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tíng
fāng
·
·
nián
míng

朝代:元作者:马钰浏览量:3
nián
míng
suì
wán
xīn
cái
jiǔ
shēn
chén
fāng
cùn
zhī
jiān
jīng
fǎng
仿
chéng
lín
yīn
fēng
xiān
xǐng
jué
cóng
qián
zuì
shēn
biàn
便
gǎi
zhèng
biàn
便
gǎi
zhèng
gǎi
zhèng
gǎi
zhèng
gǎi
zhèng
yóu
tiān
xīn
fèi
jié
yún
péng
xiá
yǒu
yuè
bàn
fēng
lín
zài
xiāo
yáo
kuài
jué
jìn
sōu
xún
jiǎ
shǐ
使
pín
rén
tuì
退
dào
róng
huá
guì
rén
qīn
kěn
kěn
kěn
kěn
kěn

译文

往昔追逐名利,被顽劣之心驱使得支离破碎。沉溺于权势、财富、美酒与女色,内心深陷其中。方寸之心,仿佛长满荆棘,混乱痛苦。幸而遇到仙人点化,才惊觉以前、罪孽日益深重。决心彻底悔改,一遍又一遍修正自我。反复修正。游历天地精华之地,结交如云霞般超脱的朋友,与清风明月为伴。逍遥自在,无欲无求,彻底断绝世俗的追逐。即使有人劝我放弃修道,回归世俗荣华、富贵我亦不屑一顾。我绝不妥协,绝不妥协,绝不妥协。

逐句剖析

"昔年名利":往昔追逐名利,

"役碎顽心":被顽劣之心驱使得支离破碎。

"气财酒色深沉":沉溺于权势、财富、美酒与女色,内心深陷其中。

"方寸之间":方寸之心,

"荆棘仿佛成林":仿佛长满荆棘,混乱痛苦。

"因遇风仙省悟":幸而遇到仙人点化,

"觉从前、":才惊觉以前、

"罪业弥深":罪孽日益深重。

"便改正":决心彻底悔改,

"便改正改正":一遍又一遍修正自我。

"改正改正":反复修正。

"游历天心地肺":游历天地精华之地,

"结云朋霞友":结交如云霞般超脱的朋友,

"月伴风邻":与清风明月为伴。

"自在逍遥快乐":逍遥自在,无欲无求,

"绝尽搜寻":彻底断绝世俗的追逐。

"假使贫人退道":即使有人劝我放弃修道,

"得荣华、":回归世俗荣华、

"富贵人钦":富贵我亦不屑一顾。

"我不肯":我绝不妥协,

"我不肯不肯":绝不妥协,

"不肯不肯":绝不妥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庭芳·昔年名利》是金代全真教道士马钰创作的词作。上片前四句直述往昔追逐名利、沉溺“气财酒色”的经历,后五句引出对罪业的反思,并以反复叠用的“改正”强调悔改的决心;下片前三句描绘游历山水、结交云霞友伴的逍遥生活,末四句以假设性场景强化冲突,通过四重“不肯”的递进式表达,展现对名利的决绝态度,凸显道教“不恋尘缘”的教义。此词以通俗语言承载深刻哲理,兼具劝世功能与艺术感染力。其直白叙事与道教术语的运用,既符合全真教“普度众生”的传教需求,又通过个性化抒情展现修行者的内心挣扎,集中体现了道教“去欲存真”的修行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北七真”之一

马钰(1123~1183),道教全真道第二代掌教。原名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烟台牟平区)人。出身地方大族,富甲州里,人称“马半州”。海陵王贞元间进士,家豪富,大定八年从王喆出家学道。在王重阳仙逝后执掌全真道门。蒙古至元六年,敕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元武宗加封其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是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继承王重阳性命双修理论,以清静、无为而定全真修炼风貌,以心合性,以神气释性命而终以静净无为统道,被后人赞评为“启迪全真,发挥玄教者也”。主张“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著作有《洞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灿》《渐悟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昔年名利,役碎顽心。气财酒色深沈。方寸之间,荆棘仿佛成林”以“名利”开篇直击主题,“役碎顽心”用“役”字拟人化,暗喻名利如枷锁般禁锢本心;“荆棘成林”以具象化的自然意象,比喻内心被贪欲侵蚀后的混乱痛苦。体现全真教“去欲存真”的修行观,批判世俗对物质与感官的沉溺。“因遇风仙省悟,觉从前、罪业弥深。便改正,便改正改正。改正改正”通过“因遇风仙”引入转折,呼应道教“仙人点化”的叙事传统,暗示修行需外缘与内省结合。“改正”四重叠用,既显决心之坚定,又暗含修行需持续自省的渐进性。“游历天心地肺,结云朋霞友,月伴风邻。自在逍遥快乐,绝尽搜寻”中“天心地肺”“云朋霞友”等道教术语与自然意象结合,构建出清净超然的修行境界。以“自在逍遥”反衬往昔“气财酒色”的束缚,凸显道家“无待”“逍遥”的哲学追求。“假使贫人退道,得荣华、富贵人钦。我不肯,我不肯不肯,不肯不肯”以假设性场景“假使贫人退道”强化冲突,凸显修行者与世俗价值观的对抗。四重“不肯”层层递进,语气由缓至烈,展现对名利的彻底摒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哲《浣溪沙·耕熟晶阳一段田》

下一篇:元·姬翼《粉蝶儿·绿鬓朱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