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望平原":试着眺望平原,
"蔓草萦骨":只见蔓草缠绕着尸骨,
# 骨:白骨,这里作坟茔解。,蔓草:爬藤的野草。
"拱木敛魂":高大的树木聚集着亡魂。
# 敛魂:指坟墓是收容魂魄之所。,拱木:坟墓上的树木,此处代指坟墓,春秋时期,秦穆公派军队偷袭郑国,谋士蹇叔不同意,出兵之日,蹇叔哭师,秦穆公派人对他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人生到此":人生到了这般境地,
# 人生到此:指到死期。
"天道宁论":天道又能怎样呢?
# 天道宁论:意谓还议论什么天道。
"于是仆本恨人":我本就是个满怀遗憾的人,
# 恨人:失意抱恨之人。,仆:作者自称的谦词。
"心惊不已":看到这些不禁心惊难抑。
"直念古者":回想古往今来,
# 直:特,但。
"伏恨而死":多少人都含恨而终。
# 伏恨:怀恨,含恨。
"至如秦帝按剑":就拿秦始皇来说,他曾按剑而立,
# 按剑:用手扶着剑把,这里说秦皇虎视眈眈,以武力震慑天下。,秦帝:秦始皇赢政。
"诸侯西驰":诸侯纷纷向西奔逃。
# 西驰:指为秦所俘虏,西入咸阳。战国时,诸侯六国在东部,秦国在西部,故曰西驰。
"削平天下":他平定天下,
"同文共规":统一文字与制度,
# 共规:统一法规。,同文:统一文字。
"华山为城":以华山为城墙,
"紫渊为池":以紫渊为护城河。
# 紫渊为池:用紫渊作为护城河,在长安北有紫泽。
"雄图既溢":宏大的基业已然奠定,
# 溢:满足之意。
"武力未毕":武力却还未耗尽。
"方架鼋鼍以为梁":他正打算用巨龟大鳖架桥(渡海),
# 鼋鼍:均为我国特产动物。鼋,大鳖,俗称癞头鼋;鼍,扬子鳄,分布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架:一作“驾”。,方:将。
"巡海右以送日":巡游到海边看日落。
# 送日:观看落日。以上指秦始皇至各地视察。,海右:临近黄海、东海的地区。因位海之右(西),故称海右。,巡:巡幸。
"一旦魂断":可转眼间,他的魂魄便已消散,
# 一旦:某天。
"宫车晚出":帝王的车驾也只在黄昏时出现。
# 晚出:出来迟。古时讳言帝王死,说成“宫车晚出”。,宫车:皇帝乘坐的车。
"若乃赵王既虏":再看赵王被俘后,
# 赵王既虏:指赵幽缪王迁,秦王政十九年被秦将王翦虏获。
"迁于房陵":被迁徙到房陵。
# 迁于房陵:《淮南子》:秦始皇灭赵,迁赵王于房陵(今湖北房县),赵王思故乡,作《山木之呕》,闻者莫不流涕。
"薄暮心动":每到黄昏便心神不宁,
# 心动:心里触动。,薄暮:傍晚。
"昧旦神兴":清晨也难以平静。
# 神兴:与上句“心动”,均指因忧愤相积,造成精神上的震动。,昧旦:黎明。
"别艳姬与美女":他与艳丽的姬妾、美丽的女子分别,
"丧金舆及玉乘":失去了金饰的车驾和玉饰的车马。
# 金舆:指华丽的车辇。
"置酒欲饮":想要设酒痛饮,
"悲来填膺":悲愁却填满胸膛。
"千秋万岁":千秋万代过去,
"为怨难胜":这怨恨依然难以消解。
# 难胜:难以承受。,怨:恨。
"至如李君降北":至于李陵投降匈奴,
# 李君:即李陵,李广之孙,曾率步兵五千出居延击匈奴,战败投降。
"名辱身冤":名声受辱、自身蒙冤。
# 名辱身冤:名声辱没,自身受冤。
"拔剑击柱":他拔剑击打柱子,
"吊影惭魂":对着自己的影子羞愧神伤。
# 惭魂:内心羞愧的意思。,吊影:形影相吊,形容孤独至极。
"情往上郡":心里牵挂着上郡,
# 情往上郡:言李陵人虽降北,然常心存故国。上郡,地名,今陕西榆林东南。
"心留雁门":思绪留在雁门。
# 雁门:郡名,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上郡、雁门汉时均为中国北部边陲。
"裂帛系书":他撕帛写信,
# 裂帛系书:用帛写书,系于归雁之足。
"誓还汉恩":立誓要报答汉朝的恩德。
# 誓还汉恩:决心报答汉朝的恩德。
"朝露溘至":可清晨的露水突然降临,
# 溘至:忽然而至,喻短暂。,朝露:喻人生。
"握手何言":临别的时候即便紧握双手,又能说些什么呢?
# 握手:指苏武获释还汉,李陵涕泣沾衿以相送。
"若夫明妃去时":王昭君离开汉宫时,
# 去时:指出嫁匈奴时。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和亲,昭君自请出嫁匈奴。,明妃:即王昭君。
"仰天太息":仰望天空长叹。
"紫台稍远":离皇宫越来越远,
# 紫台:紫宫,指汉朝皇宫。
"关山无极":关隘与山峦连绵无尽。
# 无极:没有穷尽。
"摇风忽起":忽然狂风大作,
# 摇风:疾风。
"白日西匿":太阳向西隐没。
# 匿:隐没,指日落。
"陇雁少飞":陇地的雁群很少飞翔,
# 少飞:指很少看到大雁。,陇雁:指北方的大雁。
"代云寡色":代地的云色一片暗淡。
# 代:在今河北蔚县一带。
"望君王兮何期":她望着君王的方向,不知何时能再见?
"终芜绝兮异域":最终只能在异国他乡,孤独地埋没于此。
# 芜绝:埋没、弃绝,指死亡。
"至乃敬通见抵":冯衍被权贵排挤,
# 见抵:被拒而不用。,敬通:冯衍,字敬通,东汉光武帝时官至司隶从事,因与外戚交往而免官,罢归故里,明帝时复受谗毁,潦倒而卒。
"罢归田里":罢官回到家乡。
"闭关却扫":他闭门谢客,
# 却扫:停止洒扫,指谢客。古有扫径迎客的礼节。,闭关:锁闭大门。
"塞门不仕":堵塞门户不再出仕。
"左对孺人":在家中面对妻子,
# 孺人:指妻子。
"顾弄稚子":逗弄幼小的孩子。
"脱略公卿":他抛开对公卿的追逐,
# 公卿:原指三公九卿,文中指仕途功名。,脱略:不以为意的意思。
"跌宕文史":在诗文中放纵情怀。
# 文史:文章与史籍。,跌宕:这里是纵情放逸的意思。
"赍志没地":可最终抱憾而死,
# 赍志没地:怀抱大志,无由实现而死。
"长怀无已":心中的遗憾永远无法消散。
"及夫中散下狱":还有嵇康下狱时,
# 中散:指嵇康,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神气激扬":神情激愤昂扬。
# 激扬:激昂。,神气:指神情气概。
"浊醪夕引":傍晚饮着浊酒,
# 引:指举杯。,浊醪:浑酒。
"素琴晨张":清晨弹起素琴。
# 张:上弦,这里作弹奏讲。,素琴:不加雕饰之琴。
"秋日萧索":秋日里一片萧瑟,
"浮云无光":浮云也失去了光彩。
"郁青霞之奇意":他心中怀着如青霞般高洁的志向,
# 青霞:喻志向高远。
"入修夜之不旸":却在漫长的黑夜中再未等到光明。
# 旸:明亮。,修夜:长夜。喻人死后所处阴间。
"或有孤臣危涕":那些孤苦的臣子,
# 危涕:流涕,即流泪。,孤臣:指远离君王的臣子。
"孽子坠心":失势的皇子,
# 坠心:恐惧、担心的意思。本当说“坠涕”“危心”,这里用互文,以加强表现力。,孽子:庶子。
"迁客海上":被流放到海边,
# 迁客:被流放的人。
"流戍陇阴":充军到陇山之南的人,
# 陇阴:陇山(今陕西、甘肃交界处)西。,流戍: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去防守。
"此人但闻悲风汩起":他们耳边只有悲风呼啸,
# 汩:迅疾貌。,悲风:凄厉的风。,此人:指上文的“迁客”与“流戍”之人。
"血下沾衿":鲜血浸湿了衣襟。
"亦复含酸茹叹":也只能含着辛酸叹息,
# 含酸茹叹:义同含辛茹苦。
"销落湮沉":最终在岁月流逝中默默消亡。
# 湮沉:埋没,沉没。,销:通“消”。
"若乃骑叠迹":再看那车马重叠,
# 骑叠迹:骑兵的马蹄印迹相互重叠。
"车屯轨":车轮密集的场景,
# 车屯轨:战车的轨迹重叠屯集,此处指战场。
"黄尘匝地":黄尘遮蔽大地,
# 匝地:满地、遍地。
"歌吹四起":歌声乐声四处响起。
"无不烟断火绝":可如今,这一切都已烟火断绝,
# 烟断火绝:即烟火断绝,喻人死。
"闭骨泉里":尸骨深埋地下。
# 泉里:谓黄泉之下。,闭骨:掩埋尸骨的意思。
"已矣哉":罢了!
"春草暮兮秋风惊":春草到了黄昏会因秋风惊颤,
# 暮:这里作枯竭解。
"秋风罢兮春草生":秋风停歇后春草又会生长。
"绮罗毕兮池馆尽":华美的丝绸终将用尽,池馆也会荒废,
# 毕:结束。,绮罗:均为丝织品,可指华贵衣服。
"琴瑟灭兮丘垄平":琴瑟之声消失,坟丘与土岗终将平展。
# 丘垄平:指坟墓颓毁。,琴瑟:均为弦乐器。
"自古皆有死":自古以来人都会死,
"莫不饮恨而吞声":但没有谁不是抱憾含恨、无声而终。
南朝文学家
江淹(444~505),南朝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县)人。早年孤贫好学,在仕途上不甚得志,历仕宋、齐、梁三代。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其诗幽深奇丽、长于拟古,以《杂体诗三十首》最为知名。赋以《恨赋》《别赋》较有名,文辞精美,情调悲凉凄婉。晚节才思减退,相传梦一丈夫向之索还五色笔,时称“江郎才尽”。今存《江文通集》辑本。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历史人物故事为题材的一篇骈赋,借历史人物之“恨”,抒写人生无常、理想破灭之悲,既是对个体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时代困境的隐喻。其艺术成就与思想深度,使其成为南朝抒情赋的典范之作。
2. 写作手法
用典:“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追求长生的记载,但江淹通过“驾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的夸张描写,强化其雄图未竟的悲怆。
3. 分段赏析
文章开篇即以苍凉笔触勾勒出一幅幽冥图景:"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当作者凝视这片荒烟蔓草的平原,但见衰藤缠绕着森森白骨,古木的浓荫下似有万千魂灵在低徊。这惊心动魄的意象瞬间点燃了胸臆间的块垒,引向对古往今来饮恨者的追思——开篇七字,已为全文铺就沉郁悲怆的底色。若将全赋比作一曲悲怆的交响,第二至九段便进入了最激越的华彩乐章。这一部分以六个历史坐标式的人物为经,以"恨"的万千形态为纬,织就了一幅跨越时空的生命悲歌图。作者择取的样本极具典型性:既有改写历史进程的帝王将相,亦有困厄于命运的文人骚客;既有站在权力巅峰的征服者,亦有沦为政治弃儿的失意者,共同构成"恨"的立体光谱。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出场者,其"恨"是未竟的雄图。这位以铁血之师扫平六合的帝王,曾以"书同文、车同轨"的雄才建立起空前伟业,更怀"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的宏愿,试图将帝国的疆域拓展至天地尽头。然而"一旦魂断"的猝然结局,让所有未竟的蓝图都化作南柯一梦——权力巅峰的跌落,恰似他修建的万里长城,纵然绵延万里,终是留不住生命的刹那。赵王迁的"恨"是亡国之痛的具象化。当这位末代赵王沦为阶下囚,被押解至房陵的深山,往昔侍侧的佳丽星散,曾经煊赫的车驾蒙尘,连置酒对月的雅趣都成了奢侈。史载他"常夜饮帐中,有女子歌曰:'中山有女娇且美,赵王得之石氏母。'赵王怜其意,乃厚给之。"可再多的金帛酒馔,也抚不平"千秋万岁恨,谁似九泉人"的锥心之痛——国破家亡的创伤,早已刻入骨髓。李陵的"恨"是忠奸难辨的千古奇冤。这位名将之后兵败降胡,虽"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却始终"欲一效范蠡、曹沫",却终因"汉昭帝崩,昌邑王立,霍光与卫青谋,欲迎立之"的政治变局,终其生再无归汉之机。他在匈奴"居处饮食,与士卒同",却"握手何言"——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千言万语,终成咽在喉头的悲叹。王昭君的"恨"是离乡别井的血泪长歌。当这位"丰容靓饰,光明汉宫"的美人告别长安,"单于自迎,跪拜接之"的荣耀背后,是"征车辚辚,边草萋萋"的漫长苦旅。她望断南飞雁,行过阴山隘,见"胡地多白草,风霜割面",终于明白"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的誓言,终究抵不过"望君王兮何期"的长恨。塞外的风沙可以掩埋青冢,却掩不住那声穿越千年的叹息。冯衍的"恨"是怀才不遇的精神困局。这位东汉名士因"坐发妻谴"被罢官归田,从此"左对孺人,顾弄稚子",看似闲适的生活下,是"轻慢公卿,不与交通"的孤傲。他著《显志赋》以明志,却在"久栖迟于小官"的抑郁中,将满腹经纶化作"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的独酌——不是不愿有所为,而是乱世容不下他的清醒。嵇康的"恨"是风骨与世俗的激烈碰撞。这位"龙章凤姿"的竹林领袖,在司马氏的屠刀下仍"顾视日影,索琴弹之",以《广陵散》的绝响对抗整个时代的污浊。他"浊酒一杯,素琴一张"的清寂,恰是对"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最后坚守。当他在东市引颈就戮时,那曲未弹完的琴音,便成了"世道难容"的最悲怆注脚。在铺陈完这六幅鲜活的生命图景后,作者的笔触从个体命运的微观切片转向时代洪流的宏观俯瞰。"孤臣""孽子""迁客"的群像次第登场,他们的故事或如流星划过夜空,或似秋叶飘落尘土,最终都湮没在历史的褶皱里。江淹以"人生到此,天道宁论"的诘问,将所有的"恨"收束为同一个母题: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草民寒士,无论功成名就还是潦倒终身,终逃不过"饮恨吞声"的生命宿命——这不是消极的虚无,而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在时代的巨轮下,个体的悲欢离合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浪花,而"恨"作为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却在时光长河中沉淀为永恒的诗章。
4. 作品点评
《恨赋》读来总觉郁懑难纾,实为动荡时世中人生无常的深切映照,亦浸透着江淹对生命的消极哲思。其文虽篇幅有限,却条理如经纬分明,文辞似珠玉生光,更以景语写情语,熔铸成浑然无间的艺术境界。尤为特别的是,作者并未对古人古事作浓缩提炼,反作铺陈演绎——以清词丽句细细描摹历史烟云里的遗恨,或借前代兴衰寄寓怀古之幽思,或因人事代谢宣泄胸臆之块垒,由此形成了有别于常规骈文的鲜明特质:既充分展现赋体在空间铺陈上的独特优势,又以情感脉络贯穿始终,使全文如珠链贯玉,气脉贯通。至于文中藻饰,更见匠心:或浓墨重彩渲染悲怆,或轻笔点染传递幽咽,皆恰如其分;诵读之际,但觉声韵琅琅,既有痛快淋漓的宣泄之畅,更具纵横排宕的雄健之势,堪称赋体抒情传统的典范之作。
# 若悲惋凄怆之态,当于《恨赋》见之。
宋楼昉《崇古文诀》
# 昔江文通为《恨赋》,备尽古今之情致。
宋喻良能《喜赋》序
# 尝读江文通《恨赋》,而莫喻其意。夫文通之恨尠矣,奚以赋为?予读之则戚戚然,若有创于其心者。
明叶良佩《吊古赋》序
# 昔江文通作《恨赋》,凄恻动人。但如秦帝穷奢极欲,沙丘告终,无所恨;李陵降北,生堕家声,亦无足恨也。惟是古今治少乱多,覆辙相迹,余推其恨而广之,非独吊古生怆,亦以志鉴诫之意尔。
清魏裔介《广恨赋》
# 锦瑟年华西逝波,寻思往事奈君何。若为乞得江郎笔,应较文通恨赋多。
清王士祯《渔洋精华录集注》
# 文通之赋(指《恨赋》),自为杰作绝思。若必拘限声调,以为异于屈、宋,何以异于三百篇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不如《别赋》远甚。其赋别也,分别门类,摹其情与事,而不实指其人,故言简而该,味深而永。《恨赋》何不自循其例也?古来恨事如勾践忘文种之功、夫差拒伍胥之谏、荆轲不逞志于秦王、范增竟见疑于项羽,此皆恨之大者,概置勿论,乃取秦王、赵王辈廖寥数人,了此恨字,挂漏之讥,固难免矣。
清陶元藻《书江淹恨赋后》
# 通篇奇峭有韵,语法俱自千锤百炼中来,然却无痕迹。至分段叙事,慷慨激昂,读之英雄雪涕。
清许梿《六朝文絜》
# 江郎恨、别两赋并称。写恨如蚕死蜡灰,无还境矣。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
# 《别赋》乃《恨赋》之附庸而蔚为大国者,而他赋之于《恨赋》,不啻众星之拱北辰也。
近代钱钟书《管锥编》
上一篇:南北朝·谢朓《王孙游》
下一篇:南北朝·阴铿《雪里梅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