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云为柳叶":把轻柔的云染成柳叶,
# 云:这里比喻柳叶的柔嫩。
"剪水作梨花":把清澈的水剪作梨花。
# 水:把清澈的水剪作梨花。
"不是春风巧":不是有春风一双巧手,
"何缘有岁华":怎会有这春色如画。
# 岁华:一年中美好的时光。,何缘:缘何,为什么。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柳叶如染云而成,梨花似剪水所作的奇妙景象,通过将春风人格化,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创造力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开篇以“轻柔云”比拟柳叶质地,将视觉触感转化为可触知的织物意象,同时通过“染”字打通色彩渗透与触觉浸润的双重通感效果,形成“云染柳叶”的动态视觉逻辑。
3. 分段赏析
《染云》是王安石创作的咏物抒情诗。开篇以联想与比喻切入,将柳叶的柔嫩比作“轻柔的云染色而成”,梨花的素洁喻为“清澈的水剪出”。通过云与水的设喻,描绘出春日柳叶的明丽与梨花的剔透,体现诗人对自然物象的细腻观察。诗中“若不是春风这个能工巧匠,又怎么会有这一年伊始的美好光景呢”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为“能工巧匠”,通过反问句式强调春风对春日景象的作用,暗含对春风催生美景的赞叹。全诗语言凝练,“染”“剪”二字精准,“染”字表现春风晕染柳叶的柔和过程,“剪”字状写春风裁剪梨花的利落姿态,二者相映成趣,展现出春风拂动下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体现诗人对春日景象的欣赏与对自然造化的折服。
4. 作品点评
《染云》是王安石精巧的咏物抒情诗作,具有独特文学价值。其写作特色鲜明,借助巧妙联想,运用比喻与拟人手法,将柳叶、梨花与云、水相联系,把春风比作能工巧匠,生动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春天的美好。“染”“剪”二字炼字精妙,使诗句意境唯美,语言凝练却极具表现力,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春光图。全诗虽无被广泛传颂的名句,却以新奇的构思和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力的赞美,展现出王安石诗歌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宋·王沂孙《八六子·扫芳林》
下一篇:宋·陈造《琵琶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