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有佳人":南方有一个美人,
# 南国:南方。古代泛指江南一带。屈原《橘颂》:“后皇嘉树,生南国兮。”
"容华若桃李":容貌犹如盛开的桃李。
# 容华:容貌。
"朝游江北岸":她清晨漫游于江河北岸,
# 江:长江。下文“湘浊”,湘水中的小洲。
"夕宿潇湘沚":晚上在潇湘水洲栖息。
# 湘沚:湘水中的小洲。湘水在湖南,入洞庭湖。沚,水中小洲。朝游北岸,夕宿湘沚,是以湘水女神自喻,应取意于屈原《九歌》。此句一作“日夕宿湘沚”。
"时俗薄朱颜":时俗总喜欢妒忌红颜,
# 薄朱颜:不重视美貌的人,这里指不重视有才德的人。薄:鄙薄。朱颜:红颜,美色。
"谁为发皓齿":在茫茫人世向谁开怀官齿。
# 发皓齿:指唱歌或说话,这里是指推荐、介绍。
"俯仰岁将暮":时光匆促转眼又近岁末,
# 俯仰:一俯一仰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荣耀难久恃":荣华美色终将无奈地消失。
# 久恃:久留,久待。,荣耀:花开绚艳的样子,这里指人的青春盛颜。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怀诗。描绘了诗人以佳人自比,借佳人“容华若桃李”展现自身才华风貌,又用“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体现漂泊境遇,最后以“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抒发因不被赏识,在盛年无法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慨叹。
2. 写作手法
比喻:“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运用比喻,将佳人的容华比作桃李,生动形象地展现佳人的绝美艳丽,如春日盛开的桃李般光彩照人,让读者瞬间能感知佳人的倾国倾城之貌,也暗示诗人自身杰出才能如这娇美的容颜般夺目。联想:“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由佳人的游踪引发联想,让人自然联想到屈原笔下的湘夫人,借湘夫人形象丰富“佳人”内涵,使读者感受到佳人追寻理想的执着,拓展诗歌意境,增添浪漫与高洁气息。动静结合:“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呈现佳人静态的绝美,她艳若桃李、倾国倾城,宛如一幅静美的画面;“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则切换为动态,描绘佳人“朝游”“夕宿”四处奔波的场景。动静相衬,既展现佳人风姿绰约,又凸显其为追寻理想、希望而漂泊不定的状态,使佳人形象更为立体鲜活。象征:诗中“佳人”是核心象征,象征诗人自己。佳人的“容华若桃李”象征诗人杰出的才华;“朝游”“夕宿”不停追寻恋人(理想),象征诗人在现实中为实现政治抱负、理想追求而四处辗转;佳人遭“时俗薄朱颜”,象征诗人怀才不遇,被世俗忽视、鄙薄,借佳人境遇抒发自身愤懑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开篇“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宛如神来之笔,瞬间绘就一幅明艳动人的佳人图。生于南国的佳人,容颜似灼灼桃李,倾国倾城,静静伫立便散发着纯美风姿,这实则是诗人借屈原香草美人喻君子的笔法,以佳人的绝美外表暗喻自身卓越非凡的才能,展现出一种自矜之情。继而“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画面由静转动,佳人开启了漂泊之旅,朝行江北,暮宿湘水之洲,行踪不定。这动态描写极易让人联想到屈原笔下“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高洁之士,以及“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的湘夫人,由此可见“南国”不单纯是方位词,更隐喻着佳人的高洁品性。佳人这般朝游夕宿,恰似湘夫人执着追寻所爱,此处的“恋人”可视为诗人的理想与希望之光,即便她具如花容貌、高洁品质,又为理想奔波不休,却依然难撼世俗偏见。随后“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笔锋急转,将残酷现实狠狠撕开。佳人珍视无比的“朱颜”遭时俗鄙弃,纵有色艺双绝,又能为谁展露笑颜、轻启皓齿歌唱?刹那间,她的理想、追求与抱负被击得粉碎,陷入极度孤独与沉重悲哀之中,自怜之意满溢,时间紧迫感也如影随形,愈发紧迫。收尾“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诗意升华至对人生苦短的喟叹。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青春美色转瞬即逝,暗示若不趁年少建功立业,必将抱憾终身。诗人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伤如决堤洪水,奔涌而出,佳人陷入更深忧思,诗人亦陷入两难困境,愤激不平之情溢于言外,全诗借佳人为喻,层层递进,将诗人自我心路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达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4. 作品点评
《杂诗》“南国”篇中“时俗薄朱颜”二句,亦属文采斐然之笔;然总体而言,其艺术上的显著特色为简练峭直,语短情长,蕴含丰赡,意境深邃。此诗虽不似《美女篇》那般铺陈细腻、词藻华美,却自有一种爽朗自然之美,耐人反复吟咏咀嚼。
# 此六篇,并托喻伤政急,朋友道绝,贤人为人窃势。别京以后,在郢城思乡而作。
唐李善
# 此首伤己之徒抱奇才,仆仆移藩,无人调护君侧,而年将老也。通体以佳人作比,首二自矜,中四自惜,末二自慨,音促韵长。
清张玉谷
# 简切有情。
清陈祚明
# 清回纯净,然使李太白为之,发蒙振落耳。
明末清初王夫之
# 《杂诗》六首,似皆原本于《离骚》,吾不知其有意摹之欤?抑无心偶合欤?
清吴淇
上一篇:魏晋·曹植《杂诗七首(其一)》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闲情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