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维岳古帝孙":恒山如上古帝王的后裔,
"太朴未散真巧存":它保留着原始质朴之美。
"乾坤自有灵境在":天地间自有这方神圣之境,
"奠位岂合他山尊":它的尊贵地位岂是其他山岳可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下原野旌旗招展,白日仿佛随之跃动,
"山界楼观苍烟屯":山间楼台道观隐现于苍茫云烟之中。
"谁能借我两黄鹄":谁能借我一对黄鹄,
"长袖一拂元都门":让我挥袖飞向玄都仙境。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开篇点题,描绘了恒山的雄伟与古老。“大茂维岳”形容恒山的高大与壮美,“古帝孙”则赋予了恒山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它是古代帝王的后裔。诗人用“太朴未散真巧存”来表达恒山的自然之美,未经雕琢却巧夺天工。颔联:“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进一步强调了恒山的神圣地位。诗人认为天地之间自有灵境,而恒山正是这样的灵境之一。它不应与其他山峰相提并论,其地位是独一无二的。颈联:“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展现了恒山的壮丽景色。诗人描绘了山间的旌旗在阳光下飘扬,楼观在苍烟中若隐若现,生动地展现了恒山的雄伟与神秘。尾联:“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以诗人自己的感慨作结。诗人希望能借到两只黄鹄,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这里的“元都门”可能指的是当时的首都大都,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向往。
上一篇:元·刘秉忠《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下一篇:元·姬翼《玉蝴蝶·扰扰梦中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