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èn

朝代:南北朝作者:江淹浏览量:2
shì
wàng
píng
yuán
màn
cǎo
yíng
gǒng
liǎn
hún
rén
shēng
dào
tiān
dào
nìng
lùn
shì
běn
hèn
rén
xīn
jīng
zhí
niàn
zhě
hèn
ér
zhì
qín
àn
jiàn
zhū
hóu
西
chí
xuē
píng
tiān
xià
tóng
wén
gòng
guī
huà
shān
wéi
chéng
yuān
wéi
chí
xióng
wèi
fāng
jià
yuán
tuó
wéi
liáng
xún
hǎi
yòu
sòng
dàn
hún
duàn
gōng
chē
wǎn
chū
ruò
nǎi
zhào
wáng
qiān
fáng
líng
xīn
dòng
mèi
dàn
shén
xīng
bié
yàn
měi
sàng
jīn
shèng
zhì
jiǔ
yǐn
bēi
lái
tián
yīng
qiān
qiū
wàn
suì
wéi
yuàn
nán
shèng
zhì
jūn
xiáng
běi
míng
shēn
yuān
jiàn
zhù
diào
yǐng
cán
hún
qíng
wǎng
shàng
jùn
xīn
liú
yàn
mén
liè
shū
shì
huán
hàn
ēn
zhāo
zhì
shǒu
yán
ruò
míng
fēi
shí
yǎng
tiān
tài
tái
shāo
yuǎn
guān
shān
yáo
fēng
bái
西
lǒng
yàn
shǎo
fēi
dài
yún
guǎ
wàng
jūn
wáng
zhōng
jué
zhì
nǎi
jìng
tōng
jiàn
guī
tián
guān
què
sǎo
mén
shì
zuǒ
duì
rén
nòng
zhì
tuō
lüè
gōng
qīng
diē
dàng
wén
shǐ
zhì
cháng
huái
怀
zhōng
sàn
xià
shén
yáng
zhuó
láo
yǐn
qín
chén
zhāng
qiū
xiāo
suǒ
yún
guāng
qīng
xiá
zhī
xiū
zhī
yáng
huò
yǒu
chén
wēi
niè
zhuì
xīn
qiān
hǎi
shàng
liú
shù
lǒng
yīn
rén
dàn
wén
bēi
fēng
xuè
xià
zhān
jīn
hán
suān
tàn
xiāo
luò
yān
chén
ruò
nǎi
dié
chē
tún
guǐ
huáng
chén
chuī
yān
duàn
huǒ
jué
quán
zāi
chūn
cǎo
qiū
fēng
jīng
qiū
fēng
chūn
cǎo
shēng
luó
chí
guǎn
jìn
qín
miè
qiū
lǒng
píng
jiē
yǒu
yǐn
hèn
ér
tūn
shēng

译文

试着眺望平原,只见蔓草缠绕着尸骨,高大的树木聚集着亡魂。人生到了这般境地,天道又能怎样呢?我本就是个满怀遗憾的人,看到这些不禁心惊难抑。回想古往今来,多少人都含恨而终。就拿秦始皇来说,他曾按剑而立,诸侯纷纷向西奔逃。他平定天下,统一文字与制度,以华山为城墙,以紫渊为护城河。宏大的基业已然奠定,武力却还未耗尽。他正打算用巨龟大鳖架桥(渡海),巡游到海边看日落。可转眼间,他的魂魄便已消散,帝王的车驾也只在黄昏时出现。再看赵王被俘后,被迁徙到房陵。每到黄昏便心神不宁,清晨也难以平静。他与艳丽的姬妾、美丽的女子分别,失去了金饰的车驾和玉饰的车马。想要设酒痛饮,悲愁却填满胸膛。千秋万代过去,这怨恨依然难以消解。至于李陵投降匈奴,名声受辱、自身蒙冤。他拔剑击打柱子,对着自己的影子羞愧神伤。心里牵挂着上郡,思绪留在雁门。他撕帛写信,立誓要报答汉朝的恩德。可清晨的露水突然降临,临别的时候即便紧握双手,又能说些什么呢?王昭君离开汉宫时,仰望天空长叹。离皇宫越来越远,关隘与山峦连绵无尽。忽然狂风大作,太阳向西隐没。陇地的雁群很少飞翔,代地的云色一片暗淡。她望着君王的方向,不知何时能再见?最终只能在异国他乡,孤独地埋没于此。冯衍被权贵排挤,罢官回到家乡。他闭门谢客,堵塞门户不再出仕。在家中面对妻子,逗弄幼小的孩子。他抛开对公卿的追逐,在诗文中放纵情怀。可最终抱憾而死,心中的遗憾永远无法消散。还有嵇康下狱时,神情激愤昂扬。傍晚饮着浊酒,清晨弹起素琴。秋日里一片萧瑟,浮云也失去了光彩。他心中怀着如青霞般高洁的志向,却在漫长的黑夜中再未等到光明。那些孤苦的臣子,失势的皇子,被流放到海边,充军到陇山之南的人,他们耳边只有悲风呼啸,鲜血浸湿了衣襟。也只能含着辛酸叹息,最终在岁月流逝中默默消亡。再看那车马重叠,车轮密集的场景,黄尘遮蔽大地,歌声乐声四处响起。可如今,这一切都已烟火断绝,尸骨深埋地下。罢了!春草到了黄昏会因秋风惊颤,秋风停歇后春草又会生长。华美的丝绸终将用尽,池馆也会荒废,琴瑟之声消失,坟丘与土岗终将平展。自古以来人都会死,但没有谁不是抱憾含恨、无声而终。

逐句剖析

"试望平原":试着眺望平原,

"蔓草萦骨":只见蔓草缠绕着尸骨,

# 骨:白骨,这里作坟茔解。,蔓草:爬藤的野草。

"拱木敛魂":高大的树木聚集着亡魂。

# 敛魂:指坟墓是收容魂魄之所。,拱木:坟墓上的树木,此处代指坟墓,春秋时期,秦穆公派军队偷袭郑国,谋士蹇叔不同意,出兵之日,蹇叔哭师,秦穆公派人对他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人生到此":人生到了这般境地,

# 人生到此:指到死期。

"天道宁论":天道又能怎样呢?

# 天道宁论:意谓还议论什么天道。

"于是仆本恨人":我本就是个满怀遗憾的人,

# 恨人:失意抱恨之人。,仆:作者自称的谦词。

"心惊不已":看到这些不禁心惊难抑。

"直念古者":回想古往今来,

# 直:特,但。

"伏恨而死":多少人都含恨而终。

# 伏恨:怀恨,含恨。

"至如秦帝按剑":就拿秦始皇来说,他曾按剑而立,

# 按剑:用手扶着剑把,这里说秦皇虎视眈眈,以武力震慑天下。,秦帝:秦始皇赢政。

"诸侯西驰":诸侯纷纷向西奔逃。

# 西驰:指为秦所俘虏,西入咸阳。战国时,诸侯六国在东部,秦国在西部,故曰西驰。

"削平天下":他平定天下,

"同文共规":统一文字与制度,

# 共规:统一法规。,同文:统一文字。

"华山为城":以华山为城墙,

"紫渊为池":以紫渊为护城河。

# 紫渊为池:用紫渊作为护城河,在长安北有紫泽。

"雄图既溢":宏大的基业已然奠定,

# 溢:满足之意。

"武力未毕":武力却还未耗尽。

"方架鼋鼍以为梁":他正打算用巨龟大鳖架桥(渡海),

# 鼋鼍:均为我国特产动物。鼋,大鳖,俗称癞头鼋;鼍,扬子鳄,分布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架:一作“驾”。,方:将。

"巡海右以送日":巡游到海边看日落。

# 送日:观看落日。以上指秦始皇至各地视察。,海右:临近黄海、东海的地区。因位海之右(西),故称海右。,巡:巡幸。

"一旦魂断":可转眼间,他的魂魄便已消散,

# 一旦:某天。

"宫车晚出":帝王的车驾也只在黄昏时出现。

# 晚出:出来迟。古时讳言帝王死,说成“宫车晚出”。,宫车:皇帝乘坐的车。

"若乃赵王既虏":再看赵王被俘后,

# 赵王既虏:指赵幽缪王迁,秦王政十九年被秦将王翦虏获。

"迁于房陵":被迁徙到房陵。

# 迁于房陵:《淮南子》:秦始皇灭赵,迁赵王于房陵(今湖北房县),赵王思故乡,作《山木之呕》,闻者莫不流涕。

"薄暮心动":每到黄昏便心神不宁,

# 心动:心里触动。,薄暮:傍晚。

"昧旦神兴":清晨也难以平静。

# 神兴:与上句“心动”,均指因忧愤相积,造成精神上的震动。,昧旦:黎明。

"别艳姬与美女":他与艳丽的姬妾、美丽的女子分别,

"丧金舆及玉乘":失去了金饰的车驾和玉饰的车马。

# 金舆:指华丽的车辇。

"置酒欲饮":想要设酒痛饮,

"悲来填膺":悲愁却填满胸膛。

"千秋万岁":千秋万代过去,

"为怨难胜":这怨恨依然难以消解。

# 难胜:难以承受。,怨:恨。

"至如李君降北":至于李陵投降匈奴,

# 李君:即李陵,李广之孙,曾率步兵五千出居延击匈奴,战败投降。

"名辱身冤":名声受辱、自身蒙冤。

# 名辱身冤:名声辱没,自身受冤。

"拔剑击柱":他拔剑击打柱子,

"吊影惭魂":对着自己的影子羞愧神伤。

# 惭魂:内心羞愧的意思。,吊影:形影相吊,形容孤独至极。

"情往上郡":心里牵挂着上郡,

# 情往上郡:言李陵人虽降北,然常心存故国。上郡,地名,今陕西榆林东南。

"心留雁门":思绪留在雁门。

# 雁门:郡名,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上郡、雁门汉时均为中国北部边陲。

"裂帛系书":他撕帛写信,

# 裂帛系书:用帛写书,系于归雁之足。

"誓还汉恩":立誓要报答汉朝的恩德。

# 誓还汉恩:决心报答汉朝的恩德。

"朝露溘至":可清晨的露水突然降临,

# 溘至:忽然而至,喻短暂。,朝露:喻人生。

"握手何言":临别的时候即便紧握双手,又能说些什么呢?

# 握手:指苏武获释还汉,李陵涕泣沾衿以相送。

"若夫明妃去时":王昭君离开汉宫时,

# 去时:指出嫁匈奴时。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和亲,昭君自请出嫁匈奴。,明妃:即王昭君。

"仰天太息":仰望天空长叹。

"紫台稍远":离皇宫越来越远,

# 紫台:紫宫,指汉朝皇宫。

"关山无极":关隘与山峦连绵无尽。

# 无极:没有穷尽。

"摇风忽起":忽然狂风大作,

# 摇风:疾风。

"白日西匿":太阳向西隐没。

# 匿:隐没,指日落。

"陇雁少飞":陇地的雁群很少飞翔,

# 少飞:指很少看到大雁。,陇雁:指北方的大雁。

"代云寡色":代地的云色一片暗淡。

# 代:在今河北蔚县一带。

"望君王兮何期":她望着君王的方向,不知何时能再见?

"终芜绝兮异域":最终只能在异国他乡,孤独地埋没于此。

# 芜绝:埋没、弃绝,指死亡。

"至乃敬通见抵":冯衍被权贵排挤,

# 见抵:被拒而不用。,敬通:冯衍,字敬通,东汉光武帝时官至司隶从事,因与外戚交往而免官,罢归故里,明帝时复受谗毁,潦倒而卒。

"罢归田里":罢官回到家乡。

"闭关却扫":他闭门谢客,

# 却扫:停止洒扫,指谢客。古有扫径迎客的礼节。,闭关:锁闭大门。

"塞门不仕":堵塞门户不再出仕。

"左对孺人":在家中面对妻子,

# 孺人:指妻子。

"顾弄稚子":逗弄幼小的孩子。

"脱略公卿":他抛开对公卿的追逐,

# 公卿:原指三公九卿,文中指仕途功名。,脱略:不以为意的意思。

"跌宕文史":在诗文中放纵情怀。

# 文史:文章与史籍。,跌宕:这里是纵情放逸的意思。

"赍志没地":可最终抱憾而死,

# 赍志没地:怀抱大志,无由实现而死。

"长怀无已":心中的遗憾永远无法消散。

"及夫中散下狱":还有嵇康下狱时,

# 中散:指嵇康,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神气激扬":神情激愤昂扬。

# 激扬:激昂。,神气:指神情气概。

"浊醪夕引":傍晚饮着浊酒,

# 引:指举杯。,浊醪:浑酒。

"素琴晨张":清晨弹起素琴。

# 张:上弦,这里作弹奏讲。,素琴:不加雕饰之琴。

"秋日萧索":秋日里一片萧瑟,

"浮云无光":浮云也失去了光彩。

"郁青霞之奇意":他心中怀着如青霞般高洁的志向,

# 青霞:喻志向高远。

"入修夜之不旸":却在漫长的黑夜中再未等到光明。

# 旸:明亮。,修夜:长夜。喻人死后所处阴间。

"或有孤臣危涕":那些孤苦的臣子,

# 危涕:流涕,即流泪。,孤臣:指远离君王的臣子。

"孽子坠心":失势的皇子,

# 坠心:恐惧、担心的意思。本当说“坠涕”“危心”,这里用互文,以加强表现力。,孽子:庶子。

"迁客海上":被流放到海边,

# 迁客:被流放的人。

"流戍陇阴":充军到陇山之南的人,

# 陇阴:陇山(今陕西、甘肃交界处)西。,流戍: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去防守。

"此人但闻悲风汩起":他们耳边只有悲风呼啸,

# 汩:迅疾貌。,悲风:凄厉的风。,此人:指上文的“迁客”与“流戍”之人。

"血下沾衿":鲜血浸湿了衣襟。

"亦复含酸茹叹":也只能含着辛酸叹息,

# 含酸茹叹:义同含辛茹苦。

"销落湮沉":最终在岁月流逝中默默消亡。

# 湮沉:埋没,沉没。,销:通“消”。

"若乃骑叠迹":再看那车马重叠,

# 骑叠迹:骑兵的马蹄印迹相互重叠。

"车屯轨":车轮密集的场景,

# 车屯轨:战车的轨迹重叠屯集,此处指战场。

"黄尘匝地":黄尘遮蔽大地,

# 匝地:满地、遍地。

"歌吹四起":歌声乐声四处响起。

"无不烟断火绝":可如今,这一切都已烟火断绝,

# 烟断火绝:即烟火断绝,喻人死。

"闭骨泉里":尸骨深埋地下。

# 泉里:谓黄泉之下。,闭骨:掩埋尸骨的意思。

"已矣哉":罢了!

"春草暮兮秋风惊":春草到了黄昏会因秋风惊颤,

# 暮:这里作枯竭解。

"秋风罢兮春草生":秋风停歇后春草又会生长。

"绮罗毕兮池馆尽":华美的丝绸终将用尽,池馆也会荒废,

# 毕:结束。,绮罗:均为丝织品,可指华贵衣服。

"琴瑟灭兮丘垄平":琴瑟之声消失,坟丘与土岗终将平展。

# 丘垄平:指坟墓颓毁。,琴瑟:均为弦乐器。

"自古皆有死":自古以来人都会死,

"莫不饮恨而吞声":但没有谁不是抱憾含恨、无声而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恨赋》是南朝文学家江淹创作的一篇骈赋,以“恨”为核心主题,通过秦始皇、赵王迁、李陵、王昭君等六位历史人物的不同遗恨,展现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感。全篇语言清新凝练,情感深沉哀婉,既有对帝王霸业的感慨,也有对才士失意的同情,最终归结为“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的普遍人生悲剧。赋作开篇以“蔓草萦骨,拱木敛魂”的萧瑟景象引出主题,奠定苍凉基调。随后分述六人:秦始皇雄图未竟而魂断西巡,赵王迁亡国辱身悲愤难抑,李陵兵败投降愧对家国,王昭君远嫁异域相思成疾,冯衍怀才不遇终老田园,嵇康蒙冤入狱抱恨而终。作者运用排比、对比手法,将历史人物的遗憾凝练为典型意象,如“裂帛系书”化用苏武典故暗喻李陵的忠贞,“紫台稍远”以景物烘托昭君的孤寂,语言兼具画面感与哲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文学家

江淹(444~505),南朝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县)人。早年孤贫好学,在仕途上不甚得志,历仕宋、齐、梁三代。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其诗幽深奇丽、长于拟古,以《杂体诗三十首》最为知名。赋以《恨赋》《别赋》较有名,文辞精美,情调悲凉凄婉。晚节才思减退,相传梦一丈夫向之索还五色笔,时称“江郎才尽”。今存《江文通集》辑本。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魏晋南北朝之际,天下战火频仍,门阀制度森若壁垒,寒门才士的生存境遇尤为艰难。江淹便生长于这样的时代夹缝中——他出身寒微,早年仕途屡遭困厄,恰如无根之萍,在时代的惊涛中飘摇难安。据《南史·江淹传》载,宋建平王刘景素素好延揽士人,江淹时随其于南兖州任上。彼时南兖州治所正设于广陵(今扬州),风华虽盛,却暗藏风波。泰始二年(466年),广陵令郭彦文因罪被免,其供词竟牵连江淹,诬称其收受郭氏贿赂。江淹蒙冤下狱,却在狱中写下血泪陈词,痛陈清白。刘景素览信后,当日便将他开释。然祸事未已,后刘景素密谋举事,江淹屡次进谏劝阻,皆不为所纳,反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令。从狱中蒙冤到直言见斥,从幕府近臣到贬谪远官,江淹的仕途如坠寒潭,满腔抱负尽付东流。这种壮志难酬的郁愤、怀才不遇的悲慨,在他胸中翻涌沉淀,终化作笔底惊雷。当他提笔写下《恨赋》时,那些狱中的寒夜、贬谪的孤途、被诬的屈辱,皆化作纸上苍凉——这哪里是一篇赋?分明是一个寒门士子在时代洪流中,对命运不公最痛切的叩问,对人生缺憾最深沉的咏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历史人物故事​​为题材的一篇​​骈赋,借历史人物之“恨”,抒写人生无常、理想破灭之悲,既是对个体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时代困境的隐喻。其艺术成就与思想深度,使其成为南朝抒情赋的典范之作。

2. 写作手法

用典:“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追求长生的记载,但江淹通过“驾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的夸张描写,强化其雄图未竟的悲怆。

3. 分段赏析

文章开篇即以苍凉笔触勾勒出一幅幽冥图景:"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当作者凝视这片荒烟蔓草的平原,但见衰藤缠绕着森森白骨,古木的浓荫下似有万千魂灵在低徊。这惊心动魄的意象瞬间点燃了胸臆间的块垒,引向对古往今来饮恨者的追思——开篇七字,已为全文铺就沉郁悲怆的底色。若将全赋比作一曲悲怆的交响,第二至九段便进入了最激越的华彩乐章。这一部分以六个历史坐标式的人物为经,以"恨"的万千形态为纬,织就了一幅跨越时空的生命悲歌图。作者择取的样本极具典型性:既有改写历史进程的帝王将相,亦有困厄于命运的文人骚客;既有站在权力巅峰的征服者,亦有沦为政治弃儿的失意者,共同构成"恨"的立体光谱。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出场者,其"恨"是未竟的雄图。这位以铁血之师扫平六合的帝王,曾以"书同文、车同轨"的雄才建立起空前伟业,更怀"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的宏愿,试图将帝国的疆域拓展至天地尽头。然而"一旦魂断"的猝然结局,让所有未竟的蓝图都化作南柯一梦——权力巅峰的跌落,恰似他修建的万里长城,纵然绵延万里,终是留不住生命的刹那。赵王迁的"恨"是亡国之痛的具象化。当这位末代赵王沦为阶下囚,被押解至房陵的深山,往昔侍侧的佳丽星散,曾经煊赫的车驾蒙尘,连置酒对月的雅趣都成了奢侈。史载他"常夜饮帐中,有女子歌曰:'中山有女娇且美,赵王得之石氏母。'赵王怜其意,乃厚给之。"可再多的金帛酒馔,也抚不平"千秋万岁恨,谁似九泉人"的锥心之痛——国破家亡的创伤,早已刻入骨髓。李陵的"恨"是忠奸难辨的千古奇冤。这位名将之后兵败降胡,虽"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却始终"欲一效范蠡、曹沫",却终因"汉昭帝崩,昌邑王立,霍光与卫青谋,欲迎立之"的政治变局,终其生再无归汉之机。他在匈奴"居处饮食,与士卒同",却"握手何言"——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千言万语,终成咽在喉头的悲叹。王昭君的"恨"是离乡别井的血泪长歌。当这位"丰容靓饰,光明汉宫"的美人告别长安,"单于自迎,跪拜接之"的荣耀背后,是"征车辚辚,边草萋萋"的漫长苦旅。她望断南飞雁,行过阴山隘,见"胡地多白草,风霜割面",终于明白"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的誓言,终究抵不过"望君王兮何期"的长恨。塞外的风沙可以掩埋青冢,却掩不住那声穿越千年的叹息。冯衍的"恨"是怀才不遇的精神困局。这位东汉名士因"坐发妻谴"被罢官归田,从此"左对孺人,顾弄稚子",看似闲适的生活下,是"轻慢公卿,不与交通"的孤傲。他著《显志赋》以明志,却在"久栖迟于小官"的抑郁中,将满腹经纶化作"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的独酌——不是不愿有所为,而是乱世容不下他的清醒。嵇康的"恨"是风骨与世俗的激烈碰撞。这位"龙章凤姿"的竹林领袖,在司马氏的屠刀下仍"顾视日影,索琴弹之",以《广陵散》的绝响对抗整个时代的污浊。他"浊酒一杯,素琴一张"的清寂,恰是对"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最后坚守。当他在东市引颈就戮时,那曲未弹完的琴音,便成了"世道难容"的最悲怆注脚。在铺陈完这六幅鲜活的生命图景后,作者的笔触从个体命运的微观切片转向时代洪流的宏观俯瞰。"孤臣""孽子""迁客"的群像次第登场,他们的故事或如流星划过夜空,或似秋叶飘落尘土,最终都湮没在历史的褶皱里。江淹以"人生到此,天道宁论"的诘问,将所有的"恨"收束为同一个母题: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草民寒士,无论功成名就还是潦倒终身,终逃不过"饮恨吞声"的生命宿命——这不是消极的虚无,而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在时代的巨轮下,个体的悲欢离合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浪花,而"恨"作为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却在时光长河中沉淀为永恒的诗章。

4. 作品点评

《恨赋》读来总觉郁懑难纾,实为动荡时世中人生无常的深切映照,亦浸透着江淹对生命的消极哲思。其文虽篇幅有限,却条理如经纬分明,文辞似珠玉生光,更以景语写情语,熔铸成浑然无间的艺术境界。尤为特别的是,作者并未对古人古事作浓缩提炼,反作铺陈演绎——以清词丽句细细描摹历史烟云里的遗恨,或借前代兴衰寄寓怀古之幽思,或因人事代谢宣泄胸臆之块垒,由此形成了有别于常规骈文的鲜明特质:既充分展现赋体在空间铺陈上的独特优势,又以情感脉络贯穿始终,使全文如珠链贯玉,气脉贯通。至于文中藻饰,更见匠心:或浓墨重彩渲染悲怆,或轻笔点染传递幽咽,皆恰如其分;诵读之际,但觉声韵琅琅,既有痛快淋漓的宣泄之畅,更具纵横排宕的雄健之势,堪称赋体抒情传统的典范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若悲惋凄怆之态,当于《恨赋》见之。

宋楼昉《崇古文诀》

# 昔江文通为《恨赋》,备尽古今之情致。

宋喻良能《喜赋》序

# 尝读江文通《恨赋》,而莫喻其意。夫文通之恨尠矣,奚以赋为?予读之则戚戚然,若有创于其心者。

明叶良佩《吊古赋》序

# 昔江文通作《恨赋》,凄恻动人。但如秦帝穷奢极欲,沙丘告终,无所恨;李陵降北,生堕家声,亦无足恨也。惟是古今治少乱多,覆辙相迹,余推其恨而广之,非独吊古生怆,亦以志鉴诫之意尔。

清魏裔介《广恨赋》

# 锦瑟年华西逝波,寻思往事奈君何。若为乞得江郎笔,应较文通恨赋多。

清王士祯《渔洋精华录集注》

# 文通之赋(指《恨赋》),自为杰作绝思。若必拘限声调,以为异于屈、宋,何以异于三百篇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不如《别赋》远甚。其赋别也,分别门类,摹其情与事,而不实指其人,故言简而该,味深而永。《恨赋》何不自循其例也?古来恨事如勾践忘文种之功、夫差拒伍胥之谏、荆轲不逞志于秦王、范增竟见疑于项羽,此皆恨之大者,概置勿论,乃取秦王、赵王辈廖寥数人,了此恨字,挂漏之讥,固难免矣。

清陶元藻《书江淹恨赋后》

# 通篇奇峭有韵,语法俱自千锤百炼中来,然却无痕迹。至分段叙事,慷慨激昂,读之英雄雪涕。

清许梿《六朝文絜》

# 江郎恨、别两赋并称。写恨如蚕死蜡灰,无还境矣。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

# 《别赋》乃《恨赋》之附庸而蔚为大国者,而他赋之于《恨赋》,不啻众星之拱北辰也。

近代钱钟书《管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谢朓《王孙游》

下一篇:南北朝·阴铿《雪里梅花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