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戚苦无悰":心中悲戚缺少欢乐,
# 悰:快乐。,戚戚:忧愁的样子。
"携手共行乐":便和朋友一同去游乐散心。
# 行乐:游玩。
"寻云陟累榭":登临那被云雾缭绕的层层楼榭,
# 累榭:重重叠叠的楼阁。榭,台上有屋叫榭。,陟:登,上。《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寻云:追寻云霞的踪迹,指登高。
"随山望菌阁":顺着山势放眼眺望远处的菌形台阁。
# 菌阁:华美的楼阁。王褒《九怀》有句:“菌阁兮蕙楼”,用菌、蕙等香草来形容楼阁的华美。,随山:顺着山势。
"远树暖阡阡":远方的树木郁郁葱葱,
# 阡阡:同“芊芊”,茂盛的样子。,暖:昏暗,不明晰。
"生烟纷漠漠":一片烟霭纷纷弥漫、模糊不清的景象。
# 漠漠:弥漫,散布。,生烟:指新生之烟。谢灵运《撰征赋》:“睹生烟而知墟。”
"鱼戏新荷动":游鱼在水中嬉戏,搅动得新荷轻轻晃动,
# 荷:荷花。
"鸟散余花落":鸟从枝头飞散,枝上残花纷纷飘落。
# 余花:残余的花朵。余:一作“馀”。
"不对芳春酒":面对这般美景,虽然春酒甘美,却无心举杯畅饮,
# 芳春酒:芳香的春酒,这里指美酒。,不对:不面对着,这里指不饮酒。
"还望青山郭":还是停杯起身,眺望远处青葱的山峦城郭。
# 青山郭:靠近青山的城郭。郭:外城。
南朝齐诗人,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与同族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因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故称谢宣城、谢吏部。后卷入废立的政治斗争中,遭人诬陷,死于狱中。谢脁是永明诗体的代表诗人,与沈约、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他的诗长于写景,风格清俊,善于熔裁,圆美流转,平仄协调,对偶工整。谢脁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著有《谢宣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诗歌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携同游东田时目睹的美妙景色及内心感受,展现了暂忘烦忧、陶醉自然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东田美景的喜爱。
2. 写作手法
远近结合:诗人先以“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描绘远景,用“阡阡”“漠漠”两个叠音词,生动勾勒出远处树木繁茂、烟霭弥漫的朦胧意境。继而将视角拉近,通过“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刻画近景,由水面新荷颤动联想到鱼戏,捕捉鸟儿飞散后残花飘落的瞬间,远近相互映衬,展现出东田景色的层次感与空间感。动静结合:在“鸟散余花落”一句中,“鸟散”是转瞬即逝的动态场景,而“余花落”则呈现出动态之后相对舒缓的静态画面。诗人通过这种动与静的转换与对比,细腻地展现出场景变化的节奏,以动态起笔,以静态收尾,在动静交替间传递出闲适恬淡的心境,余韵悠长。虚实结合:“鱼戏新荷动”一句中,诗人并未直接描写鱼在水中嬉戏,而是抓住荷叶颤动这一实景,巧妙地推想出水下鱼儿游动的情景。以实带虚,虚实相生,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与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诗人直言心中满是悲愁,缺乏欢愉,故而邀约友人一同前往东田游玩,希望借赏景游乐排遣内心的苦闷,为全诗奠定了由愁转乐的情感基调。“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诗人描写自己登上高耸入云的层层台榭,顺着山势放眼望去,看到造型如同菌类的华美楼阁,勾勒出东田楼阁的独特与壮美。“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是对远景的描绘,远处树木郁郁葱葱,山间烟雾缭绕,“阡阡”“漠漠”两个叠词,生动展现出树木的繁茂和云烟的弥漫。“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则是近景刻画,诗人由水面新荷的晃动,推想出水下有鱼儿嬉戏,以实写虚;又捕捉到鸟儿飞散后,枝头残花纷纷飘落的瞬间,动静结合,细腻展现出初夏时节东田景色的生机与意趣。诗歌最后两句“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诗人表示面对美酒,无心畅饮,而是专注凝望城郭边的青山。这一行为表现出诗人完全沉醉于眼前的自然美景,体现出诗人在赏景过程中内心愁绪逐渐消散的变化。
4. 作品点评
全诗在写景上,既采用全景式勾勒,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又注重局部景致的细腻刻画,笔触精妙工整,充满意趣。这种写法规避了繁复的铺陈,相较于谢灵运部分写景诗铺排过甚的特点,呈现出流丽清新的风格,更显简洁精妙。
# 谢脁“长五言诗”,与谢脁同时代而稍后于谢脁的诗坛领袖沈约常说:“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可见其对谢脁的崇高评价。
南北朝萧子显《南齐书·谢脁传》
# 奇章秀句,往往警道
南北朝钟嵘《诗品》
# 玄辉以山水作都邑诗,非唯不堕清寒,愈见旷远。《游东田》诗,皆可当之而无愧。
明钟惺《古诗归》
上一篇:南北朝·薛道衡《昔昔盐》
下一篇:南北朝·谢惠连《雪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