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ié
shǐ
使
jū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wéi
zhī
shàn
zhèng
shì
mén
duō
jiàn
fēng
nián
zhuī
pān
gèng
jué
xiāng
féng
wǎn
tán
xiào
nán
wàng
bié
qián
yóu
jiē
zhì
lìng
táng
qīng
zuò
míng
xián
qīng
zhōu
hòu
cāng
jiāng
běi
huí
shǒu
chūn
chéng
kōng
àn
rán

译文

你虽是乡里的儒生却懂得良好的政令,市场的门边堆了很多的粮食,足见是个丰收之年。追随牵挽依依惜别更觉得相见恨晚,谈笑风生却难忘我们即将分别。客卿幕僚和所交往的人你都能礼贤下士,老人安静闲坐百姓生活安乐。小舟在后半夜到了沧江北,回望春城内心只留下伤感。

逐句剖析

"邑屋为儒知善政":你虽是乡里的儒生却懂得良好的政令,

# 善政:指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等。,邑屋:乡里。

"市门多粟见丰年":市场的门边堆了很多的粮食,足见是个丰收之年。

# 粟:粮食的统称。

"追攀更觉相逢晚":追随牵挽依依惜别更觉得相见恨晚,

"谈笑难忘欲别前":谈笑风生却难忘我们即将分别。

"客幙雅游皆置榻":客卿幕僚和所交往的人你都能礼贤下士,

# 客幙:客卿幕僚。

"令堂清坐亦鸣弦":老人安静闲坐百姓生活安乐。

"轻舟後夜沧江北":小舟在后半夜到了沧江北,

"回首春城空黯然":回望春城内心只留下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别葛使君》为宋代王安石所作的七言律诗。诗人于诗中先借“邑屋为儒”“市门多粟”,赞赏葛使君治理下的善政与丰年之景。接着以“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直抒与葛使君相逢恨晚及临别的不舍。颈联通过“客幙雅游”“令堂清坐”描绘文雅场景,凸显对当地人文的欣赏。尾联借轻舟远去、回首春城,营造出惆怅氛围,强化离别伤感。全诗善用借景与直抒胸臆,情感真切,将对葛使君及当地的情感融入其中,颇具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葛使君治理之地邑屋儒雅、粮食丰饶的善政与丰收之景,展现当地高雅的人文氛围。同时,叙述了诗人与葛使君相逢恨晚,在离别之际难舍的情感。通过轻舟夜渡、回首春城等场景,抒发了诗人离别后的惆怅,表达了对葛使君治理功绩的赞赏,以及与葛使君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尾联“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通过描绘轻舟在沧江北行,诗人回首春城的景象,将离别后的惆怅与不舍之情融入其中,使情与景相互交融。烘托:首联“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以“邑屋为儒”的儒雅景象和“市门多粟”的丰收场景,烘托出葛使君治理有方,展现当地良好的政治与生活风貌。

3. 分段赏析

首联“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点明葛使君虽为儒生出身,却善于治理政事,从市场上粮食堆积可知其治下年景丰收,表达对其善政的赞赏。颔联“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抒发诗人与葛使君相见恨晚之情,以及即将分别时对相处时光的留恋。颈联“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运用典故,展现葛使君礼贤下士,辖区内百姓生活安乐,体现诗人的钦佩之意。尾联“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以景结情,无论是理解为葛使君别后回望,还是诗人自己离开后的回首,都表达出浓浓的不舍与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佚名《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

下一篇:宋·黄庭坚《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