根的说法,为后文的论述奠定基础。后两句:“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进一步阐述观点,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君王要诛杀奸臣,从而强调了正确用人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4. 作品点评
王安石的《宰嚭》是一首立意深刻、观点鲜明的咏史诗。诗人以简洁的语言,通过对比和直抒胸臆的手法,对传统的历史观念进行了大胆的质疑和批判,展现了独特的历史眼光和深刻的思想见解。诗歌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于研究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和文学创作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宋·陆游《夏夜纳凉》
下一篇:宋·宋庠《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