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至捣罗纨":秋天到了,我忙着捣洗罗纨,
# 罗纨:一种丝织品。,捣:捶。捶平罗纨,以便裁制冬衣。
"泪满未能开":想起妻子满眼是泪,眼睛都无法睁开。
"风光肃入户":秋风急急地闯进庭院门户,
# 肃入:指进入。
"月华为谁来":月光啊,你是为谁而来?
# 月华:月光。
"结眉向蛛网":紧锁眉头看室中全是蛛网,
# 蛛网:蛛网。,结眉:意即紧锁眉头。
"沥思视青苔":思绪万千,目光又落在那爬满地面的青苔上。
# 沥思:积思。
"鬓局将成葆":鬓发犹如杂草般蓬乱,
# 葆:草茂盛的样子,草木丛生的样子。,鬓局:指鬓发卷曲蓬乱。
"带减不须摧":衣带逐渐宽缓也无心去收紧。
# 不须摧:指已自然减缩,无须再行摧折。,带减:指身体消瘦,衣带为之缩减。
"我心若涵烟":怀中像包涵了一腔烟气,
# 涵:一作函。
"葐蒀满中怀":在我心中弥漫、萦绕,让我满心都是哀愁。
# 葐蒀:烟气氤氲貌。
南朝文学家
江淹(444~505),南朝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县)人。早年孤贫好学,在仕途上不甚得志,历仕宋、齐、梁三代。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其诗幽深奇丽、长于拟古,以《杂体诗三十首》最为知名。赋以《恨赋》《别赋》较有名,文辞精美,情调悲凉凄婉。晚节才思减退,相传梦一丈夫向之索还五色笔,时称“江郎才尽”。今存《江文通集》辑本。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悼亡诗。描绘了秋至之时,诗人面对成叠罗纨,因无人捣衣,触景生情,不禁潸然泪下,从而引发对与妻子生死永诀的巨大悲哀。诗中借秋风入户、月华空照之景,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由捣衣这一日常之事及亡妻,进而深入表达出作者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与悲痛之情。
2. 写作手法
象征:“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中“蛛网”在这里象征着诗人对妻子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之情。如同蛛网纵横交错、缠绕不休,诗人的思念也紧紧萦绕心头,难以消散。“青苔”所呈现出的布满庭院的荒芜、衰败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因妻子离世后的凄凉、落寞心境。青苔的蔓延生长,恰似诗人内心那无尽的哀伤在不断蔓延。比喻:“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其中“葐蒀”描绘的是烟气氤氲缭绕之态。在诗人的感受里,自己的心怀仿佛容纳了一团烟气,这团烟于胸中曲折盘绕、流转无常,不断地四处冲撞,一刻也不停息,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内心情绪如烟雾般纷繁复杂、难以平静。
3. 分段赏析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秋意袭来,气温渐凉,依循旧例,又到了添制新衣之时。罗与纨皆为丝织品,制衣前需先将其展开置于砧上,以杵捣之方可制衣。在古代诗作里,捣衣之景常被用于寄托妇女对远行亲人的思念,然而在此诗中,诗人却因无人捣衣,涌起与妻子生死永隔的深切悲恸。捣衣、制衣,向来是女子之事,若妻子尚在,此刻定会为此忙碌不停。可如今时令已至,妻子却已长辞于世。面对那成叠的罗纨,诗人不禁再度潸然泪下,帛匹上早已浸满泪水,而他仍神情怅然,久久伫立。“未能”二字,生动展现出诗人内心从最初的酸痛,已逐渐陷入麻木之态,他既无力,更不忍打开那承载着往昔回忆的帛匹。此二句由捣衣之事,自然过渡到对亡妻的追思,进而引发出深沉情感,饱含着作者对亡妻的无尽眷恋与哀伤。“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秋风凛冽,裹挟着肃杀之气,匆匆闯进庭院,惊扰了正独自沉浸在哀伤思绪中的诗人。与此同时,那皎洁的月华,也在这不经意间悄然洒落。一句“月华”,暗暗透露着诗人已独自伫立良久,直至夜幕深沉,看似平淡的表述,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月华,本是自然之物,并无情感可言。然而此刻,满心悲恸的诗人却赋予了它情感,认定它应知晓人间的喜乐与哀愁。可如今,妻子已然离去,世间的一切于诗人而言都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在这痛苦的心境下,诗人不禁对月华发出质问:妻子已不在,你这般清辉遍洒,究竟是为谁而来?在他心中,妻子的离世,仿佛让世间万物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月华也不例外。此句看似有悖常理,却恰恰真切地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那难以言说的悲痛与绝望。“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映入眼帘的,是室内布满的蛛网,院内爬满的青苔,一片荒芜凄凉之象。这情景,一方面揭示了妻子离世后,家中无人操持家务的清冷现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爱妻的离去让诗人意兴阑珊,对万事都丧失了关心的热情。在这里,“蛛网”与“青苔”并非单纯的环境描写,更具象征意义。诗人对妻子的思念,恰似那缠绕的蛛网,紧紧束缚心头,千丝万缕,难以解开;而青苔肆意蔓延所呈现出的衰败与凄凉,正是他此刻内心世界的真实映照。这两句诗巧妙地将有形的蛛网、青苔与无形的心理活动相融合,营造出深邃悠远的意境。“结眉”,即眉头紧锁,“结”字与蛛网巧妙呼应,足见构思之精巧;“沥思”一词更是神来之笔,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那无尽的哀思,仿佛是从心灵深处缓缓流淌而出,每一滴都凝聚着他对妻子深切且全身心的爱。这两句诗用笔奇巧,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痕迹,充分彰显了江淹卓越的才思与深厚的文学造诣。“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诗人的鬓发已然如杂草般蓬乱卷曲,身形也日益消瘦,致使衣带愈发宽松,可他却丝毫没有心思去整理收紧。这两句生动勾勒出诗人的形象,透过文字,读者仿佛能真切目睹其形容憔悴、瘦骨嶙峋的模样。亲人的离去,让诗人沉浸在痛苦的深渊,对自身的仪容乃至健康都全然无心顾及,足见其内心的悲痛是何等沉重。“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葐蒀”描绘的是烟气缭绕、氤氲弥漫之态。此刻的诗人,只觉心中犹如容纳了一团烟气,这团烟在胸膛里曲折盘绕、肆意流动、四处冲撞,一刻也不停歇。诗人以“葐蒀”的烟气作比,将自己那缠绵悱恻、无处不在的哀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手法精妙绝伦,能让读者产生无尽的联想。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的语气平和舒缓,行文间不见跌宕起伏的波澜。然而,读者在细细品味之后,却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那溢满胸怀的哀伤。江淹诗作中的抒情风格大多类此,并非以激烈慷慨的情感喷发来打动读者,而是凭借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形成一种持久蕴藉的感染力,于无声处触动人心,让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 江淹的《悼室人诗十首》是为悼念亡妻而作,前几首中作者抒发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组诗的最后一首,情调上与前面九首有所不同,诗的开头写到娥皇和女英两位神女,“佳人”指亡妻,诗人希望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亡妻的魂魄能够返回故居,与自己重逢。这是诗人的期望,也寄托了对爱妻亡灵的深情祝愿。
深圳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建忠《思念诗词赏析》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拟古诗》
下一篇:南北朝·鲍照《赠傅都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