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千金买宝刀":不吝惜花费千金去买一把好刀,
# 宝刀:吴芝瑛 《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用貂皮大衣去换美酒也算得上豪迈。
# 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
"一腔热血勤珍重":应该多珍惜这一腔革命的热血,
# 珍重:珍惜重视。,勤:常常,多。
"洒去犹能化碧涛":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
# 碧涛:血的波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涛:在此处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
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
曹操(155~220),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初举孝廉,在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过程中扩充军事力量,后迎献帝都许,逐步削平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部,在赤壁之战中战败。后曹丕代汉,追谥其为武帝,世称魏武帝。曹操尤善诗,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善用乐府古题描写现实生活。散文清峻整洁,部分诏令真率自然,具有通脱之风。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著有《魏武帝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歌通过“买宝刀”“换酒”等意象,抒发了革命豪情。诗人以千金、貂裘换得壮志,强调珍视热血,愿为理想抛洒,展现舍身取义的决心与豪迈气概,彰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2. 写作手法
用典:“洒去犹能化碧涛”,化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表明人的生命非常宝贵,蛮强的热血不能白白地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表达了诗人决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豪情壮志。
3. 分段赏析
首句以“千金”这一贵重财物起笔,却直言“不惜”耗费巨资购买“宝刀”——兵器在此象征革命力量与斗争决心。诗人抛开世俗对钱财的吝惜,以豪迈之举暗示愿为革命事业投入一切,“千金”与“宝刀”的价值对比,凸显其超越物质、追求理想的果敢性格。“貂裘换酒也堪豪。”承接上句,诗人进一步以珍贵的“貂裘”换酒,强化“豪”的特质。貂裘本是身份与财富的象征,却被视作换取豪情的筹码,打破传统女性柔弱形象,以“女子之身”行“壮士之举”,既展现慷慨疏财的磊落,也暗含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一句“堪豪”直抒胸臆,将豪迈之气推向高潮。第三句笔锋转向对“热血”的珍视。“勤珍重”并非惜命,而是强调对生命价值的理性认知:热血不应空耗,而应投注于崇高目标。诗人以直白语言点明革命志士的使命——珍惜生命,却不贪生怕死,为后文“洒血”蓄势,情感从外放的豪迈转入内敛的深沉。最后化用“苌弘化碧”典故,以神话意象赋予热血牺牲以永恒意义。“洒去”二字干脆果决,与“化碧涛”的壮阔画面呼应,将个人的流血升华为推动历史浪潮的力量。诗人虽为女性,却以“碧涛”的磅礴气势,宣告愿以生命为革命掀起波澜的决心,既呼应前两句的“豪”,又将情感升华为对理想的终极献祭,全诗在激昂的格调中收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有力,字字如金石般掷地有声,读来令人震撼。诗人借酒抒怀,表达了自己对革命的坚定信心,还有愿意为革命付出一切的决心。让人真切感受到诗人勇敢无畏、充满豪情的英雄气质。
# 词语工丽,富有文采,风格豪壮,用典恰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今功学诗选讲》
# 兴到之作,别有意境,不加雕琢,犹如天马行空,不受羁绊。这首诗随口而出,但自然流畅,字里行间表露出一个豪气冲天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不详马洪邦《初中古诗词导读》
# 言为心声,她日后的悲壮的人生结局,从诗中可以看出。
王运熙《历代诗歌浅解》
# 风格独特,词气豪迈,开一代风气。
吴海发《中国文史出版社》
# 秋瑾的这首诗壮志凌云,豪气奔放,它表现了女英雄不爱金钱爱祖国,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高尚情操。诗言志,秋浅的一生就是诗的写照。
近现代王书波《党史博采》
上一篇:魏晋·曹植《当墙欲高行》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五月旦作和戴主簿》