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徒兰圃":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
# 兰圃:有兰草的野地。
"秣马华山":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
# 秣马:饲马。
"流磻平皋":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
# 皋:水边地。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磻: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
"垂纶长川":在长河里钓鱼。
# 纶:指钓丝。
"目送归鸿":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
"手挥五弦":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
# 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俯仰自得":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
"游心太玄":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
# 太玄:就是大道。
"嘉彼钓叟":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
"得鱼忘筌":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
# 筌:捕鱼竹器名。
"郢人逝矣":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经死了,
# 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
"谁与尽言":这些话跟谁多说了都没用。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223?~262?),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有“竹林七贤”之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所撰《声无哀乐论》意在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代表作品有《明胆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兄秀才从军》《幽愤诗》等。著有《嵇中散集》。今人有《嵇康集校注》。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别抒情诗。描绘了军队在兰草丰茂的野地休息、在华山喂马、在平皋射鸟、在长河垂钓的场景,以及高士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游心玄理的状态,表达了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玄理的体悟,以及知音远去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用典:“得鱼忘筌”《庄子・外物》中“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借钓鱼老翁得鱼后忘却渔具,喻指悟得玄理后超越具体物象的境界,体现嵇康对“言意之辨”的思考;“郢人逝矣”化用《庄子・徐无鬼》中“匠石运斤”的典故,以郢人死后匠石再无施展对象,表达对知音嵇喜远去的惋惜,使情感从自然哲思转向人生感慨,层次丰富。
3. 分段赏析
首四句“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写军队在兰草丰美的野地(兰圃)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华山)喂马,在水边原野用系石的箭射鸟(流磻平皋),在长河中垂钓(垂纶长川)。“兰圃”“华山”以自然美景弱化军旅的肃杀,“流磻”“垂纶”则展现征人在休憩中亲近自然的活动,画面宁静和谐,为全诗奠定悠然基调。这既是对嵇喜行军生活的想象,也暗含嵇康对“军旅与自然相融”的理想化构思,反映其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中四句“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刻画高士形象:一边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俯仰之间皆能自得其乐,心神遨游于天地玄理之中(太玄,指道家玄奥的哲理)。“目送归鸿”写目光随鸿鹄远去,暗含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手挥五弦”则以具体动作展现艺术雅趣,二者动静结合,塑造出超然物外的高士形象。“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直接点明哲思状态,将个体生命与宇宙大道相贯通,体现魏晋玄学“贵无”“任自然”的思想内核。末两句连用典故。“嘉彼钓叟,得鱼忘筌”赞美《庄子》中得鱼忘筌的钓叟,既呼应前文垂钓场景,又隐喻对“得意忘言”境界的推崇,即通过具体物象(鱼、筌)领悟抽象玄理(道)。“郢人逝矣,谁与尽言”则借郢人与匠石的知音典故,感慨嵇喜从军后,无人再能与自己畅谈玄理、倾诉心曲,情感从哲思的超脱转向现实的怅惘,使全诗在悠然中收束于深沉的人生感慨,余韵悠长。
上一篇:魏晋·邯郸淳《截竿入城》
下一篇:魏晋·曹丕《煌煌京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