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xún
jiǔ
zhuāng

朝代:唐作者:常建浏览量:1
xiē
yáng
lín
dōng
tóu
yǒng
sān
dàng
qīng
zhōu
rén
jiā
zài
táo
huā
àn
zhí
dào
mén
qián
shuǐ
liú

译文

雨停之后,我来到了杨林东边的渡头,在这永和三日的美好时光里,我悠然地划着小船。我的老友家就住在那桃花盛开的岸边,我沿着溪水前行,直到看见友人家门前溪水潺潺流淌。

逐句剖析

"雨歇杨林东渡头":雨停之后,我来到了杨林东边的渡头,

"永和三日荡轻舟":在这永和三日的美好时光里,我悠然地划着小船。

# 三日:古代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魏晋以后,通常以三月三日度此节。,永和:东晋穆帝年号。王羲之《兰亭集序》记公元353年(永和三年)三月上巳日,会集名士于会稽山阴兰亭;作者恰于三日乘舟访友,故用此典。

"故人家在桃花岸":我的老友家就住在那桃花盛开的岸边,

# 桃花岸: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事,喻李九是隐士。,故人:好友,指李九。

"直到门前溪水流":我沿着溪水前行,直到看见友人家门前溪水潺潺流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日寻李九庄》是唐代诗人常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围绕春日访友展开,描绘了诗人在三月三日雨后天晴时,乘船前往友人李九庄途中及对友人住所的想象之景。运用典故、借景抒情、虚实结合。首句点明行程起点和出游天气与地点,次句引发对兰亭集会的联想,体现诗人乘舟出游的愉悦与惬意。后两句转写友人住处,体现对友人生活环境的向往。这首诗题材平常却意境清新,语言简洁自然,以细腻笔触和巧妙手法,将春日访友的经历与情感融入诗中,营造出悠然闲适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常建(?~?),唐代诗人。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常建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其诗多为五言,兴旨幽远。语言上,沿用汉魏古诗平直质朴、浅显流畅的语言风格;手法上,继承了古乐府与古诗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基本范式;内容上,也基本依照古乐府与古诗中表现游子愁绪、人生无常、伤时感怀等主题进行创作。常建也善作边塞诗。代表作品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著有《常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三日寻李九庄》由唐代诗人常建创作。诗人在三月三日,一个新雨初停、天清气爽的早晨去拜访友人李九,即兴创作此诗,记录下这一轻松愉快的访友行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三月三日雨后,诗人乘船前往友人李九庄途中的景色及对友人住所的想象,借杨林东渡头、桃花岸、门前溪水等景象,表达了诗人访友时的愉悦心情和对友人隐居环境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运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以“桃花岸”暗喻友人居所如桃花源般清幽、与世无争,将李九庄比作世外桃源,既描绘出友人居住环境的优美宁静,又赋予其超脱尘世的诗意,让居所成为理想田园生活的象征,传递出对友人隐逸生活的赞赏,也暗含诗人对这种远离喧嚣、自然冲淡生活的向往。联想:“永和三日荡轻舟”,运用联想,由“永和三日”联想到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曲水流觞”的雅集盛事。彼时文人雅士于春日集会,饮酒赋诗,尽显风雅。常建借这一联想,将自身乘舟访友的行为,与魏晋名士的雅趣关联,让普通的寻友之举,染上文化传承与精神追慕的色彩,增添诗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体现诗人对魏晋风流的向往与致敬。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的题材与内容都颇为质朴。在三月三日这天,诗人乘船去拜访溪边的友人李九(“九”为其排行)。开篇先点明行程起点——杨林东渡头。从名称不难想象,这里有一片柳林。出发时春雨初歇,柳林经雨水洗礼,愈发翠绿,充满生机。这清新明丽之景,为此次轻松愉悦的访友之旅营造了宜人氛围,且雨后水涨,也为“荡轻舟”创造了条件。次句着重写舟行溪中时诗人的愉悦感受与诗意联想。三月三日乘舟访友,这日子、节令与景色,极易让人联想到山阴兰亭之会。诗人特意提及“永和三日”,读者由此展开丰富联想,脑海中浮现出“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清丽画面,以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的欢乐场景。三四句则转而描绘目的地李九庄的环境景色。友人的家在溪流岸边,庄旁河岸有桃林。三月初桃花盛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夹岸桃花的武陵源。实际上,诗人在此暗用桃花源典故,将李九庄比作现实中的桃源仙境,运用得自然巧妙,不着痕迹。张旭《桃花矶》“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同样用了桃源典故。张诗以问句收尾,韵味悠长;常诗直叙作结,尽显畅快之情。二者构思虽有相似,意趣却各有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翻案只觉清健,具见笔力。

明文学家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纪地纪时,按实而亦巧。

明诗人唐汝洵《唐诗训解》

# 后二语清趣自辨。

明文学家陆时雍《唐诗镜》

# 钟云:依然永和,依然桃花,依然流水,直直说来,不曾翻案,只觉清健。此非常建至处,存之以见笔力。

明文学家钟惺《唐诗归》

# 薛应旂曰:奇调森森具见。蒋一悔曰:清脱。

明文学家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从杨林车渡,荡舟寻李,桃花溪水,直到门前。读之如身入图画。此等真率语,非学步所能,兴趣笔墨,脱尽凡俗矣。

清诗人黄叔灿《唐诗笺注》

# 工于缀景。

清文学家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平平直写,自有情致,亦有法,所以佳。

清诗人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

# 用桃源事正合题境,别见风流。

清文学家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 诗言当修禊良辰,杨枝过雨,风日晴美,思寻访故人,由渡头自荡小舟,沿溪而往,遥见桃花深处人家,即故人住屋,溪流一碧,直到门前,可谓如此家居,俨若仙矣。《万首绝句》中录常建二诗,其《送宇文》虽用转笔,以江南、江北相映生情,不及此诗得天然韵致。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李九当是隐居高士,故以其所居比之桃花源,此用典使人不觉是典之例也。

湖南文联副主席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冯延巳《三台令》

下一篇:唐·贾岛《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