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女游兮九河":我和你河伯畅游在九河上,
# 九河:黄河的总名,前人说是黄河到兖州境即分九道,故称九河。,女:汝,你。
"冲风起兮横波":大风吹过河面上掀动波浪。
# 横波:聚起波浪,扬波。,冲风:隧风,大风。
"乘水车兮荷盖":随你乘着荷叶作盖的水车,
"驾两龙兮骖螭":驾着两条龙,两边还有螭龙相伴。
# 骖螭:四匹马拉车时两旁的马叫“骖”。螭,《说文解字》:“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或日无角曰螭。”据文意当指后者,那么“骖螭”即以螭为骖了。
"登昆仑兮四望":登上河源昆仑向四处眺望,
# 昆仑:山名,黄河的发源地。今作昆仑。
"心飞扬兮浩荡":心胸一下子开阔起来,豪情壮志在心中激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太阳快要落山了,心中惆怅,竟忘了归去,
"惟极浦兮寤怀":只望着那遥远的水滨,梦里也萦绕着思念。
# 寤怀:寤寐怀想,形容思念之极。,极浦:水边尽头。
"鱼鳞屋兮龙堂":有鱼鳞装饰的房屋,龙形的厅堂,
"紫贝阙兮珠宫":紫色的贝壳砌成的宫门,红色的宫殿。
# 珠:一作朱。
"灵何为兮水中":河伯你为什么住在这水中,
# 灵:神灵,这里指河伯。
"乘白鼋兮逐文鱼":你乘坐着大白鼋,追逐着有花纹的鱼儿。
# 文鱼:有斑纹的鲤鱼。,逐:追随,跟从。,鼋:大鳖。
"与女游兮河之渚":随你河伯一起游弋在河上,
# 渚:水边。《国语·越下》:“鼋龟鱼鳖之与处,而鼃(蛙)黾之与同渚。”下注:“水边亦曰渚。”这里泛指水,“渚”当为押韵。
"流澌纷兮将来下":冰块纷纷顺流而下。
# 流澌:古代成语,意思就是流水。《楚辞·七谏·沉江》“赴湘沅之流澌兮”等可证。
"子交手兮东行":你握手道别将要远行东方,
# 交手:古人将分别,则相执手表示不忍分离。
"送美人兮南浦":我送你送到这向阳的河旁。
# 南浦:向阳的岸边。,美人:指河伯。
"波滔滔兮来迎":波浪滔滔而来迎接我河伯,
"鱼鳞鳞兮媵予":鱼儿成群结队,像是在为我送行。
# 媵:原指随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护送陪伴。,鳞鳞:一作“邻邻”,如鱼鳞般密集排列的样子。
战国时期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名平,字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早年深得楚怀王信赖,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却遭贵族子兰、靳尚等人谗害而去职。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汨罗江。屈原在楚国地方文艺的基础上,创作出“骚体”形式,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以华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化神话传说,抒发热烈感情,塑造鲜明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骚体诗,是《九歌》组诗的第九篇。其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杂以“兮”字调节韵律,语言瑰丽浪漫,兼具祭祀乐歌的仪式性与抒情诗的感染力。以祭祀为表、抒情为里,通过神话叙事构建多重意蕴。介绍了黄河的壮美与祭祀仪式的庄严,隐喻屈原对楚国的眷恋、对现实的矛盾,以及生死、存在等终极追问。
2. 分段赏析
开篇即以宏阔视角展开,借主祭者的目光铺陈河神的雄壮气象:大风骤起,洪波翻涌,河伯驾乘水车巡游黄河——车盖覆满田田荷叶,似碧波凝作华盖;拉车的神异飞龙双首昂扬,螭龙在侧以为骖驾,这般威仪赫赫的巡游阵仗,令人不禁惊叹。河伯驾龙逆流而上,直抵黄河的发源地的昆仑山。登高俯瞰,大河浩荡奔涌的壮阔尽收眼底,胸臆间顿生豪迈之气——却不想暮色渐沉,竟忘了归程。值得注意的是,昆仑虽为传说中帝高阳氏的发祥地,被视作屈原的精神原乡,但诗中“所思”的“家”却指向遥远的河上。这一矛盾恰与屈原一贯的“认宗亲”情结相呼应:他对故土的眷恋贯穿所有作品,化作对楚君、楚民至深至切的爱。当他愁思难解时,总将目光投向昆仑;而河伯望见“故乡”后泛起的怅惘,最终仍须回归“家”的牵绊(对屈原而言,便是郢都的归依)。这般矛盾心绪,在《离骚》《远游》中早有深切流露,于此诗中不过是又一次诗意的复现。河伯的居所更是华美:锦鳞披盖的华屋,是雕绘蛟龙的大堂,紫贝堆砌的城阙,朱红涂饰的宫殿——虽为河神,本应栖身水下,这般人间帝王般的宫室却更显其神性与人性的交融。或许正因如此,前文对其“居所”的追问才更见深意:若仅视为神之居所,本无需多问;联系上文“所思家在河上”的矛盾,这追问便不难理解了。河伯虽有万千思绪,博大的胸怀终究容得下更壮阔的天地。他转而乘驾白色巨鳖,身边跟着斑纹游鲤,再度漫游黄河。但见河水汤汤徐来,这宏阔而深沉的场景,恰似天地间的呼吸,令人心潮起伏。最后,当河伯欲继续东行,他与主祭者执手作别。主祭者送他至“面南之水涯”——此处“美人”在屈赋中素指贤德之人或心中牵挂者,足见二人情谊之深。别后,河伯独巡黄河下游,但见波涛翻涌如万鼓齐鸣,似在热烈迎候;成队的游鱼排列成行,如卫士相随。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迎接”与“随从”的对象已悄然转换——唯有河伯是这一场景的核心。末句“予”字的收束,不仅点明主人公身份,更似暗喻楚地百姓对屈原的拳拳深情:他虽欲远游,却始终是人民心中的“河伯”,是永远被铭记与守望的存在。
# 按此谓九河之神也。曰伯者,称美之词,如称湘君、东君之类,非如侯伯之伯、爵位等级之称也。
明汪瑗《楚辞集解》
# 一游九河,再游河渚,何披襟之畅!日夕忘归,极浦寤言,何莫逆之深!交手东行,相送南浦,何眷顾流连之靡已!深味语意,非原招河伯,乃河伯招原也。盖东门、秭归,两靡税驾,惟有沅湘清波可了灵均一生结局。“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河伯因以江鱼之腹赠原矣。
明周拱辰《离骚草木史》
下一篇:先秦·佚名《楚人为诸御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