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屋为儒知善政":你虽是乡里的儒生却懂得良好的政令,
# 善政:指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等。,邑屋:乡里。
"市门多粟见丰年":市场的门边堆了很多的粮食,足见是个丰收之年。
# 粟:粮食的统称。
"追攀更觉相逢晚":追随牵挽依依惜别更觉得相见恨晚,
"谈笑难忘欲别前":谈笑风生却难忘我们即将分别。
"客幙雅游皆置榻":客卿幕僚和所交往的人你都能礼贤下士,
# 客幙:客卿幕僚。
"令堂清坐亦鸣弦":老人安静闲坐百姓生活安乐。
"轻舟後夜沧江北":小舟在后半夜到了沧江北,
"回首春城空黯然":回望春城内心只留下伤感。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葛使君治理之地邑屋儒雅、粮食丰饶的善政与丰收之景,展现当地高雅的人文氛围。同时,叙述了诗人与葛使君相逢恨晚,在离别之际难舍的情感。通过轻舟夜渡、回首春城等场景,抒发了诗人离别后的惆怅,表达了对葛使君治理功绩的赞赏,以及与葛使君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尾联“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通过描绘轻舟在沧江北行,诗人回首春城的景象,将离别后的惆怅与不舍之情融入其中,使情与景相互交融。烘托:首联“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以“邑屋为儒”的儒雅景象和“市门多粟”的丰收场景,烘托出葛使君治理有方,展现当地良好的政治与生活风貌。
3. 分段赏析
首联“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点明葛使君虽为儒生出身,却善于治理政事,从市场上粮食堆积可知其治下年景丰收,表达对其善政的赞赏。颔联“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抒发诗人与葛使君相见恨晚之情,以及即将分别时对相处时光的留恋。颈联“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运用典故,展现葛使君礼贤下士,辖区内百姓生活安乐,体现诗人的钦佩之意。尾联“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以景结情,无论是理解为葛使君别后回望,还是诗人自己离开后的回首,都表达出浓浓的不舍与惆怅。
下一篇:宋·黄庭坚《南乡子·诸将说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