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chí
shàng
lóu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灵运浏览量:2
qián
qiú
mèi
yōu
姿
fēi
hóng
鸿
xiǎng
yuǎn
yīn
xiāo
kuì
yún
chuān
zuò
yuān
chén
jìn
zhì
suǒ
zhuō
tuì
退
gēng
rèn
xùn
fǎn
qióng
hǎi
duì
kōng
lín
qīn
zhěn
mèi
jié
hòu
qiān
kāi
zàn
kuī
lín
qīng
ěr
líng
lán
tiào
qīn
chū
jǐng
fēng
xīn
yáng
gǎi
yīn
chí
táng
shēng
chūn
cǎo
yuán
liǔ
biàn
míng
qín
shāng
bīn
gǎn
chǔ
yín
suǒ
yǒng
jiǔ
qún
nán
chǔ
xīn
chí
cāo
mèn
zhēng
zài
jīn

译文

潜伏的虬龙自媚于幽隐的姿态,高飞的鸿鸟传送着悠远的鸣声。想要迫近云霄却愧对那飘浮的云朵,栖息川中又羞于与深渊沉潜的虬龙为伍。想要增进德业却拙于智慧才能,想要退隐躬耕又体力不能胜任。边远荒僻的滨海地区,指永嘉。卧病在床面对着空旷的树林。拥被卧床竟不知时节气候的变化,掀开帷帘暂且登楼眺望登临。侧耳倾听壮阔的波澜之声,举目眺望崎岖高峻的山岭。初春的阳光驱散了残余的寒风,新春的阳气改变了旧冬的阴冷。池塘边生出了嫩绿的春草,园中的柳树上变换了鸣叫的鸟群。“采繁祁祁”的豳歌让我伤感,“春草萋萋”的楚吟使我触动。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日子长久,远离亲友难以安处我的心情。保持高尚节操难道只是古人才能做到,我今也能验证“无闷”的境界。

逐句剖析

"潜虬媚幽姿":潜伏的虬龙自媚于幽隐的姿态,

# 潜虬媚幽姿: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潜虬:潜龙。虬,传说中有两角的小龙。媚:喜爱,此有自我怜惜之意。幽姿:潜隐的姿态。这里喻隐士。

"飞鸿响远音":高飞的鸿鸟传送着悠远的鸣声。

# 远音:鸿飞得高,所以鸣声可以传得很远。此喻有所作为的人。,响:发出远音,悠远的鸣声。,飞鸿:能高飞的雁、鸿鹄等大鸟。

"薄霄愧云浮":想要迫近云霄却愧对那飘浮的云朵,

# 云浮:指高飞的鸿。,愧:惭愧。,薄霄:迫近云霄。薄,迫近。

"栖川怍渊沉":栖息川中又羞于与深渊沉潜的虬龙为伍。

# 渊沉:指深潜水中的虬龙。沈,今写作“沉”,一作“沉”。,怍:内心不安,惭愧。,栖川:指深渊中的潜龙。

"进德智所拙":想要增进德业却拙于智慧才能,

# 智所拙:智力不及。拙,指不善逢迎。,进德:增进德业。《周易·乾卦·文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退耕力不任":想要退隐躬耕又体力不能胜任。

# 力不任:体力不能胜任。,退耕:退隐躬耕。

"徇禄反穷海":边远荒僻的滨海地区,指永嘉。

# 穷海:边远荒僻的滨海地区,指永嘉。,反:同“返”,一作“及”。,徇禄:追求俸禄,做官。狥,谋求。一作“徇”。

"卧疴对空林":卧病在床面对着空旷的树林。

# 空林:因秋冬季节树叶落尽,故称空林。,卧疴:卧病。

"衾枕昧节候":拥被卧床竟不知时节气候的变化,

# 衾枕昧节候:卧病衾枕之间分不清季节变化。衾:大被。昧节候:不明季节变化。昧:昏暗。

"褰开暂窥临":掀开帷帘暂且登楼眺望登临。

# 窥临:临窗眺望。,褰开:揭开帷帘,打开窗子。

"倾耳聆波澜":侧耳倾听壮阔的波澜之声,

# 聆:听。,倾耳:侧耳。

"举目眺岖嵚":举目眺望崎岖高峻的山岭。

# 岖嵚:山岭高耸险峻的样子。

"初景革绪风":初春的阳光驱散了残余的寒风,

# 初景革绪风: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初景,初春的日光。景,同“影”。革,清除。绪风,冬日残余的寒风。

"新阳改故阴":新春的阳气改变了旧冬的阴冷。

# 新阳改故阴: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

"池塘生春草":池塘边生出了嫩绿的春草,

# 塘:堤岸。

"园柳变鸣禽":园中的柳树上变换了鸣叫的鸟群。

# 园柳变鸣禽:意思是园柳中叫唤的禽鸟种类因季节变化而不同。

"祁祁伤豳歌":“采繁祁祁”的豳歌让我伤感,

# 豳歌:豳人的诗歌。豳,古国名,在今陕西省甸邑县西。《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祁祁:众多的样子。

"萋萋感楚吟":“春草萋萋”的楚吟使我触动。

# 楚吟:指《楚辞·招隐士》,其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索居易永久":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日子长久,

# 易永久:容易觉得时间长久。,索居:离群独居。

"离群难处心":远离亲友难以安处我的心情。

# 难处心:难以安心做到。处心:安心。,群:朋友。

"持操岂独古":保持高尚节操难道只是古人才能做到,

# 持操岂独古:意思是坚持高尚节操的人难道只有古代才有吗?持操,坚持自己高尚的节操。

"无闷征在今":我今也能验证“无闷”的境界。

# 无闷征在今:意思是自己现在做到了隐居遁世而没有烦闷。无闷,《周易·乾卦·文言》:“遁世无闷。”征在今,今天从我这里可以得到验证。征,证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池上楼》是晋宋之际诗人谢灵运的代表作,描绘了他被贬永嘉郡任太守时登楼观景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流露着政治失意后的沉郁心境。全诗以三层结构展开:首八句直抒胸臆,身为朝廷贵族的诗人因被逐出京都而陷入仕途困局,昔日的政治抱负与当下“龙困浅滩”的处境形成强烈反差,在“进德智拙”与“退耕力任”的矛盾中尽显进退维谷之苦;中八句笔锋转向春景描写,诗人病愈后掀开窗帘远眺,见池水、远山与春草、鸣禽交织成生机盎然的画面,万物复苏的景象恰如他重获新生的心境,写景中暗含情绪的微妙转折;末六句则借典故抒发感慨,由春景联想到《诗经》《楚辞》中的句子,触景生情间情绪复归忧伤,最终以“坚守节操”的意志自勉,在低沉的情调中透出士人对精神品格的执着。诗中对初春物候的细腻刻画,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也成为山水诗由玄言向写实过渡的重要标志,尽管整体思想情调略显沉郁,却真实映照出魏晋士人在时代夹缝中的精神困境与生命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登池上楼》由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作于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初春。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因政治立场与刘宋王朝冲突,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被排挤出京城建康,贬任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太守。这是他仕途首次遭受沉重打击,远离政治中心的愤懑与失落,加之南方湿热气候的不适,使他到任后不久便久病缠身,整个冬天都卧病在床,直至次年初春病情初愈。当他抱病登楼眺望,见池塘春草萌发、园柳鸣禽变换,触景生情之下,将仕途失意的牢骚、进退两难的苦闷,与对自然生机的感悟熔铸为诗,借登楼观景的所见所感,写下了这首寄寓仕隐矛盾与生命哲思的山水名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仕隐矛盾与生命感悟题材的山水言志诗,借登池上楼所见的冬去春来之景,写出了诗人在仕途失意与归隐向往间的挣扎、病中观物的孤寂以及被自然生机唤醒后的精神超越。

2. 写作手法

比兴:“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运用比兴手法,以“潜虬”潜伏深渊自媚其姿,比喻隐士安然退隐的生活状态,以“飞鸿”翱翔天际鸣声远播,喻指志士奋进高飞的人生境界。直抒胸臆:“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直抒胸臆,坦言自己欲进取却才智不足,想归隐又力有不逮的困境。“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则直白道出为求俸禄远赴荒僻之地,病中独对空林的孤苦,不加修饰地展现出仕途失意与独居异乡的苦闷。比喻:“潜虬媚幽姿”以潜伏深渊的虬龙自喻归隐之志,“飞鸿响远音”以翱翔天际的鸿雁喻指进取之心,二者形成进退对照。“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则以未能如飞鸿高飞、不及潜虬深潜为喻,直白展现自己在仕途与归隐间的两难处境。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呈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或借“虬”“鸿”作比兴,以其进退境遇反衬自身困局;或直抒胸臆倾诉异乡孤苦;或以春景为衬,烘托抑郁心绪。全诗依内容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展现诗人的情感变化与心理抉择。“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主要刻画了诗人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矛盾的处境。魏晋南朝时期,权力斗争激烈,仕途充满风险,士族文人普遍怀有进取之志,同时又向往隐逸生活。而诗人却陷入了两者皆无法实现的困境。诗人以“潜虬”与“飞鸿”起兴,“潜虬媚幽姿”描绘潜藏于深渊的虬龙,自在欣赏自身优美姿态,象征安然退隐、孤高自赏的生活;“飞鸿响远音”比喻鸿雁,鸣声远播四方,喻指奋进有为、声名远扬的境界。然而笔锋一转,“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直言自己既无法如飞鸿般翱翔天际、建功立业,也不能似潜虬般安于隐逸、独善其身,在两种理想状态间进退失据。“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此四句则将缘由进一步点明。“进德”意味着进取功业、施恩于人,对应“飞鸿”,然而诗人自叹才智不足,实则暗示自己因耿直守正而遭人陷害、难以在仕途顺遂之意;“退耕”呼应“潜虬”,诗人虽向往田园归隐生活,却“力不任”,并非真的体力不支,实则是受现实形势所迫,无法随心退隐。最终,为了俸禄,他远赴偏僻荒远之地任职,抱病卧床时,眼前唯有萧索空旷的树林,营造出压抑沉郁的氛围。“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衾枕”起,诗歌进入第二层,写诗人登楼观景。因卧病在床,对变化浑然不觉,偶然掀开帘帷起身短暂登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诗人以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对自然景色的关注与喜爱,倾听水波轻响,眺望山峦起伏,心神也随之舒缓。“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描绘初春阳光驱散残风、新季替换旧冬的景象,奠定春意盎然的基调。而“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看似平淡的描写,实则精准捕捉到初春细微而充满生机的变化:池塘边春草萌发,柳树上鸟鸣更迭。诗人久病初起,感知到这些变化,借清新自然的笔触,抒发了内心因春景而生的欣喜与希望。“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诗歌进入第三层,诗人由春景联想到古诗,情绪再度转变。“祁祁伤豳歌”化用《诗经・豳风・七月》中“采蘩祁祁”之句,结合该诗据传为周公避谗所作的背景,诗人借此暗喻自己遭受困境;“萋萋感楚吟”引用《楚辞・招隐士》“春草生兮萋萋”,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暗示自己渴望摆脱当下困局、选择归隐。“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则写出隐居生活的另一面,直言离群索居的日子容易让人感觉漫长难熬,难以安心,虽表面说的是常人对隐居的顾虑,却也隐隐透露出诗人自身面对归隐抉择时的矛盾与疑虑。“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诗的结尾,诗人以坚定的语气表明心志。“无闷”出自《周易・乾卦》,意为有德之人避世而无忧。诗人高呼坚守节操并非古人的专利,如今自己同样能做到“遁世无闷”,毅然决然地表达了归隐的决心。至此,诗歌从开篇的矛盾苦闷,经春景带来的情绪转折,最终以坚定的归隐意向收束。整首诗围绕“登池上楼”这一事件,将诗人孤高自赏的心境、仕途失意的愤懑、进退两难的苦闷等复杂情感,通过比兴、直抒、写景等手法交织呈现。写景与抒情紧密交融,春景成为诗人情绪转变的关键,既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与热爱,也暴露出其语言深奥、句式单一等不足,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的发展来纠正。

4. 作品点评

《登池上楼》以登楼观景为线索,交织着诗人谢灵运复杂深微的内心世界。全诗写景与抒情浑然交融,自然景象的流转暗合心绪起伏,虽因刻意求工而有语言深奥、对仗重复之弊,但以山水喻心境、借物态写哲思的艺术探索,实为中国诗歌从玄言向山水过渡的里程碑,其对自然美的发现与表现,深刻影响了后世诗坛的审美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谢氏家录》云:“康乐(谢灵运袭爵康乐公)每对惠连(谢惠连,灵运之从弟),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

南北朝钟嵘《诗品》卷中

#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人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尔。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之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而思苦言艰者,往往不悟。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 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宋严羽《沧浪诗话》

# 灵运自七月赴郡,至明年春已逾半载,因病起登楼而作此诗。言虬以深潜而自媚,鸿能奋飞而扬音,二者出处虽殊,亦各得其所矣。今我进希薄霄,则拙于施德,无能为用,故有愧于飞鸿。退效栖川,则不任力耕,无以自养,故有惭于潜虬也。夫进退既已若此,未免徇禄海邦,至于卧病昏昩,不觉节候之易。今乃暂得临眺,因睹春物更新,则知离索既久,而感伤怀人之情自不能已。

元末明初刘履《选读补注》

# 此诗句句佳,铿锵浏亮,合是灵运第一等诗。

元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卷一

#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造语天然,清景可画,有声有色,乃是六朝家数,与夫“青青河畔草”不同。叶少蕴但论天然,非也。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

# 谢康乐“池塘生春草”得之梦中。评诗者或以为寻常,或以为淡妙,皆就句中求之耳。“池塘生春草”,单拈此句,亦何淡妙之有!此句之根在四句之前。其云:“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乃其根也:“褰开暂窥临”下,历言所见之景,至于池塘草生,则卧疴前所未见者,其时流节换可知矣。此等处皆浅浅易晓,然其妙在章而不在句,不识读诗者何以必就句中求之也?

明黄淳耀《陶庵全集》卷二十一

# “池塘生春草”,不必苦谓佳,亦不必谓不佳。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如“清晖能娱人”之类,虽非锻炼而成,要皆真积所致。此却率然信口,故自谓奇。

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

# 虬以深潜而保真,鸿以高飞而远害。今以婴世网,故有惭虬与鸿也。薄霄,顶飞鸿。栖川,顶潜虬。……“池塘生春草”,偶然佳句,何必深求,权德舆解为王泽竭,侯将变,何句不可穿凿耶?

清沈德潜《古诗源》

# 谢灵运《登池上楼》,只似自写怀抱,然刊置别处不得,循讽再四,乃觉巧不可阶。“池塘”一联,惊心节物,乃尔清绮,惟病起即目,故千载常新。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下一篇:南北朝·薛道衡《人日思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