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吴戈兮被犀甲":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
# 操吴戈兮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被,通“披”,一作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车错毂兮短兵接":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 车错毂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错,交错。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蔽日兮敌若云":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
# 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
"矢交坠兮士争先":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 矢交坠: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
"凌余阵兮躐余行":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
# 行:行列。,躐:践踏。,凌:侵犯。
"左骖殪兮右刃伤":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 左骖殪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
"霾两轮兮絷四马":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
# 霾两轮兮絷四马: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
"援玉枹兮击鸣鼓":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 援玉枹兮击鸣鼓:手持镶嵌着玉的鼓槌,击打着声音响亮的战鼓。先秦作战,主将击鼓督战,以旗鼓指挥进退。枹:鼓槌,一作桴。鸣鼓:很响亮的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
# 天时坠兮威灵怒:天地一片昏暗,连威严的神灵都发起怒来。天怨神怒。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天时坠:指上天都怨恨。坠:一作怼。怨恨。威灵:威严的神灵。
"严杀尽兮弃原野":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 严杀尽兮弃原野:在严酷的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他们的尸骨都丢弃在旷野上。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尽:皆,全都。
"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
# 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反:通“返”。
"平原忽兮路超远":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 超远:遥远无尽头。,忽:渺茫,不分明。
"带长剑兮挟秦弓":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
# 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
"首身离兮心不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 心不惩:壮心不改,勇气不减。惩:悔恨。,首身离:身首异处。
"诚既勇兮又以武":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
# 武:威武。,以:且,连词。,诚:诚然,确实。
"终刚强兮不可凌":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 凌:侵犯。,终:始终。
"身既死兮神以灵":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
# 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神:指精神。
"子魂魄兮为鬼雄":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 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子魂魄兮:一作魂魄毅兮。
战国时期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名平,字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早年深得楚怀王信赖,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却遭贵族子兰、靳尚等人谗害而去职。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汨罗江。屈原在楚国地方文艺的基础上,创作出“骚体”形式,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以华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化神话传说,抒发热烈感情,塑造鲜明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楚辞,也是一首挽诗。全诗以“雪洗国耻”的炽热热望为火种,点燃读者胸腔中沉睡的家国火种——那被岁月尘封的热血、被风雨侵蚀的壮志,皆在这声呐喊中重新翻涌;又以“热爱祖国”的赤诚情怀为弦音,激起最深情的回响。
2. 分段赏析
首节从“操吴戈兮被犀甲”到“严杀尽兮弃原野”。“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便点出此役敌众我寡、势若云涌的危局。当敌军如乌云压境,攻势如潮,试图冲垮楚军阵型、长驱直入之际,楚军将士仍以血肉之躯拼死相抗。最惊心动魄处,是阵中一辆主战车的特写——这辆原由四马牵引的战车,左外侧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骖马亦被砍伤,可驾车的统帅却毫无惧色。他将战车双轮深埋土中,攥紧马缰,反手擂响进军的战鼓。刹那间,杀气冲霄,连苍穹都似因这股决绝而震怒。待硝烟散尽,战场只余遍野横陈的尸身,静卧于残阳之下。短短十句,便将一场殊死恶战的惨烈与壮阔,刻画得如在目前,直教人读来血脉偾张。次节“出不入兮往不反”到“子魂魄兮为鬼雄”。笔锋转向对死难将士的深情礼赞。诗人凝视着这些静卧荒野的英魂,想起他们自披甲执锐之日起,便抱定马革裹尸之志;此刻他们紧握兵器,身姿安详,眉宇间无一丝悔意。这份从容与决绝,令诗人的情感如潮水翻涌,再难抑制。他对这些将士的敬慕,恰似他惯用香草美人寄寓高洁之志——在此处,他亦以世间至美之物,为这些英魂缀上璀璨光环:他们操的是吴地精铸、锋利如霜的戈,搭的是秦地锻造、势若雷霆的弓;身披犀牛皮甲,手执嵌玉鼓槌。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其气贯长虹,英名终将永垂天地。
3. 作品点评
《九歌·国殇》在屈原作品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相较于《离骚》的浪漫想象与《九歌》其他篇章的巫祭奇幻,此篇以“直赋其事”的叙事策略为核心,开创了楚辞体中罕见的现实主义笔法。戴震评其“通篇直赋其事”的创作特征,在“车错毂兮短兵接”的战场速写中得到充分印证——诗人以战车相嵌的金属撞击声、箭矢破空的呼啸声、战鼓擂动的震天响,构建出立体化的战争声场。此诗传递出与所咏人事相契的凛然刚健之美,一种磅礴的阳刚之气,在楚辞体中独标一格。其笔锋所至,既有战场血火的凌厉,亦有壮士赴死的决绝,更以“身既死兮神以灵”的浩叹,将个体牺牲升华为精神的不朽。读来如闻战鼓擂动,如见热血翻涌,胸臆间激荡着壮怀激烈的气韵,待掩卷时,仍觉神旺气足,余烈未消。
# 怀王时,秦败屈匄,复败唐昧,又杀景缺,大约战士多死于秦,其中亦未必悉由力斗。……《庄子》曰:战而死者……皆以无勇为耻也。故三闾先叙其方战而勇,既死而武,死后而毅。极力描写,不但以慰死魂,亦以作士气,张国威也。
清林云铭《楚辞灯》
上一篇:先秦·左丘明《曹刿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