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
·
dōng
jūn

朝代:先秦作者:屈原浏览量:2
tūn
jiāng
chū
dōng
fāng
zhào
jiàn
sāng
ān
jiǎo
jiǎo
míng
jià
lóng
zhōu
chéng
léi
zài
yún
wēi
cháng
tài
jiāng
shàng
xīn
huái
huái
怀
qiāng
shēng
rén
guān
zhě
dàn
wàng
guī
gēng
jiāo
xiāo
zhōng
yáo
míng
chí
chuī
líng
bǎo
xián
kuā
xuān
fēi
cuì
céng
zhǎn
shī
huì
yìng
jié
líng
zhī
lái
qīng
yún
bái
cháng
cháng
shǐ
shè
tiān
láng
cāo
fǎn
lún
jiàng
yuán
běi
dǒu
zhuó
guì
jiāng
zhuàn
pèi
gāo
chí
xiáng
yǎo
míng
míng
dōng
xíng

译文

温暖的太阳将要从东方升起,照着我的栏杆和神木扶桑。轻轻安抚我的马慢慢前行,黑夜渐渐过去天已明亮。驾着龙车借着那雷声轰响,载着如旗的云彩舒卷飘扬。长长叹息着我将飞升上天,我的内心又充满眷念彷徨。声与色之美足以使我快乐,观看的人们啊乐而忘返。绷紧琴弦啊敲起鼓,敲起乐钟使钟磬木架动摇。鸣奏起横篪又吹起那竖竽,更想起那美好的巫者灵保。起舞就像小翠鸟轻盈飞举,陈诗而唱随着歌声齐舞蹈。合着音律配着节拍真和谐,众神灵降临啊光芒蔽日。把青云当上衣白霓作下裳,举起长箭射那贪残的天狼。我抓起天弓阻止灾祸下降,拿过北斗斟满了桂花酒浆。轻轻拉着缰绳在高空翱翔,在幽暗的黑夜又奔向东方。

逐句剖析

"暾将出兮东方":温暖的太阳将要从东方升起,

# 暾:温暖光明的样子。

"照吾槛兮扶桑":照着我的栏杆和神木扶桑。

#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生于日出之处。,槛:栏杆。

"抚余马兮安驱":轻轻安抚我的马慢慢前行,

# 安驱:慢慢地行走。

"夜皎皎兮既明":黑夜渐渐过去天已明亮。

# 皎皎:指天色明亮。

"驾龙辀兮乘雷":驾着龙车借着那雷声轰响,

# 雷:指以雷为车轮,所以说是乘雷。,龙辀:以龙为车。辀,车辕,泛指车。

"载云旗兮委蛇":载着如旗的云彩舒卷飘扬。

# 委蛇:即逶迤,曲折斜行。一说飘动舒卷的样子。

"长太息兮将上":长长叹息着我将飞升上天,

# 上:升起。

"心低徊兮顾怀":我的内心又充满眷念彷徨。

# 顾怀:眷恋。,低徊:迟疑不进。

"羌声色兮娱人":声与色之美足以使我快乐,

# 羌:发语词。

"观者憺兮忘归":观看的人们啊乐而忘返。

# 憺:指心情泰然。

"緪瑟兮交鼓":绷紧琴弦啊敲起鼓,

# 交鼓:指彼此鼓声交相应和。交,对击。,緪:急促地弹奏。

"箫钟兮瑶簴":敲起乐钟使钟磬木架动摇。

# 瑶簴:指钟响而簴也起共鸣。瑶,通“摇”,震动的意思。簴,悬钟声的架。,箫钟:用力撞钟。箫,击。

"鸣篪兮吹竽":鸣奏起横篪又吹起那竖竽,

# 篪:古代的管乐器。

"思灵保兮贤姱":更想起那美好的巫者灵保。

# 姱:美好。,灵保:指祭祀时扮神巫。

"翾飞兮翠曾":起舞就像小翠鸟轻盈飞举,

# 曾:飞起。,翠:翠鸟。,翾飞:轻轻地飞场。翾,小飞。

"展诗兮会舞":陈诗而唱随着歌声齐舞蹈。

# 会舞:指众巫合舞。,展诗:展开诗章来唱。诗,指配合舞蹈的曲词。

"应律兮合节":合着音律配着节拍真和谐,

# 合节:指舞合节拍。,应律:指歌协音律。

"灵之来兮蔽日":众神灵降临啊光芒蔽日。

# 灵:众神。

"青云衣兮白霓裳":把青云当上衣白霓作下裳,

# 裳:古代指下衣。,霓:彩虹外围的光圈。,衣:古代指上衣。

"举长矢兮射天狼":举起长箭射那贪残的天狼。

# 天狼:即天狼星,相传是主侵掠之兆的恶星,其分野正当秦国地面。因此旧说以为这里的天狼是比喻虎狼般的秦国,而希望神能为人类除害。,矢:箭。

"操余弧兮反沦降":我抓起天弓阻止灾祸下降,

# 沦降:沉落。,反:同“返”,指返身西向。,弧:木制的弓,这里指弧矢星,共有九星,形似弓箭,位于天狼星的东南。

"援北斗兮酌桂浆":拿过北斗斟满了桂花酒浆。

# 桂浆:桂花酿的酒。,援:引。

"撰余辔兮高驼翔":轻轻拉着缰绳在高空翱翔,

# 驼:通“驰”。,撰:控捉。

"杳冥冥兮以东行":在幽暗的黑夜又奔向东方。

# 东行:向东运行。,冥冥:黑暗。,杳:幽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歌·东君》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楚辞,属于《九歌》组诗之一。这是一首楚人祭祀太阳神的颂歌,生动展现了东君雄伟而神圣的形象。诗歌既描绘了太阳自然美的特征,又赞颂了人类本质力量的崇高,实现了神、人、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其中第一、二章由扮神巫者演唱,第三章为迎神巫者所唱,第四章再由扮神巫者吟诵。整首诗各章节过渡自然流畅,在轮唱形式中凸显了东君的尊贵、威严与英武气质。高亢激昂的旋律完美展现了光明之神的辉煌灿烂,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太阳神的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战国时期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名平,字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早年深得楚怀王信赖,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却遭贵族子兰、靳尚等人谗害而去职。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汨罗江。屈原在楚国地方文艺的基础上,创作出“骚体”形式,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以华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化神话传说,抒发热烈感情,塑造鲜明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九歌·东君》是楚人祭祀日神的乐歌。洪兴祖《楚辞补注》引《博雅》曰:“朱明、耀灵、东君、日也”,并证以《汉书·郊祀志》中东君记载;朱熹《楚辞集注》明确“此日神也”,援引《礼记》“天子朝日于东门之外”为据;戴震《屈原赋注》则结合《礼记·祭义篇》“祭日于坛”“祭日于东”及《祭法篇》“王宫,祭日也”等记载,指出此篇乃“举迎日典礼赋之”,完整呈现了迎日祭典中的歌舞仪轨。诸家注疏共同印证了东君作为日神的祭祀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祭祀颂歌​​楚辞。介绍了楚人祭祀太阳神东君的盛大仪式,描绘了东君驾龙车、乘雷云、射天狼的雄伟形象,展现了其威严、英武、光明的气质,表达了楚人对太阳神的崇敬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光明、正义和丰收的祈愿。生动刻画了太阳神东君的崇高形象,既有对自然神力的歌颂,又蕴含着对人间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烘托:“緪瑟兮交鼓,箫钟兮瑶簴”通过瑟鼓齐鸣、钟簴和鸣的乐声交织,烘托祭典隆重氛围。龙辀雷声与云旗委蛇的视听叠加,更显日神出行之威仪。渲染:“青云衣兮白霓裳”以青白二色渲染日神服饰,继以“举长矢”“援北斗”的动态铺陈,使神祇形象渐次丰满。“杳冥冥兮以东行”则以幽暗天色写日神西降东行的运行轨迹。拟人:“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赋予日神人性化,展现日神踟躇姿态。观者“憺兮忘归”的痴态,拟写日神魅力。比喻:“驾龙辀兮乘雷”以龙车喻日辇,雷声喻车鸣;展现声势浩大的场面“载云旗兮委蛇”以舒卷云霞喻旌旗招展。末用“射天狼”“酌桂浆”等星象,将天体运行喻为神界宴射。

3. 分段赏析

开篇以“暾将出兮东方”起兴,勾勒朝阳初升的壮丽图景。诗人巧用“槛”与“扶桑”的意象,构筑神圣祭坛。日神驾驭龙车的雍容气度,暗含昼夜更迭的永恒韵律。“皎皎”叠词的运用,既摹写晨曦微光,又寄寓对光明降临的虔诚颂扬。中段铺陈祭祀盛况,“驾龙辀兮乘雷”六句,借龙车、雷霆、云旗等意象,烘托日神巡天的磅礴气象。尤以“长太息兮将上”的细腻刻画最为传神,在肃穆仪式中融入人性化笔触,令神祇形象更显生动可亲。第三部分展现祭乐舞的恢弘场面。“緪瑟交鼓”、“箫钟瑶簴”的器乐描摹,“翾飞翠曾”的舞姿呈现,共同编织成声色交融的祭祀画卷。“思灵保兮贤姱”的祈愿,实现了宗教仪轨与道德诉求的完美统一。末章笔意陡转,描绘日神赐福人间的景象。“举长矢兮射天狼”的英姿,既象征消弭灾祸,又隐含抵御外敌的深意。戴震《屈原赋注》所言“报秦之心”,恰是对此深层寄托的诠释。收束处“杳冥冥兮以东行”的描摹,以日神持续东行的意象,暗喻光明永续的深邃哲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东君》首言迎神,次言神降,中言乐神,既言神去,末言送神,章法最有次第。盖以日升为神降,日入为神去。“长太息兮将上”,日之升也;“灵之来兮蔽日”,日之入也。中间“缏瑟”数语,穷日之力以娱神。前音后舞,乐友节奏,诗有间合,本非一时之作。《祭义》:“周人祭日,以朝及暗。”郑注谓终日有事。此盖本周制也。

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先秦·佚名《吕氏春秋引逸诗》

下一篇:先秦·孟子《文王之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