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
tíng
zhǔ
bié
fàn
líng
líng
yún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朓浏览量:2
dòng
tíng
zhāng
yuè
xiāo
xiāng
yóu
yún
cāng
shuǐ
huán
jiāng
hàn
liú
tíng
cān
chàng
wàng
chuò
zhào
yóu
guǎng
广
píng
tīng
fāng
mào
líng
jiāng
jiàn
qiú
xīn
shì
jiāng
shàng
yōu

译文

洞庭是轩辕黄帝的作乐之地,潇湘是帝尧二女的出游之乡。你像白云飘向那苍梧之野,我像流水流向那遥远东方。勒住马头我怅然远望,停下船桨你迟疑不航。你以广平大守方籍自喻,你的文采将像相如一样得到识赏。浩茫的心事都已付诸东流了,大江上留下的只有离别惆怅。

逐句剖析

"洞庭张乐地":洞庭是轩辕黄帝的作乐之地,

# 洞庭张乐地:“洞庭”两句是说,洞庭是古代帝王奏乐的地方,潇湘是娥皇女英曾游的地方,而范云赴零陵正要经过这里。洞庭:山名,又称君山,在洞庭湖中。张乐:犹言作乐。传说黄帝在此奏《成池》之乐。

"潇湘帝子游":潇湘是帝尧二女的出游之乡。

# 帝子:即指尧女。洞庭、潇湘都是范云赴零陵经过的地方。,潇湘:水名。湘水至零陵县西与潇水合流,称潇湘。相传帝尧的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返,死于湘水。

"云去苍梧野":你像白云飘向那苍梧之野,

# 云去苍梧野:“云去”两句是说,行云正在远去,江水却在归来。比喻作者与范云一去零陵,一在建业。苍梧:山名,即九嶷山。传说舜死于苍梧之野。

"水还江汉流":我像流水流向那遥远东方。

# 水还:零陵的水由江汉金陵东流入海,故云。

"停骖我怅望":勒住马头我怅然远望,

# 停骖我怅望:“停骖”两句是说,自己送范云,车子停在江边,怅望不返;而范云也停船江上,不忍离别。二句言一去一留,临别依恋。停骖:犹言停车。古代驾车用四马,两旁的马为骖。

"辍棹子夷犹":停下船桨你迟疑不航。

# 夷犹:犹豫不前。,棹子: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辍:停下。

"广平听方籍":你以广平大守方籍自喻,

# 广平听方籍:“广平”两句是说范云本想能象郑袤那样有声望,自己也想象司马相如那样被赞赏。广平听方籍:此句言范将如郑袤在广平,声名藉甚。广平:指广平太守郑袤,晋朝人,曾做广平太守,有政绩,为百姓所爱。临去,百姓恋慕涕泣。听方籍:声望将高起来。籍:甚、盛。

"茂陵将见求":你的文采将像相如一样得到识赏。

# 茂陵将见求:汉司马相如谢病居茂陵。武帝遣人往求其书,及至,已卒。此句言自己将如司马相如谢病家居,以遗文见求于世。茂陵:指司马相如。相传司马相如作《子虚赋》,汉武帝读了,大为赞赏,经杨得意推荐,遂被召见。

"心事俱已矣":浩茫的心事都已付诸东流了,

# 心事俱已矣:“心事”两句是说两人的这种心愿都没有实现,因此,江上分手之际,只有忧愁而已。心事:指上面所说的两人的愿望。

"江上徒离忧":大江上留下的只有离别惆怅。

# 离:同“罹”,遭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是南朝诗人谢脁送别友人范云前往零陵郡担任内史时所写的五言诗。诗的前四句从友人即将前往之地的古老传说写起;第五、六句分别写自己立马怅望、友人停船回望的场景,主客二人同样难舍难分;第七、八句中,一句是勉励友人政绩日隆,一句是期望自己能被赏识。末尾两句写尽万般无奈——天地之间,只剩这徒劳的“离忧”。全诗情感真挚哀伤,既写尽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也流露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齐诗人,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与同族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因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故称谢宣城、谢吏部。后卷入废立的政治斗争中,遭人诬陷,死于狱中。谢脁是永明诗体的代表诗人,与沈约、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他的诗长于写景,风格清俊,善于熔裁,圆美流转,平仄协调,对偶工整。谢脁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著有《谢宣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是南北朝诗人谢朓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南朝齐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萧赜去世后,王融因图谋拥立萧子良而被处决。此后同为竟陵八友的范云遭贬谪,出任零陵内史。此时谢脁正从荆州(今湖北一带)返归京城,适逢友人远调,遂作此诗以寄别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展现谢朓和范云怅望不舍的离别场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

2. 写作手法

用典:“广平听方籍”借晋代郑袤治理广平的政绩典故,以贤臣自喻或勉励友人,表达对功业的期许与现实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笔锋先向远方延伸,从友人即将前往的湖南说起,再回溯到那片土地的古老岁月:“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这里引用了两个古老传说——黄帝曾在洞庭演奏《咸池》之乐,尧帝之女娥皇、女英为追舜帝南行,最终逝于湘水。诗人用这些传说代指友人将去之地,用心良苦。毕竟当时湖南被视为偏远之地,瘴气弥漫、环境湿热,若直白描述,难免让即将赴任的友人感到刺痛。因此诗人灵巧地从传说切入,既避免了直接描述的刺痛,又保持了诗歌结构的整体连贯,构思十分精巧。第三、四句“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仍紧扣先前传说展开,但笔势逐渐收束。通过云水往来的景象,诗人的思绪悄悄从远古拉回当下——他的愁绪先在苍梧之野盘旋,继而如乘木兰舟顺江而下,最终停驻在新亭江边。原来离别就发生在此时此地,诗人仿佛从纷飞的思绪中惊醒,驻马凝望,看友人已登舟启程。第五、六句镜头一转,分写双方:一边是友人在岸边立马,神情怅然;一边是自己停船江中,犹豫难舍。这对场景含蓄地传递出深沉的依依惜别之情。最后四句直抒心迹。诗人用郑袤的典故勉励范云,盼他到零陵后能像郑袤一样政绩显著、声望日隆;又以司马相如自比“茂陵”句,渴望自己也能被赏识。可这与其说是抒发理想,不如说是强作慰藉——现实终究残酷:友人远走他乡,自己独守都城,哪有什么海阔天空?透过表象,尽是无可奈何的怅惘,最终化作一声叹息:“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那些远大抱负、宏伟理想,早已随江波消散,只剩江边离别的无尽愁绪。离别之痛叠加失意之苦,在诗人心中堆叠成厚重的失落,忧愁、苦闷、孤寂、怅然,种种情绪纠缠不休,让他久久伫立新亭,望着滔滔江水,任其卷走真挚友情,搅乱复杂心绪,冲刷那渺茫悠远的“心事”。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艺术结构很特别。一般送别诗常从当下遥想异地、从此时憧憬未来,谢脁却反其道而行之:时间上,从黄帝奏乐、二妃南行的远古传说起笔,先倒叙回溯,再慢慢收束到与友人送别的此刻;空间上,从范云将去的洞庭潇湘(实指零陵)写起,先铺陈开来,再悄然拉至眼前送别的江边。在此基础上,诗笔从景入情,深入内心,抒发对友人的思念、离别的不舍,以及怀才不遇的失落。这条由远及近、由景入情的线索贯穿全诗,展现了诗人构思的精巧与诗歌结构的独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一联删去,只用八句,尤为诨然。不知识者以为何如。

宋严羽《沧浪诗话》

# 浅而净,意态有余,音调可风。

明孙鑛《文选集评》

# 短章,却起得阔大,正觉别绪黯然。

明邵长蘅《文选集评》

# 其词淹雅,其调嘹亮,云去水还,用兴别意。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 厂朗复丰容。

清戴明说《历代诗家》

# “云去”一联,既有兴象,兼之故实。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初不用“执手”、“酸心”等语,前半就景写,后半就事写,中间止用二句点“别”字,章法隽甚。

清成书《古诗存》

# 前六突就范所往地,援引古事,写出云去水流之感,落到我留子往,愈觉此别神伤。后四透后言将来升沉各异、聚首末由。妙在明己心事,将俱已二字连范亦拖在内,折到徒抱离忧,陡然咽住。江上宇,则又补点题中新亭渚也。

清张玉榖《古诗赏析》

# 起四句从,零陵起,语有神助。何云:“云去”句,既有兴象,兼之故实。“停骖”二句,清题。“广平”以下,承上双结。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徐陵《内园逐凉》

下一篇:南北朝·吴均《赠杜容成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