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ù
shī
èr
shǒu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灵运浏览量:2
yuē
tài
yuán
zhōng
wáng
kān
dìng
huái
nán
shì
zhuān
zhǔ
lóng
rén
dǎi
xián
xiāng
xiè
jūn
dào
xiāo
fān
yuè
kǎo
dōng
shān
shì
tóng
shēng
zhī
shí
zhì
fàn
zhī
rén
guì
gāo
qíng
shǔ
tiān
yún
jiān
bào
xìng
ér
yīng
gòu
fēn
duàn
shēng
fān
wèi
guó
zhǎn
jiù
mín
xián
gāo
kào
jìn
shī
zhòng
lián
què
qín
jūn
lín
zhà
xiè
duì
guī
nìng
kěn
fēn
huì
suǒ
shǎng
zhì
jué
rén
tiáo
tiáo
qiān
zǎi
yáo
yáo
qīng
chén
qīng
chén
jìng
shuí
míng
zhé
chuí
jīng
lún
wěi
jiǎng
chuò
dào
lùn
gǎi
kāng
shì
tún
tún
nán
yún
kāng
zūn
zhǔ
lóng
mín

译文

《述祖德诗》序:太元(我的祖父以淝水之战保卫了天子尊严。弘扬了贵族精神,开创我谢氏世袭家业。后来贤相(指江表伟人谢安)去世,君子之道为之消退。辞去高官,养老于会稽的东山。这情况和战国时乐毅的遭遇相同,我的祖父效仿古代贤人范蠡。见识超群的人自有主见,高洁的情操直逼云天。怀抱着拯世济物的秉性,不因污浊的环境而蜕变。段干木的贤德可以退却秦兵,柳下惠的智慧确保了鲁国的平安。商人弦高免除郑国一场灾难,鲁仲连却秦军仗着非凡的胆识。面对官爵而不动心,玉佩于我如粪土般轻贱。做了好事不思图报,坚定志向藐视世俗之见。高风亮节无远不至,流芳百世历尽千年。至清至高的境界谁来继承,是我的祖父谢玄。放弃那言不及义的清谈,抵抗北方的侵略者苻坚。天下已经平定,尊王爱民保平安。

逐句剖析

"序曰":《述祖德诗》序:

"太元中":太元(

"王父龛定淮南":我的祖父以淝水之战保卫了天子尊严。

"负荷世业":弘扬了贵族精神,

"专主隆人":开创我谢氏世袭家业。

"逮贤相徂谢":后来贤相(指江表伟人谢安)去世,

"君子道消":君子之道为之消退。

"拂衣蕃岳":辞去高官,

"考卜东山":养老于会稽的东山。

"事同乐生之时":这情况和战国时乐毅的遭遇相同,

"志期范蠡之举":我的祖父效仿古代贤人范蠡。

"达人贵自我":见识超群的人自有主见,

# 达人:远见卓识者。这里指隐居者。

"高情属天云":高洁的情操直逼云天。

# 属:连接。,高情:高洁的情操。

"兼抱济物性":怀抱着拯世济物的秉性,

# 济物:拯救人类于危难之中。,兼:兼济之兼。

"而不缨垢氛":不因污浊的环境而蜕变。

# 垢氛:尘秽。,缨:绕,沾染。

"段生藩魏国":段干木的贤德可以退却秦兵,

# 藩:篱笆,屏障。,段生:段干木。战国晋人,流寓魏国,为魏文侯所敬重。因魏文侯能礼贤下士,故秦国不敢攻魏。

"展季救鲁民":柳下惠的智慧确保了鲁国的平安。

# 展季:即展获,字禽,亦即柳下惠。春秋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4)夏,齐孝公出兵伐鲁,齐兵尚未攻入鲁国国境,僖公即派展喜去慰劳。展喜按展季的指示说服齐国退兵。

"弦高犒晋师":商人弦高免除郑国一场灾难,

# 犒:以辛劳而赏赐以财帛、食物。,弦高:春秋时郑国商人。秦将兴师伐郑,贾人弦高遇之,一面派人通知郑国国君,一面佯作犒劳秦师。秦军以为郑国已设防,便放弃了偷袭郑国的计划。

"仲连却秦军":鲁仲连却秦军仗着非凡的胆识。

# 却:退。,仲连:即鲁仲连,齐国人。赵孝成王时,秦将白起在长平破赵军四十万,乘胜围困赵国首都邯郸。魏安釐王派晋鄙领兵十万去救赵。晋鄙惧怕秦军强大,不敢对垒,反派辛垣衍间道入邯郸劝说赵王尊秦为帝。这时鲁仲连正在围城之中,他驳斥了辛垣衍的主张,时魏信陵君设法偷得魏王虎符,指挥魏军进攻,秦军乃退。

"临组乍不绁":面对官爵而不动心,

# 绁:打结。,乍:止。,组:丝带,古人用来佩玉挂印。

"对圭宁肯分":玉佩于我如粪土般轻贱。

# 圭:瑞玉。古代皇帝分封爵位皆赐珪璧以为符信。

"惠物辞所赏":做了好事不思图报,

# 辞:谢绝,辞却。,惠物:有惠于人。

"励志故绝人":坚定志向藐视世俗之见。

# 绝人:不同一般世俗之人。,励:勉励。

"苕苕历千载":高风亮节无远不至,

# 苕苕:遥远。

"遥遥播清尘":流芳百世历尽千年。

# 清尘:清高的遗风。言高让之德,清尘远播千载。,播:发扬。

"清尘竟谁嗣":至清至高的境界谁来继承,

# 嗣:继承。

"明哲垂经纶":是我的祖父谢玄。

# 经纶:本指治丝,以喻人的组织才能。言我祖有明智经纶之才。,明哲:深明事理者,指谢玄。

"委讲辍道论":放弃那言不及义的清谈,

# 辍道论:停止对道学的讨论。辍:一作缀。,委讲:放弃清谈。委,弃。

"改服康世屯":抵抗北方的侵略者苻坚。

# 世屯:世难。指苻坚的南侵。,康:平定。,改服:改换服装。指脱下隐士的服装,而改穿戎装。

"屯难既云康":天下已经平定,

"尊主隆斯民":尊王爱民保平安。

# 隆:大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述祖德诗二首(其一)》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作品。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通达高洁之士的赞赏,如段干木、展季、弦高、鲁仲连等,他们有济世之才却不受世俗污浊沾染,不慕名利。接着,诗人感慨这样的高尚风气需要有人继承,而自己的祖父便是这样的明哲之人。祖父放弃讲学论道,改变装束去拯救社会危难,解除危难后又尊崇君主、让百姓生活富足,体现了谢灵运对祖父功绩和品德的颂扬,同时也反映出家族传承的济世情怀和社会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述祖德诗》二首,旨在赞颂诗人祖父谢玄对东晋的卓越功德。太元八年,北方前秦首领苻坚率大军南侵。彼时,谢安任征讨大都督,举荐侄子谢玄为建武将军。谢玄凭借奇袭战术,在淝水之战中大破苻坚军队,稳固了东晋在江南的统治。此后,谢安、谢玄叔侄遭受排挤,无奈归田退隐。这两首诗便以这段史实为创作蓝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赞赏诗。诗人介绍了达人贵自我、有高情且心怀济物之性的特质,描绘了段生、展季、弦高、仲连等历史人物惠物辞赏、励志绝人的事迹,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清尘高远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达人高情、济物精神的赞赏与向往,以及希望明哲能垂经纶、解决屯难、尊主隆民的期盼。

2. 分段赏析

“达人贵自我,高情属天云。兼抱济物性,而不缨垢氛”开篇点明达人(通达事理之人)看重自我,高雅的情怀如同天上的云般高远。他们不仅心怀救济世人的本性,还能不被世俗的污浊所沾染。这几句诗塑造了一种理想人格,为后文列举历史人物和赞颂祖父做了铺垫,展现出诗人所推崇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段生藩魏国,展季救鲁民。弦高犒晋师,仲连却秦军”诗人列举了段干木、展季、弦高、鲁仲连四位历史人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拯救国家或百姓。段干木以德行保卫魏国,展季救助鲁国人民,弦高用财物犒劳秦军使郑国免遭侵犯,鲁仲连凭借口才击退秦军。这些事例具体展现了“达人”济物的行为,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进一步丰富了“达人”的形象。“临组乍不緤,对圭宁肯分。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描述了这些达人面对印绶和玉圭等象征功名利禄的东西时,不会轻易接受,他们救济世人却推辞赏赐,励志的行为远超常人。此句深入刻画了达人的高尚品格,他们不被物质利益所诱惑,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凸显了其精神的可贵。“苕苕历千载,遥遥播清尘。清尘竟谁嗣,明哲垂经纶”感慨这些达人的美好事迹历经漫长岁月,其高尚声誉广泛传播。但如今这样的高尚风气谁能继承呢?而明智的人(如祖父)开始施展自己的治国方略。此句承上启下,由对历史人物的赞颂过渡到对当下祖父的描写,引发了对传承的思考。“委讲辍道论,改服康世屯。屯难既云康,尊主隆斯民”描述祖父谢玄放弃讲学和谈论道义,改变装束去挽救社会的危难。当社会的危难解除后,又尊崇君主,让百姓生活富足。此句具体赞颂了祖父的功绩,体现了他对家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完成了从对历史人物的赞颂到对现实人物(祖父)的歌颂的转变,表达了对祖父的敬仰和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谢灵运《行田登海口盘屿山》

下一篇:南北朝·沈约《咏湖中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