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虬媚幽姿":潜伏的虬龙自媚于幽隐的姿态,
# 潜虬媚幽姿: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潜虬:潜龙。虬,传说中有两角的小龙。媚:喜爱,此有自我怜惜之意。幽姿:潜隐的姿态。这里喻隐士。
"飞鸿响远音":高飞的鸿鸟传送着悠远的鸣声。
# 远音:鸿飞得高,所以鸣声可以传得很远。此喻有所作为的人。,响:发出远音,悠远的鸣声。,飞鸿:能高飞的雁、鸿鹄等大鸟。
"薄霄愧云浮":想要迫近云霄却愧对那飘浮的云朵,
# 云浮:指高飞的鸿。,愧:惭愧。,薄霄:迫近云霄。薄,迫近。
"栖川怍渊沉":栖息川中又羞于与深渊沉潜的虬龙为伍。
# 渊沉:指深潜水中的虬龙。沈,今写作“沉”,一作“沉”。,怍:内心不安,惭愧。,栖川:指深渊中的潜龙。
"进德智所拙":想要增进德业却拙于智慧才能,
# 智所拙:智力不及。拙,指不善逢迎。,进德:增进德业。《周易·乾卦·文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退耕力不任":想要退隐躬耕又体力不能胜任。
# 力不任:体力不能胜任。,退耕:退隐躬耕。
"徇禄反穷海":边远荒僻的滨海地区,指永嘉。
# 穷海:边远荒僻的滨海地区,指永嘉。,反:同“返”,一作“及”。,徇禄:追求俸禄,做官。狥,谋求。一作“徇”。
"卧疴对空林":卧病在床面对着空旷的树林。
# 空林:因秋冬季节树叶落尽,故称空林。,卧疴:卧病。
"衾枕昧节候":拥被卧床竟不知时节气候的变化,
# 衾枕昧节候:卧病衾枕之间分不清季节变化。衾:大被。昧节候:不明季节变化。昧:昏暗。
"褰开暂窥临":掀开帷帘暂且登楼眺望登临。
# 窥临:临窗眺望。,褰开:揭开帷帘,打开窗子。
"倾耳聆波澜":侧耳倾听壮阔的波澜之声,
# 聆:听。,倾耳:侧耳。
"举目眺岖嵚":举目眺望崎岖高峻的山岭。
# 岖嵚:山岭高耸险峻的样子。
"初景革绪风":初春的阳光驱散了残余的寒风,
# 初景革绪风:初春的阳光消除了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初景,初春的日光。景,同“影”。革,清除。绪风,冬日残余的寒风。
"新阳改故阴":新春的阳气改变了旧冬的阴冷。
# 新阳改故阴:新春改变了已过去的残冬。
"池塘生春草":池塘边生出了嫩绿的春草,
# 塘:堤岸。
"园柳变鸣禽":园中的柳树上变换了鸣叫的鸟群。
# 园柳变鸣禽:意思是园柳中叫唤的禽鸟种类因季节变化而不同。
"祁祁伤豳歌":“采繁祁祁”的豳歌让我伤感,
# 豳歌:豳人的诗歌。豳,古国名,在今陕西省甸邑县西。《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祁祁:众多的样子。
"萋萋感楚吟":“春草萋萋”的楚吟使我触动。
# 楚吟:指《楚辞·招隐士》,其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索居易永久":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日子长久,
# 易永久:容易觉得时间长久。,索居:离群独居。
"离群难处心":远离亲友难以安处我的心情。
# 难处心:难以安心做到。处心:安心。,群:朋友。
"持操岂独古":保持高尚节操难道只是古人才能做到,
# 持操岂独古:意思是坚持高尚节操的人难道只有古代才有吗?持操,坚持自己高尚的节操。
"无闷征在今":我今也能验证“无闷”的境界。
# 无闷征在今:意思是自己现在做到了隐居遁世而没有烦闷。无闷,《周易·乾卦·文言》:“遁世无闷。”征在今,今天从我这里可以得到验证。征,证实。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仕隐矛盾与生命感悟题材的山水言志诗,借登池上楼所见的冬去春来之景,写出了诗人在仕途失意与归隐向往间的挣扎、病中观物的孤寂以及被自然生机唤醒后的精神超越。
2. 写作手法
比兴:“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运用比兴手法,以“潜虬”潜伏深渊自媚其姿,比喻隐士安然退隐的生活状态,以“飞鸿”翱翔天际鸣声远播,喻指志士奋进高飞的人生境界。直抒胸臆:“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直抒胸臆,坦言自己欲进取却才智不足,想归隐又力有不逮的困境。“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则直白道出为求俸禄远赴荒僻之地,病中独对空林的孤苦,不加修饰地展现出仕途失意与独居异乡的苦闷。比喻:“潜虬媚幽姿”以潜伏深渊的虬龙自喻归隐之志,“飞鸿响远音”以翱翔天际的鸿雁喻指进取之心,二者形成进退对照。“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则以未能如飞鸿高飞、不及潜虬深潜为喻,直白展现自己在仕途与归隐间的两难处境。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呈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或借“虬”“鸿”作比兴,以其进退境遇反衬自身困局;或直抒胸臆倾诉异乡孤苦;或以春景为衬,烘托抑郁心绪。全诗依内容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展现诗人的情感变化与心理抉择。“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主要刻画了诗人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矛盾的处境。魏晋南朝时期,权力斗争激烈,仕途充满风险,士族文人普遍怀有进取之志,同时又向往隐逸生活。而诗人却陷入了两者皆无法实现的困境。诗人以“潜虬”与“飞鸿”起兴,“潜虬媚幽姿”描绘潜藏于深渊的虬龙,自在欣赏自身优美姿态,象征安然退隐、孤高自赏的生活;“飞鸿响远音”比喻鸿雁,鸣声远播四方,喻指奋进有为、声名远扬的境界。然而笔锋一转,“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直言自己既无法如飞鸿般翱翔天际、建功立业,也不能似潜虬般安于隐逸、独善其身,在两种理想状态间进退失据。“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此四句则将缘由进一步点明。“进德”意味着进取功业、施恩于人,对应“飞鸿”,然而诗人自叹才智不足,实则暗示自己因耿直守正而遭人陷害、难以在仕途顺遂之意;“退耕”呼应“潜虬”,诗人虽向往田园归隐生活,却“力不任”,并非真的体力不支,实则是受现实形势所迫,无法随心退隐。最终,为了俸禄,他远赴偏僻荒远之地任职,抱病卧床时,眼前唯有萧索空旷的树林,营造出压抑沉郁的氛围。“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衾枕”起,诗歌进入第二层,写诗人登楼观景。因卧病在床,对变化浑然不觉,偶然掀开帘帷起身短暂登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诗人以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对自然景色的关注与喜爱,倾听水波轻响,眺望山峦起伏,心神也随之舒缓。“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描绘初春阳光驱散残风、新季替换旧冬的景象,奠定春意盎然的基调。而“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看似平淡的描写,实则精准捕捉到初春细微而充满生机的变化:池塘边春草萌发,柳树上鸟鸣更迭。诗人久病初起,感知到这些变化,借清新自然的笔触,抒发了内心因春景而生的欣喜与希望。“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诗歌进入第三层,诗人由春景联想到古诗,情绪再度转变。“祁祁伤豳歌”化用《诗经・豳风・七月》中“采蘩祁祁”之句,结合该诗据传为周公避谗所作的背景,诗人借此暗喻自己遭受困境;“萋萋感楚吟”引用《楚辞・招隐士》“春草生兮萋萋”,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暗示自己渴望摆脱当下困局、选择归隐。“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则写出隐居生活的另一面,直言离群索居的日子容易让人感觉漫长难熬,难以安心,虽表面说的是常人对隐居的顾虑,却也隐隐透露出诗人自身面对归隐抉择时的矛盾与疑虑。“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诗的结尾,诗人以坚定的语气表明心志。“无闷”出自《周易・乾卦》,意为有德之人避世而无忧。诗人高呼坚守节操并非古人的专利,如今自己同样能做到“遁世无闷”,毅然决然地表达了归隐的决心。至此,诗歌从开篇的矛盾苦闷,经春景带来的情绪转折,最终以坚定的归隐意向收束。整首诗围绕“登池上楼”这一事件,将诗人孤高自赏的心境、仕途失意的愤懑、进退两难的苦闷等复杂情感,通过比兴、直抒、写景等手法交织呈现。写景与抒情紧密交融,春景成为诗人情绪转变的关键,既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与热爱,也暴露出其语言深奥、句式单一等不足,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的发展来纠正。
4. 作品点评
《登池上楼》以登楼观景为线索,交织着诗人谢灵运复杂深微的内心世界。全诗写景与抒情浑然交融,自然景象的流转暗合心绪起伏,虽因刻意求工而有语言深奥、对仗重复之弊,但以山水喻心境、借物态写哲思的艺术探索,实为中国诗歌从玄言向山水过渡的里程碑,其对自然美的发现与表现,深刻影响了后世诗坛的审美走向。
# 《谢氏家录》云:“康乐(谢灵运袭爵康乐公)每对惠连(谢惠连,灵运之从弟),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
南北朝钟嵘《诗品》卷中
#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人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尔。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之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而思苦言艰者,往往不悟。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 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宋严羽《沧浪诗话》
# 灵运自七月赴郡,至明年春已逾半载,因病起登楼而作此诗。言虬以深潜而自媚,鸿能奋飞而扬音,二者出处虽殊,亦各得其所矣。今我进希薄霄,则拙于施德,无能为用,故有愧于飞鸿。退效栖川,则不任力耕,无以自养,故有惭于潜虬也。夫进退既已若此,未免徇禄海邦,至于卧病昏昩,不觉节候之易。今乃暂得临眺,因睹春物更新,则知离索既久,而感伤怀人之情自不能已。
元末明初刘履《选读补注》
# 此诗句句佳,铿锵浏亮,合是灵运第一等诗。
元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卷一
#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造语天然,清景可画,有声有色,乃是六朝家数,与夫“青青河畔草”不同。叶少蕴但论天然,非也。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
# 谢康乐“池塘生春草”得之梦中。评诗者或以为寻常,或以为淡妙,皆就句中求之耳。“池塘生春草”,单拈此句,亦何淡妙之有!此句之根在四句之前。其云:“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乃其根也:“褰开暂窥临”下,历言所见之景,至于池塘草生,则卧疴前所未见者,其时流节换可知矣。此等处皆浅浅易晓,然其妙在章而不在句,不识读诗者何以必就句中求之也?
明黄淳耀《陶庵全集》卷二十一
# “池塘生春草”,不必苦谓佳,亦不必谓不佳。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如“清晖能娱人”之类,虽非锻炼而成,要皆真积所致。此却率然信口,故自谓奇。
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二
# 虬以深潜而保真,鸿以高飞而远害。今以婴世网,故有惭虬与鸿也。薄霄,顶飞鸿。栖川,顶潜虬。……“池塘生春草”,偶然佳句,何必深求,权德舆解为王泽竭,侯将变,何句不可穿凿耶?
清沈德潜《古诗源》
# 谢灵运《登池上楼》,只似自写怀抱,然刊置别处不得,循讽再四,乃觉巧不可阶。“池塘”一联,惊心节物,乃尔清绮,惟病起即目,故千载常新。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下一篇:南北朝·薛道衡《人日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