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shì
shān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灵运浏览量:1
qīng
dàn
suǒ
yōu
fàng
zhōu
yuè
dòng
jiāo
méi
méi
lán
zhǔ
miǎo
miǎo
tái
lǐng
gāo
shí
shì
guàn
lín
zōu
fēi
quán
shān
jiāo
fàn
jīng
qiān
zǎi
zhēng
róng
fēi
zhāo
xiāng
cūn
jué
wén
jiàn
qiáo
xiàn
fēng
xiāo
wēi
róng
yuǎn
lǎn
zǒng
xiàn
shēng
qiáo
líng
jiǔ
tāo
yǐn
xīn
shǎng
jiāo
huān
róng
yán
zhāi
fāng
nòng
hán
tiáo

译文

清晨我去寻觅那幽僻奇异之景,放舟江中越过城郊林野。兰草繁茂的小洲旁江水湍急,那长满苔藓的山岭远远又高高。成片森林的一角像帽子一样盖在石室山上。飞泉从山顶上倾泻而下。水之广大是因为它经历了千年,山势高峻也不是一朝可以形成的。在乡里是绝对看不到也听不到的,砍柴割草的人被云霄所隔绝。我年少时虽未能远游四方,但早已企羡王子乔的升仙。不由得觉得此处就是他韬光隐晦的的地方,自己的心灵也似乎与他沟通起来。内心的欢悦难以用言语表达,我采摘着花朵抚弄着带寒的枝条。

逐句剖析

"清旦索幽异":清晨我去寻觅那幽僻奇异之景,

# 索幽异:探寻隐蔽特异的景点。

"放舟越坰郊":放舟江中越过城郊林野。

# 坰郊:泛指郊野。

"苺苺兰渚急":兰草繁茂的小洲旁江水湍急,

# 急:既指水流湍急,也指舟行急速。,兰渚:生有兰惠等香草的河洲。左思《魏都赋》有“兰渚莓莓”语,或即此句所本。,苺苺:水草茂盛义。

"藐藐苔岭高":那长满苔藓的山岭远远又高高。

# 苔岭:但见一片青翠,好像是覆盖苔衣的山岭。,藐藐:通“邈邈”,遥远的样子。

"石室冠林陬":成片森林的一角像帽子一样盖在石室山上。

# 林陬:成片森林的一角。,冠:像帽子一样盖在上面。

"飞泉发山椒":飞泉从山顶上倾泻而下。

# 山椒:山尖,山顶。

"虚泛径千载":水之广大是因为它经历了千年,

# 径:通“经”,直通,经历。,虚泛:形容水之广大。

"峥嵘非一朝":山势高峻也不是一朝可以形成的。

# 峥嵘:指山势高峻。

"乡村绝闻见":在乡里是绝对看不到也听不到的,

"樵苏限风霄":砍柴割草的人被云霄所隔绝。

# 风霄:云霄。,限:阻隔。,樵苏:指砍柴割草的人。

"微戎无远览":我年少时虽未能远游四方,

# 微戎:信述堂重刊本“百三家集”作“微我”。微我,非我是。

"总笄羡升乔":但早已企羡王子乔的升仙。

# 羡升乔:谓羡慕升仙的王子乔。王子乔是春秋时周灵王太子。姓姬,名晋。传说王子乔曾游伊水、洛水间,后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成仙。,总笄:泛指少年时期。总,束发,指童年。笄,挽髻插簪,指刚成年时。

"灵域久韬隐":不由得觉得此处就是他韬光隐晦的的地方,

# 韬隐:韬光隐晦。谓石室山久藏穷乡僻野,鲜为人知。,灵域:指石室山。

"如与心赏交":自己的心灵也似乎与他沟通起来。

# 心赏:即赏心。作名词,指推心置腹的朋友。

"合欢不容言":内心的欢悦难以用言语表达,

# 合欢:表面上指合欢树,实际上也指山有人知,人为山醉,相得共喜。

"摘芳弄寒条":我采摘着花朵抚弄着带寒的枝条。

# 条:指枝叶。,弄:抚弄。,摘芳:采摘花朵。芳:指花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石室山》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六句写一个天气清爽的早晨,诗人为探寻幽奇之景,乘舟驶出城郊,顺流疾驰。沿途所见,兰渚葱郁、苔岭高峻,石室山耸立于林角,飞泉自山顶倾泻而下,一系列山水景致被诗人生动描绘。诗的中间四句笔锋一转,聚焦石室山的清冷孤寂,借景抒发对其无人赏识的叹惋,而这背后,实则暗含诗人自身政治失意的苦闷。最后六句,诗人感慨山水难穷其奥秘,仕途亦坎坷不顺,只能寄情于求仙访道,寻求精神寄托。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是谢灵运诗中少见的没有带“玄言尾巴”的诗篇,是谢诗中较为浑成的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景平元年(423)春,大箬岩一带山区荒僻寂寥,正如诗中所述,此地鲜有人烟,连乡村樵夫也难得一见。彼时,谢灵运为寻觅南居石壁精舍的选址,亲身探访,将沿途经历与觅得佳址后的欣喜诉诸笔端,创作了《石室山》一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纪游诗。该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放舟出游,沿途所见兰渚、苔岭、石室山、飞泉等山水景致,展现了石室山的清冷孤寂之貌,借景抒发自身政治失意的苦闷,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不顺时转而求仙访道,寻求精神慰藉,最终达到物我相契的超然心境。

2. 分段赏析

诗的前六句写一个天气清爽的早晨,诗人怀着探幽揽胜之心,乘舟顺流而下,驶出城郊,向着未知的山野疾驰。随着行舟逐浪,江心那长满繁茂兰草的沙洲,仿佛在飞速后退;远处原本隐约可见、覆满苔藓的青山,轮廓则愈发清晰高大。抬眼望去,在莽莽林海的边缘,石室山巍峨耸立,山势险峻;一道飞瀑自山顶奔腾而下,倾泻于苍翠之间。“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以动写静,赋予静态景物灵动之美,“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则分别勾勒出石室山的高峻与飞瀑的绵长,山水相映,意趣盎然,成为全诗最为精妙的笔墨。诗的中间四句,转写石室山的清冷孤寂。澄澈的江水因地处荒僻,无人欣赏,空自流淌千年;巍峨的石室山同样偏居一隅,纵使山势峥嵘,也只能独自承受岁月的寂寥。这两句分写山水,承接前文景致;后两句则总括而言,强调此地的清幽美景鲜为人知,连樵夫也因山风迷雾的阻隔难以涉足。诗人借景抒情,表面为石室山的无人问津深感惋惜,实则暗喻自身在政治仕途上的失意与苦闷。山水既难以深入,仕途也不见顺利,诗人只得在求仙访道中寻找精神慰藉,诗的后六句便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乔”直言年少时虽未能远游四方,但早已对王子乔的升仙之境心生向往;此刻置身于这幽绝山林,恍惚间仿佛踏入仙人隐居之所,心灵也与传说中的仙人产生了共鸣,似乎此地便是远离尘世的仙境,无需再另寻他处。最后,诗人驻足合欢树下,轻摘花瓣,把玩着尚带寒意的枝条,在静谧中与仙气萦绕的石室山融为一体,内心的宁静难以言说。全诗在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意境中缓缓收束,余韵悠长。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有两点比较突出,一是借石室山的无人问津,隐喻自身政治失意;二是突破谢灵运诗作常见的玄言收尾,以“摘芳弄寒条”的诗人形象收束全篇,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谢灵运对山水的观照不但不满足于大的格局的不同,而且要将独特性落实到每一个细部,即追求差异中的差异,最终试图使每一个景观都成为独立的世界,让每一缕阳光,每一个峰峦,乃至每一株花树,都激发出生命独异的回响。

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魏晋南北朝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谢灵运《读书斋诗》

下一篇:南北朝·谢惠连《猛虎行(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