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迥重重柳":河岸曲折,岸边是一重又一重的柳树,
"川低渺渺河":河面低平,河水浩渺无际。
"不愁南浦暗":不必担心南浦的天色变暗,
"归伴有姮娥":归来时自有嫦娥相伴。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首句“岸迥重重柳”,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那岸边重重叠叠的柳树,在暮色中朦胧而悠远,仿佛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又似岁月的长卷,静静伫立,见证着时光的流转。次句“川低渺渺河”,视线转移到低处,河水渺渺,波光粼粼,给人一种空灵、悠远的感觉,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深邃。这两句诗,诗人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山水画面,为全诗奠定了清幽的基调。第三句“不愁南浦暗”,笔锋一转,诗人从眼前的景色中跳脱出来,表达出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即便南浦天色渐暗,诗人也毫不忧愁,这种心态的转变,让诗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尾句“归伴有姮娥”,月亮成为了诗人晚归的伴侣,在清冷的月光下,诗人独自前行,却并不感到孤独,反而有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惬意。月亮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美好、纯洁,这里诗人以月亮相伴,更增添了归途的浪漫与诗意。
下一篇:宋·赵友直《赠别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