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事日已歇":春天的景致一天天消逝,
# 日:一作时。
"池塘旷幽寻":池塘边已难以寻觅那清幽之景。
# 幽寻:寻幽探胜。此句意为“很久未去池塘游览了”。,旷:荒废。,池塘:即谢公池,在今温州市内。
"残红被独坠":凋残的花朵被风吹落独自飘零而下,
# 被:覆盖。,残红:落花。
"初绿杂浅深":初生的绿叶深浅交错,层层叠叠。
"偃仰倦芳褥":慵懒地躺卧在芳香的褥子上,渐渐感到疲倦,
# 芳褥:对被褥的美称。时诗人有疾,长期躺卧。,偃仰:躺卧。
"顾步爱新阴":来回踱步,留恋欣赏着这刚刚形成的树阴。
# 新阴:春夏之交新生枝叶逐渐茂密而形成的树荫。,爱:一作忧。,顾步:瞻顾徘徊。一作频步。
"谋春未及竟":谋划着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却还没等尽情享受完,
# 竟:完,终。,未:一作不。,谋春:谓寻求春景。
"夏物遽见侵":夏天的景物就突然地到来了。
# 遽:骤然。,夏物:夏天的景物。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诗中描绘了暮春时节,诗人在池塘边漫步寻幽的情景,通过描写残红独坠、初绿深浅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陶醉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其任永嘉太守时无心政事,醉心于山水之间的生活状态和闲适心境。
2. 分段赏析
“春事日已歇,池塘旷幽寻”:“春事日已歇”直接点明春天即将过去,时光匆匆。“池塘旷幽寻”描绘出池塘边原本的清幽之景如今已难以寻觅,给人一种空旷、寂寥之感,为全诗奠定了淡淡的忧愁基调。“残红被独坠,初绿杂浅深”:“残红被独坠”描绘了残花独自飘落的景象,“独”字增添了一种孤寂的氛围。“初绿杂浅深”则写出了新生绿意有浅有深交织在一起的情景,展现了春天向夏天过渡时独特的色彩变化,画面感十足。“偃仰倦芳褥,顾步爱新阴”:“偃仰倦芳褥”刻画了诗人慵懒地躺卧在芳香褥子上的情态,“倦”字体现出一种闲适又略带慵懒的生活状态。“顾步爱新阴”则表现出诗人环顾四周,喜爱新生树荫的情感,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谋春未及竟,夏物遽见侵”:“谋春未及竟”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愿望却未能实现,“未及竟”三个字充满了无奈。“夏物遽见侵”则写出了夏天景物突然闯入眼帘,给人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强化了时光匆匆、季节更迭的无奈与忧愁。
上一篇:南北朝·吴均《咏雪》
下一篇:南北朝·谢灵运《石室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