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huái
怀
shí
èr
shǒu
shí
jiǔ

朝代:魏晋作者:阮籍浏览量:2
lín
zhōng
yǒu
niǎo
yán
shì
fèng
huáng
qīng
zhāo
yǐn
quán
shān
gāng
gāo
míng
chè
jiǔ
zhōu
yán
jǐng
wàng
huāng
shì
féng
shāng
fēng
cuī
cáng
kūn
lún
西
shí
huí
xiáng
dàn
hèn
chǔ
fēi
wèi
chuàng
liàng
shǐ
使
xīn
shāng

译文

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岗。凤凰鸟高声名叫响彻九州,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恰好遇到秋风吹起,凤凰鸟的羽翼自然收藏起来了。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应该有的位置,这悲伤让我内心非常伤痛。

逐句剖析

"林中有奇鸟":树林里有一只奇异的鸟,

"自言是凤凰":它自言是凤凰鸟。

"清朝饮醴泉":凤凰清晨饮用甘甜的泉水,

# 醴泉: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参见《尔雅.释天》“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东观记》说:常饮醴泉,可除痼疾(久病)。

"日夕栖山冈":黄昏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岗。

# 日夕:近黄昏时,傍晚。

"高鸣彻九州":凤凰鸟高声名叫响彻九州,

# 九州:中国的别称。

"延颈望八荒":伸长头颈眺望八荒那僻远的地方。

# 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延颈:伸长头颈。

"适逢商风起":恰好遇到秋风吹起,

# 商风:秋风,西风。,适逢:恰好遇到。

"羽翼自摧藏":凤凰鸟的羽翼自然收藏起来了。

# 摧藏:收敛,隐藏。

"一去昆仑西":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

# 去:离开。

"何时复回翔":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

"但恨处非位":只遗憾凤凰鸟处在不应该有的位置,

# 恨:遗憾。,但:只。

"怆悢使心伤":这悲伤让我内心非常伤痛。

# 怆悢:悲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是三国时期阮籍创作的五言诗,以“凤凰”自喻,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壮志难酬的悲愤。诗中前四句描绘凤凰饮醴泉、栖山冈的高洁品性,展现诗人不慕荣利的志向;“高鸣彻九州”等句则体现其心怀天下的抱负。后文笔锋陡转,借秋风摧翼、凤凰西去的意象,暗喻政治高压下才华被压抑的无奈,末句“但恨处非位”直抒因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的怆痛。全诗以飞鸟意象折射阮籍矛盾人格,既有对理想的坚守,又暗含对现实的隐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思想家。字嗣宗,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陈留尉氏(今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他与嵇康等人并称“竹林七贤”。阮籍在政治上倾向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不满,常用醉酒的办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在哲学上,他主张把“自然”和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做到“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其诗长于五言,风格隐晦,多表现人生的孤独与苦闷;情调郁暗而富于哲理性,对社会现实亦多有讥刺。著有《大人先生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阮籍生活于魏晋交替之际,本怀雄心壮志。曹魏末年,司马氏与曹氏两股势力争夺朝权,大肆诛戮政治异己,一时间政治环境黑暗如墨、恐怖非常。随着局势愈发险峻,阮籍不得不收起胸中抱负,以佯狂之态避世,终日纵酒,不问时事,言语玄奥深远,从不轻易褒贬他人。虽借此保全性命,内心却备受煎熬。《晋书》记载他“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驾车随意而行,不循路径,直到无路可走时,便悲从中来放声痛哭。他将这份痛苦与郁愤,终以隐晦曲折的笔触倾注于《咏怀八十二首》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五言古诗​​。全诗以“凤凰”为象征意象,表面上咏叹神鸟因秋风摧翼而远遁昆仑的遭遇,实则借物抒怀,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揭示了诗人身处魏晋易代之际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苦闷。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诗人借凤凰“饮醴泉”“栖山冈”的清高举止,象征自身不慕荣利的高洁品性;以“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暗喻济世理想与远大抱负。这种通过物象寄托主观情志的手法,将抽象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的疏离与对理想的执着。象征:​​“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商风”象征政治环境的险恶,“羽翼摧藏”则隐喻诗人因现实压迫而不得不收敛锋芒。凤凰被迫远遁昆仑,实为诗人对司马氏专权下士人处境的映射,暗示理想破灭后的无奈与孤独。此处的自然意象与人生境遇形成隐喻关联,深化了批判现实的力度。起兴:“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以“奇鸟自言凤凰”的奇特意象开篇,既点明吟咏对象,又以“凤凰”这一传统祥瑞象征诗人的孤高与不群。这种起兴手法为全诗奠定悲怆基调,引出后文对凤凰命运的铺陈,暗含对嵇康等志士的悼念。​比喻:“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处非位”以凤凰不得栖梧桐、饮醴泉的错位,比喻诗人身处司马氏政权下“非其位”的政治困境。直抒胸臆的“恨”与“伤”,将象征手法的情感推向高潮,强化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3. 分段赏析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首句以“奇鸟”点明凤凰的非凡,暗含诗人自视甚高的孤傲。后三句通过“饮醴泉”“栖山冈”的意象,刻画凤凰饮甘泉、择高枝的习性,象征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品性。这种对超然境界的追求,实为阮籍身处魏晋易代之际,对黑暗政治的疏离态度写照。“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凤凰“高鸣彻九州”如洪钟大吕,响彻中原;“延颈望八荒”则极目八方,展现其心怀天下的格局。此联以夸张手法,凸显诗人济世理想与政治抱负,呼应阮籍早期“率尔玄远”的精神风貌。但“望”字亦暗含对现实的无力感,为下文转折埋下伏笔。“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商风”象征司马氏集团的肃杀政治环境,“摧藏羽翼”则隐喻诗人因惧祸而收敛锋芒。此联笔锋陡转,以自然现象暗喻政治高压下,阮籍被迫放弃济世理想,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司马氏与曹魏的权力倾轧,正是诗人“摧藏”的现实根源。“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昆仑西”是神话中西王母居所,象征超脱尘世的隐逸之地。凤凰远遁昆仑,既是无奈选择,亦是对现实的绝望告别。此联以空间阻隔强化了诗人对理想失落、人生无常的悲叹,暗含对嵇康等竹林同道悲剧命运的共鸣。“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末句以“恨”与“伤”直击情感核心:凤凰身处非位,既无法实现抱负,又难逃政治漩涡。此联将象征手法收束于直抒胸臆,点明全诗主旨——乱世中知识分子“才志难伸”的普遍困境。沈德潜评其“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其位何”,恰揭示了阮籍儒道矛盾的悲剧性。

4. 作品点评

在阮籍的《咏怀诗》中,飞鸟意象呈现出丰赡的多义性:或借俊鸟象征高洁品格与现世理想,以羽族之超拔暗喻精神的清洁;或托高鸟寄托超然物外的逍遥之思,借翼展之辽远传递对自由的向往;或托孤鸟、寒鸟起兴,以单禽的伶仃姿态,抒发困顿中的孤寂之叹。这些形态各异的飞鸟意象,恰似多棱镜般折射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共同勾勒出阮籍复杂而充满矛盾的人格图谱——既有对理想的坚守,又有对世俗的疏离;既渴求精神的逍遥,又难脱现实的枷锁;既怀孤高之志,又深味生存之痛。多重意象的交织,最终熔铸成其诗歌中立体而深邃的人格镜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南北朝钟嵘《诗品》

# 文隐指远,定哀之际多微辞,盖斯类也。履朝右而谈方外,羁仕宦而慕真仙。

明张溥《阮步兵集题辞》

# 阮公咏怀,反覆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虽集于中。令读者莫求归趣。

清沈德潜《古诗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植《送应氏二首》

下一篇:魏晋·陆机《招隐诗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