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夜亭皋闲信步":漫漫长夜池水岸边闲散步,
# 信步:随意行走,漫步。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闲:吴本二主词中误作“闭”。闲,安闲。,亭皋:水边的亭子。皋,水边地。司马相如《上林赋》:“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颜师古注:“为亭候于皋隰之中,千里相接,皆筑令平也。”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亭皋”一般可作平原低湿地解。,遥夜:长夜,深夜。宋玉《九辩》:“靓杪秋之遥夜兮。”
"才过清明":刚过清明,
# 清明: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中记载:“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中记载:「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才过:刚过,才过。
"渐觉伤春暮":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渐渐逝去的气息。
# 春暮:春晚,春日晚暮。,渐觉:一作“早觉”,玆从《历代诗余》、《全唐诗》、《古今词统》等本中均作“渐觉”。
"数点雨声风约住":夜里飘落了几点雨滴后又停住,
# 数点雨声风约住:指雨声被风声遮住。《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言拦住雨声也。”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约:约束、约住。住:遮拦住。
"朦胧澹月云来去":积云遮挡的月亮朦胧不明,云层也随着风移动。
# 云来去:指云彩飘浮不定。,澹月:“澹”通“淡”,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
"桃李依依春暗度":桃花、杏花在暗夜中散发着幽幽香气,
# 春暗度:指春光在不知不觉之中悄然而过。暗,悄悄、不知不觉。度,通渡、越过、过去。,依依:形容鲜花盛开的样子。,桃李:《古今词统》、《词的》、《尊前集》、《类编草堂诗余》等本均作“桃杏”。桃李,桃花和李花。《诗·召南》中有:“何彼矣,华如桃李。”之句。后因以“桃李”形容人的容貌姣美。
"谁在秋千":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
# 秋千:运动和游戏用具,架子上系两根长绳,绳端拴一块板,人在板上前后摆动。一作鞦韆。
"笑里轻轻语":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
"一片芳心千万绪":小小的心田里积聚着千丝万缕的相思意,
# 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一片芳心:一作一寸相思。一寸:指心,喻极小。芳心:即花蕊。这里指女人的心。
"人间没个安排处":辽阔的天地间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排这些愁绪。
# 安排:安置,安放。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著名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国主,五代词人。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钟峰白莲居士,世称李后主,徐州(今属江苏)人。在位十余年,宋兵破金陵后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多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多抒发亡国哀痛及囚徒生活的愁苦,情调极为感伤。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善于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晚唐及“花间”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作品为世熟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词。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信步闲情、伤春感怀的情形,词的下片写主人公感慨春去、无以自慰的悲愁情怀。全词采用白描手法,一切景语皆为情语,淡雅疏朗。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通过描写“遥夜”“亭皋”“清明”“春暮”“雨”“月”等景色,融入主人公的伤春情怀;下片以“桃李”“秋千”等景,抒发其感慨春去的悲愁,使景中含情,情因景显。直抒胸臆:“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直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千愁万绪和无处安放的忧愁,使情感表达更为强烈。白描:“桃李依依春暗度”,仅用寥寥数字,便勾勒出桃李在春日里轻柔摆动、春色悄然流逝的画面,以质朴简洁的语言呈现景物特点,自然而真切。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描绘主人公在闲适表象下,暗藏伤春的复杂心境。开篇“遥夜亭皋闲信步”,短短几字,点明时间是长夜,地点在水边平地,人物行为是随意漫步。“闲”字看似自在,实则蕴含着内心的烦闷。主人公因心中愁苦、长夜难眠,只能无奈地信步游走,借此排解情绪。“乍过清明,早觉春暮”,“乍过”与“早觉”形成鲜明对照,清明刚过,春意正浓,主人公却提前感知到春的逝去,这一主观感受与客观现实的反差,强烈凸显出其内心的孤寂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伤”字是关键,既伤春又自伤,将主人公的无奈心情融入春景之中。“雨约住,月朦胧”则从视听角度写景,“约住”形象描绘出风雨停歇的瞬间,“朦胧”细腻刻画了云散月出时的朦胧之态。这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映射出主人公随景而变的心境,景中有情,韵味无穷。下片主要抒发主人公感慨春去、无法自我宽慰的悲愁。“桃李依依春暗度”,“依依”描绘出桃李盛开的姿态,“暗”字却巧妙地暗示了春光的悄然流逝,将自然变化与人生岁月的不可挽留联系起来,含蓄表达出对时光飞逝的无奈。“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以他人在秋千上欢笑低语的欢快场景,与上句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强烈衬托出主人公的孤独寂寞,突出了“众人皆欢我独伤”的悲愁情绪。最后“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直截了当地抒发情感,将主人公内心的千愁万绪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虽言语已尽,但情感却绵延不绝,让人深切感受到其无处安放的忧愁。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是典型的婉约词,明显受到当时词风的影响。从思想性来看,它或许并无深刻的积极意义,但独具特色。在写景方面,笔触细腻,画面感鲜明;描摹情感时,又极为真切。全词巧妙地以景入情,达成情景交融的自然意境,毫无雕琢痕迹。在用词上,它摒弃典故,语言浅白易懂,读来却婉转缠绵,动人心弦。
# (“数点雨声”二句)片时佳景,两语得之。“愁来无着处”,不约而合。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 上半首工于写景,风收残雨,以“约住”二字状之,殊妙。雨后残云,惟映以淡月,始见其长空来往,写风景宛然。结句言寸心之愁,而宇宙虽宽,竟无容处。其愁宁有际耶?唐人诗“此心方寸地,容得许多愁”,愁之为物,可谓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惟能手得写出之。
近代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评》
# (陈继儒)何不寄愁天上,埋忧地下?
近代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
# “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清沈谦《填词杂说》
# 潘游龙“没个安排处”与“愁来无着处”并绝。
近代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
上一篇:唐·杜甫《悲青坂》
下一篇:唐·李群玉《静夜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